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突發事件謠言要受罰
《突發事件應對法》于2007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根據此法,有關人民政府及其部門作出的應對突發事件的決定、命令,應當及時公布。同時,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編造、傳播有關突發事件事態發展或者應急處置工作的虛假信息。法律同時規定了相應的罰責。
(摘自法制網2007年11月1日)
成品油價格每噸提高500元
國家發改委10月31日發出通知,決定自11月1日零時起將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價格每噸各提高500元。成品油價格調整后,相關的鐵路貨運、民航客運、公路運輸等服務價格或收費需適當調整。為減少對群眾生活的影響,鐵路客運、城市公交、農村道路客運和民用天然氣價格不作調整。同時,國家對農業、林業、漁業、城市公共交通和農村道路客運、出租車行業給予適當補貼。
此外,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大公司因原油價格與國際市場接軌帶來的高額利潤,國家已經開征特別收益金進行調節。征收特別收益金的收入,用于對成品油價格調整影響較大的困難群體和公益性行業的補貼。
(摘自《上海證券報》2007年11月1日)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試點鋪向全國
銀監會決定擴大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試點范圍,將試點省份從現在的6個省(區)擴大到全部31個省(區、市)。
去年底,銀監會引導各類資本到農村地區投資設立村鎮銀行、貸款公司和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并先行在吉林、四川、內蒙古、青海、甘肅、湖北試點。截至目前,6個試點省(區)共核準23家新型農村金融機構開業。其中,村鎮銀行11家,貸款公司4家,農村資金互助社8家。
(摘自《第一財經日報》2007年10月15日)
嚴禁能源單位向職工無償提供能源
修改后的《節約能源法》10月28日經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其中規定,能源生產經營單位不得向本單位職工無償提供能源,任何單位不得對能源消費實行包費制。無償向本單位職工提供能源或者對能源消費實行包費制的,由管理節能工作的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款。
此外,用能單位應當加強能源計量管理,應當建立能源消費統計和能源利用狀況分析制度,應當定期開展節能教育和崗位節能培訓。
(摘自新華網2007年10月28日)
高校不得轉讓土地抵償債務
針對近來媒體關注的某些高校采取所謂“土地置換”方式“賣地還債”的問題,國土資源部有關負責人強調,對于高校用地,現行的土地管理法律法規有著十分明確的規定。高校用地為教育用地,屬國有劃撥土地,劃撥土地轉讓或改變用途,必須依法報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批準。土地出讓收入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高校不得擅自轉讓國有劃撥土地,用所獲收益抵償債務。
(摘自中國廣播網2007年10月31日)
政府可行使違章建筑強制拆除權
《城鄉規劃法》第六十四條明確規定,“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者未按照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進行建設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
如果做出了強制拆除措施,根據有關法律的規定,對行政處罰不服的,當事人仍然可以提起訴訟。當然,如果決定是錯誤的,本不是違章建筑,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也要依法賠償損失。
(摘自中新社2007年10月28日)
584家“兩高”企業面臨淘汰
我國今年將淘汰電石、鐵合金、焦化行業的“兩高”(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共584家,淘汰總產能分別為57.42萬噸、117.42萬噸和2005.4萬噸。
被列入淘汰名單的電石、鐵合金、焦化行業企業分別為83家、204家、297家。其中山西淘汰電石行業落后生產能力企業35家,總產能26.63萬噸;廣西淘汰鐵合金行業落后生產能力企業49家,產能29.53萬噸;陜西淘汰焦化行業落后生產能力企業124家,產能816萬噸。
(摘自新華網2007年10月24日)
676個城市農產品批發市場納入監測
農業部副部長高鴻賓介紹,目前全國676個大中城市農產品批發市場已100%納入農業部門監測,比專項整治前提高44個百分點。農業、工商部門配合,督促農產品批發市場建立臺賬記錄、不合格農產品報告等制度,推行市場分類監管。據介紹,經過兩個月的整頓,相關部門共查處農產品違法行為10612起,立案查處5259起,移送司法機關37起,搗毀制假窩點8個,取締無證企業187家,吊銷證照企業12家。
(摘自《北京青年報》2007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