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臺電腦最近出現光驅不讀盤的現象,拆開機箱換上筆者自帶的光驅準備開始裝系統。令人費解的是,光驅進出艙正常,但就是不讀盤。排除了光驅和光盤本身的問題,筆者將疑點全部集中到光驅電源線和數據線上,但仔細觀察后沒有發現任何問題。又將光驅的電源D形插頭和硬盤的電源D形插頭對調,開機測試,果然發現無法從硬盤啟動系統,但光驅使用正常。這就證明了是電源D形插頭出現問題。
電源D形插頭從表面看沒有任何異常,輕輕地搖一搖,發現有異響,于是用鑷子一個腳一個腳地挑,最后在接黃線的腳上發現松動現象。由于錫點外面完好,根本看不出來是錫點里面有松動,但一搖就能聽見響聲。
仔細分析,發現原來朋友的機箱一直是平躺著的,當裝入光驅后再插電源時可能會有一個由上往下的力,這樣就導致插頭接線松動。斷的腳是黃線,它提供的是12V的電壓,由于中斷導致了光驅工作不正常。至于托盤可以正常進出,應當是因為托盤的電機使用的是電源供給的5V電,而并非12V,所以沒有受到什么影響。用烙鐵將D形插頭焊接好。再重新裝入機箱,接好光驅電源、數據線,開機后放人光盤,結果讀盤一切正常,故障成功解決。
硬盤壞沒壞FBDISK說了不算
劉巨成
朋友的一塊西數80GB硬盤不能用了,說有壞道,筆者把自己機子上的硬盤卸下來,掛上該“壞”盤,從光驅啟動。用fbdisk軟件檢測,從第二柱面開始發現有大量壞柱面,比例高達40%。運行DM低格程序低格后,再用fbdisk檢測,壞柱面并沒減少。
因為朋友的電腦一直運行正常,筆者覺得硬盤突然出現這么多的壞柱面有些蹊蹺。于是,把“壞”盤作為從盤,與筆者的硬盤(設為主盤)一起接人電腦。從光驅啟動,運行DM,對“壞”盤進行填零,填零結束后,運行fbdisk,壞柱面竟奇跡般消失了。
“低格”都沒能解決問題,“填零”怎么會解決呢?原來“壞”盤單獨接入電腦時,跳線在CS位置,BIOS中設為自動檢測(Auto),當時檢測到的硬盤模式(Mode)并非LBA,但沒有引起重視。之后與筆者的硬盤一起接人時,“壞”盤跳線為Slave,BIOS中設為LBA模式。所以,前一次檢測到大量的壞柱面一定是因為硬盤的模式錯誤引起。
如果一塊硬盤突然用fbdisk檢測發現有大量壞柱面,不要輕信,要先檢查硬盤的跳線,并在BIOS中檢查它的模式是否為LBA,也可以直接設為LBA模式。
正確了設置 提高U盤性能
王衛華
很多用戶購買U盤后由于設置不正確,抱怨自己的U盤質量不佳,讀寫速度慢。其實這都是因為設置不正確所造成的。U盤讀寫速度慢主要是由于系統沒有打開寫入緩存這一選項,在windows XP/Vista打開這一選項的方法是:
在Windows XP下打開“我的電腦”(Vista中是“計算機”),右鍵單擊可移動磁盤的圖標,選擇“屬性/硬件”,再選中U盤所在的驅動器,單擊“屬性/策略”,選中“為提高性能而優化”選項,確定后重啟即可。
打開寫緩存后,U盤的讀寫速度明顯提高,例如100MB的文件,打開寫緩存功能后僅用10秒鐘的時間,不打開則至少需要40秒。
注意:開啟該功能后,不能隨意拔插U盤,必須先使用“安全刪除硬件”功能,停用U盤后,再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