過去9年中,我出席過三個由同一位先生任職總裁的公司召開的新聞發布會,有意思的是,這事兒發生在三個不同的公司。
第一次是一家化妝品公司,發布會主旨是宣布公司被新東家收購,同時隆重推出這位新聘任的總裁。伴隨著新總裁簡短而專業的就職致辭的,是同樣簡短而專業的個人背景介紹:在歐洲讀的MBA,某世界500強公司歐洲總部的工作經驗,在臺灣任大中華區首席代表,已婚,有兩個子女等等……在1998年的中國,這樣的履歷足以讓所有出席者印象深刻并肅然起敬。
第二次是一家珠寶公司,這位前化妝品總裁先生赫然轉身,成了某珠寶集團中國公司的OEO。
第三次又是一家化妝品公司,第一次那家的競爭對手,總裁先生的講話還是差不多的意思,主要是“我們生產最好的產品”之類。目睹他在前前東家任職講話時的人,難免會覺得有點兒諷刺,這分明是一出現代版的“自相矛盾”。最近得知他的新動向是在一份新聞稿上,他又跳槽了,新角色是新近進入中國的一家奢侈品集團中國首代。
如此推算,他平均兩三年換一家公司當總裁。跳槽原因雖不得而知,但無論是業績下滑、管理混亂、和總部關系處理失當或者為了翻倍的薪金待遇,他無非是換一家公司依舊當他的總裁。不同的無非是公司產品和底下人手的數目而己。
對這樣的“不倒翁總裁”,你可以刻薄地評論:什么首代、總裁、CEO啊,看上去光鮮亮麗,不過和公司里蕓蕓眾生一樣,都是打工而已。
看到電視里美人周慧敏正在代言某品牌洗發水,我突然想起數年前她也是用相似的姿勢代言過另一品牌洗發水。
事實上在這個注意力經濟時代里,廣告中她柔順的長發究竟是使用這一品牌還是那一品牌的洗出來的,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由于激烈的市場競爭,兩個品牌洗發水的效果都還不錯。總裁這個職位也一樣,只要公司產品的品牌和質量都不錯,對消費者來說,誰來當總裁,或者這個總裁曾經當過多少個不同公司的總裁,都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