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three world-class auctions, domestic collectors offered bids frequently to win some classics though still missed many favorites. We interviewed some domestic collectors bidding on these auctions to draw a clear picture of the real thoughts of senior domestic collectors for you.
中國當代藝術在倫敦的火爆,在國內外的收藏家中引起了不小的躁動。在這三場世界級的拍賣會上,一些國內藏家也頻頻舉牌,把一些經典作品收入囊中,但也與很多鐘愛的作品失之交臂。幾個重要的早期收藏中國當代藝術的歐美藏家在成批拋售其藏品,而國內收藏家卻又很難將這些藏品收入庫中。那么,這些國內藏家究竟如何看待當前海外市場呢?就此,本刊采訪了曾在這幾場拍賣會上舉牌競投的幾位國內藏家,他們給出了較為一致的答案。
中國買家只是市場配角
藝財:為何國外這幾個早期收藏中國當代藝術的大藏家都在拋出其早期的藏品。
藏家:原因無疑是中國當代藝術目前的市場價格達到了他們的心理價位,由此他們認為現在拋售是一個比較理想的時機。因為在西方這樣整批將自己的拍品集中送到拍賣行去,有兩個可能,一時家里出現變動,急需將藏品變現,再就是他們認為到了拋售的最佳時機。但據目前的情況,于情于理都看不出前種可能是其拋售的理由。
10月中旬倫敦的三個夜場上,因為有西方當代、俄羅斯、印度當代作品的比照,中國當代藝術顯得更受藏家追捧。國內買家雖然也參與其中,但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卻只能算是配角。在倫敦的這幾個夜場,到場的國內藏家并不多,現場主要還是西方人在舉牌競投。場外電話委托也很多,但大部分委托者都說英文。可見,場外委托也以海外藏家為主,因為國內藏家用英文競投的還不多。
結論:中國當代藝術的海外市場熱不僅是國內藏家參與的結果,更重要的是由于海外藏家的推動。至少從拍賣會現場來看是這種局面,當然背后肯定還有我們尚未了解到的更深層次的原因。
中國藝術品價格沒有不上漲的道理
藝財:中國當代藝術是否還存有上漲空間?
藏家:中國當代藝術發展歷史短,國內收藏當代藝術的歷史也因之較短,經驗會少一些,但收藏的勁頭較國外更火爆。因為西方藝術市場發展歷史比我們長很多,也比我們成熟。中國當代藝術在西方如此受歡迎,并非個別藝術家、個別作品的個別現象,而是一種普遍現象,所以才使得國內一些藝術價值不高的作品也順勢上漲了不少。
目前國內的藏家都比較年輕、有學歷,進入收藏角色很快,盡管個別人缺乏理性,但并不影響整體收藏。西方現在這樣看好中國當代藝術自有他們的道理,正如十幾年前他們最初收藏中國當代藝術時那樣,成熟的市場機制等因素使他們確實比我們看得遠。
在西方,藝術品和股票、房地產、期貨一樣,都是一種有效優良資產。中國經濟的強勁發展,必然帶動中國其他資產價格高漲,相應的,藝術品價格沒有不上漲的道理。現在的問題是很難把握住合理的上漲幅度。正如當前的房地產市場,價格持續攀升,由此很多人希望房價能通過政府的宏觀調控降下來,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同樣是國際化大都市,上海、北京的現代化程度并不比紐約、倫敦差多少,有些方面我們比他們還好,但是房價比他們卻還低很多,隨著國際化的進一步深入,國內房價必然會漲上去。房地產如此,藝術品亦如此。
結論:藝術市場泡沫論產生已久,一些評論家也就此爭論過很長時間,但作品價格上升是市場規律發展的必然結果,中國當代藝術還會火一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