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38周,準媽媽只能穿最大號的孕婦裙出門了,她會不由自主地撐腰走路,氣喘吁吁又小心翼翼,你以為她心中全是將與新生命見面的欣喜?那可不見得。
因為這個階段的準媽媽處于“孕育”的終點階段,又處于“生養”的起始階段,她就像一個等待“發令槍”的運動員一樣等待著產痛的到來。她對傳說中的漫長難耐的生產過程抱著既期待又懼怕的心態,一切都值得擔心:孩子比預產期規定的時間早生;孩子比預產期規定的時間遲生;家人對生男生女的期待所產生的壓力;希望老公陪產又擔心這期間自己的無助與遷怒會影響夫妻感情,也生怕生產的苦痛場面會給雙方未來的相處留下陰影;希望無痛分娩,又擔心“無痛”程序會降低初為人母的巨大沖擊力;希望有更多的親友幫忙,又希望有“一家三口”相處的寧靜時光,不希望新生的嬰兒將自家親友的關注統統分走……憂慮、緊張、矛盾的心態主宰了“發令槍”響前的一刻,而事實證明,這一階段“準媽媽”是否擁有坦然的心理,平穩的情緒,冷靜的頭腦以及“我可以解決一切困惑”的必勝信念,對寶寶的安然出世與自己的平穩生產十分重要。
懷孕38周時,調適心理的預修課程就應該開始——

對產痛的強烈恐懼
應對關鍵句:
了解產痛對建立親密依戀的母子關系的意義,并為提高對產痛的“忍耐力”進行專項想象訓練。
與100名初產婦交流,你會發現至少有95名在接近生產時,揮之不去的擔憂是“我能不能忍受據說比在戰場上腹部中彈更劇烈的產痛?”對產痛的擔憂使孕后期的準媽媽緊張度陡升,她們或者沉迷于呼吸培訓,或者早早預約了“無痛分娩”程序,或者想方設法說服醫生讓其剖宮產。很多準媽媽也知道產道擠壓對新生兒的積極意義,但一想到那“非人的疼痛”,立刻在心理上“垮了堤”。很多懷孕38周的準媽媽坦白稱,“只要不痛,讓我做什么都愿意。”
其實產痛對建立親密的母子關系具有深遠的影響,我們讀到過很多真實的故事,講述孩子在危急關頭,母親為救助他所進發出的超人潛力。其實這種巨大的拯救力量來自母親的潛意識,而產痛,尤其是刻骨銘心的產痛,是構筑這種“為了孩子我可以忘我去做”的潛意識的基礎。了解這一點,就是幫助準媽媽以積極的態度去看待產痛。而不要以為“正是因為迎接你(孩子)的到來,我去非人的地獄走了一遭。”充滿抗拒去看待產痛,會削弱生產過程中的信心和耐力,也不利于調整寶寶剛出生時的母子關系。因此,從懷孕38周起,進行有針對性的想象訓練,暗示自己可以在產痛中泅渡或者開放,可以為準媽媽提供巨大的心理支持。
應對步驟——
NO.1 閉上雙眼,一邊深呼吸一邊想象著腹中的寶寶在頑皮地吮手和玩耍,然后準媽媽們可以和寶寶聊聊天,比如,“寶寶想不想看看媽媽啊?”“我來猜一猜你長成什么樣,是眼睛像爸爸還是鼻子像媽媽?”這樣想象兩三分鐘后再做一次深呼吸,并默數到5,之后伸一個懶腰,睜開眼睛。
NO.2 通過想象遼闊的大海、溫暖的陽光,潮濕的海風還有微咸的空氣來克服疼痛感的到來,想象這疼痛就像大海上的波浪,時高時低,而自己泅渡過去就可以接到自己的寶寶。
分娩時,可以把產道想象成一朵正在開放的鮮花,而寶寶就是花苞里即將噴薄而出的精靈。隨著產痛到達高潮。陰道內壁的肌肉也展開變硬,這樣在持續兩三秒之間,緩慢用力,并想象一朵又一朵的鮮花在陸續開放。
對生男生女產生的不安與焦慮
應對關鍵句:
把生男生女的優缺點都寫下來,這個心理癥結往往迎刃而解。
“生男生女都一樣,只要母子平安就好。”丈夫和公公婆婆這樣表白,有時并不能完全解除準媽媽的疑慮。懷孕38周后,女性的心思越發變得敏感細膩,丈夫與公婆在生男生女上的傾向性被她看在眼里,如果對方對自己的真實想法遮遮掩掩,反而激起準媽媽的猜度、惶恐和不安。因此為準媽媽減壓的辦法反而是大家把生男生女的期待敞開來說,然后,丈夫與準媽媽一起羅列出生男孩與生女孩后父母所要擔當的不同責任,羅列出教子和教女所要耗費的精力,從而對分娩的結果慢慢培植出一種理性和客觀的態度,減少不同的生育結果帶來的“特別欣喜”以及“特別失望”的心理落差。
到了懷孕38周,準媽媽周圍的女友和同事都可能加入“猜男猜女”的行列中來,他們會依據準媽媽嗜酸還是嗜辣、肌膚妊娠斑的多少、肚子的形狀來當寶寶性別的“預言大師”,他們一定會揣度準媽媽的自身偏好,認為她一定能“如愿以償”。如果有這種情況,作為準媽媽的家人,丈夫、父母和公婆,一定要給準媽媽打一打預防針,“聽說妊娠斑多的也不定生兒子,肚子扁圓的也不一定生女兒”,總之,一定要讓準媽媽有“兩手準備”(準備寶寶姓名時也要有兩套方案,購買嬰兒衣物時也要有兩套方案),如此,讓準媽媽預感到,“不論生男生女,我們會有幾分鐘的狂喜或失落,最終都會開心接受”,這對準媽媽的心理是非常到位的安撫。
對早產的惶恐及時遲產的焦慮
應對關鍵句:
暗示自己“我已全部準備好”,既然到了瓜熟蒂落的階段,早幾天或遲幾天都無損寶寶的健康。
懷孕38周時不少準媽媽發現肚子鼓突的位置下降了,膨脹的子宮不再頂著胃部,很少出現胃部的滿脹感和燒灼感,同時下腹有滿脹感,步屨更為蹣跚。有經驗的長輩以及對生產有所了解的初產婦都知道,這是“入盆”的標志,第一產程隨時可能開始。也就是說,“預備哨”已吹過,但“發令槍”不知道何時響起。懷孕38周時,不少準媽媽還擔心孩子早生,認為“越靠近預產期越好”,而一過預產期,各種有關“胎盤老化,羊水變少及混濁”的過期產后果,又使準媽媽的心懸了起來。
其實,懷孕超過38周,胎兒已到了“瓜熟蒂落”的階段,早幾天生或遲幾天(不超過10天)都無損寶寶的健康,而過度的焦慮反而使母體的某些激素大量分泌,胎兒受到刺激后會四肢活動增強,表現出不安。分散對分娩“將臨末臨”的激動不安狀態,準媽媽可以與家人集中精力做以下幾件事,暗示自己“我可以隨時隨地迎接挑戰”。
應對步驟——
NO.1 將入院物資準備好,包括住院用的資金,臉盆水瓶等日常用品,媽媽要用的衛生巾和寶寶要用的尿不濕;媽媽與寶寶的兩套換洗衣服,進食流質所需的水杯和吸管,寶寶奶瓶,小襁褓等,把這些東西打包放在房間的角落里,到陣痛開始時拎上就走,十分方便。
NO.2 與自己的助產士和主治醫生保持熱線聯絡,這樣,一旦有不適可以立刻聯絡醫生安排住院。
NO.3 預產期過了一周還沒動靜?如果你覺得特別焦慮不安可以與產科醫院聯系,讓他們安排心理醫生為你解壓,也可以提前住院準備引產。
針對準媽媽不曉知“發令槍”何時響起的焦慮,做丈夫的可以開導她:生寶寶并不要爭“速度冠軍”,啟動早的不一定生得順,啟動晚的不一定生得不順,因此,盡管放寬心,讓醫生去處理好了。等“發令槍”響了你還可以洗一個溫水澡,吃東西以補充體力,在陣痛的間隙講講笑話,你表現得越從容,生產也許更順利……
不再是家人關注中心的委屈心理
應對關鍵句:
要從積極意義上去理解這種變化:有更多的親友幫助照枓寶寶,為生產耗盡精力的媽媽正好休息,早點恢復元氣。
很多初為人父的丈夫會在妻子生產后感到奇怪:“為什么她會對那么多人關注寶寶、疼愛寶寶表現出不高興,難道她這么大個人還吃寶寶的醋?”而對大部分被當大熊貓保護了38周到40周的媽媽來說,這種“吃醋”現象十分正常:她發現自己跑了個“生產馬拉松”,獎章卻佩掛在孩子胸前;她發現探視的親友表面上來慰問她,事實上個個都是來看孩子,“他們認為寶寶是奇跡,他們卻把制造這一奇跡的人完全忘卻。”更有心理不平衡的新媽媽認為,“早知道孩子會占去老公和公婆的全部注意力,我寧可不生這個孩子。”
從懷孕38周起,就要為生產后的這種角色轉換和心理變化做好準備。在懷孕期間,孕婦最脆弱,因此全家的關注焦點落在孕婦身上。是十分必要的;而在生產過后,寶寶最奇妙也是最脆弱,因此全家的關注點有所轉移,也很正常。準媽媽要從積極層面上去理解這種變化:丈夫和公婆樂意照料寶寶,關注他的一顰一笑,因為生產而身體虛弱的自己正好可以少勞神,多休息,早恢復每一個新生命的降生,都會引發家庭成員間感情的重新分配問題,分配有偏向不要緊,隨著孩子的長大,所需照料的減少,這種感情分配上的不公平肯定會得到調整。如果當媽媽的確實“嫉妒”寶寶,也不要以鬧別扭的方式來吸引丈夫和公婆的關注,不妨將自己令人關注的委屈講出來,要讓丈夫和長輩知道,“月子婆”需要的不僅僅是催乳湯,也需要精神關愛的“心靈雞湯”。
很多初產婦在發覺自己在“嫉妒”寶寶時,會對自己是否“母愛動力不足”有懷疑,這種懷疑態度里包含著自責與內疚。其實,對初產婦來說,激發母愛的程序并不是日以繼夜地與寶寶粘在一起,寸步不離,而是讓新媽媽不時與短暫分離,有四到六小時的“獨處空間”,如此,當新媽媽回到寶寶身邊,讓寶寶吮空脹痛的雙乳時,牽掛與母愛才會噴涌。媽媽的母性得到充分的闡發后,她自己也會把注意力放到寶寶身上,而不是放到自己身上,所謂“吃寶寶的醋”的情態,也就不會發生了。
對特產室的懼怕心理
應對關鍵句:
要對醫生及助產士的職業化態度有一個客觀的闡釋,要把單獨待產當做肯定自身獨立性的手段。
很多準媽媽聽信有過孩子的女友的嚇唬,比如說“助產士很冷淡,你要在第一產程哭叫過多她會批評你。”“老公只有等你上產床后才能進來陪你,而在此之前你會呆上12~18個小時,又痛又孤獨。”對待產服務的負面評價很可能使用準媽媽的焦慮加重,使之對老公和媽媽的精神依賴進一步加深,以至于要在產痛開始后獨立進行產前檢查,都難以獨自完成。一味讓準媽媽發展對“待產室”的負面想象,其實只能加深醫生助產士及產婦之間的配合困難,也使準媽媽變得更加嬌弱,對痛感的承受力更弱。
從懷孕38周起,“待產培訓”就可以提上議事日程。夫婦雙方可以想出更多的方案,來讓準媽媽在待產室里過得更輕松,比方可以有“結識助產士”方案,包括讓準媽媽對助產士介紹自己,慰問助產士的辛苦,告知“雖然你批評我用力過早,但我知道你是為我好。”可以尋求助產士的幫助,所提要求越具體越好,比如,“你可以眼我說說話,分散一下注意力嗎?”“我覺得腰墜得要斷開來,怎樣才能舒服一點?”準媽媽與助產士的言語互動越多,心理上會感覺到安慰和放松,因“孤獨無依”而產生的緊張感也會消散。準媽媽一定不要覺得助產士是“不耐煩的人”、“有著職業化冷淡感的人”,由此產生的抵觸情緒將使準媽媽更為恐懼第一產程,而將助產視做“來幫助我省力氣的人”、“安慰我的孤獨的人”、“我的寶寶‘引路人’”,自然可以與助產士建立友善的協作關系。
應對步驟——
NO.1 別把所有注意力放在猜度下一次產痛何時啟動上,而要在產痛間隙成功實現“注意力轉移”。
NO.2 還可錄下老公或家人的加油鼓勁聲和安慰話語,帶到待產室去聽一聽。
NO.3 把漫畫口袋書和笑話書帶入待產室是一個好方法。
編輯:小 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