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美國大峽谷
美國大峽谷是一個舉世聞名的自然奇觀,位于亞利桑那州西北部的凱巴布高原上,總面積2724.7平方公里,因其科羅拉多河穿流其中,又名:科羅拉多大峽谷。
科羅拉多河發源于科羅拉多州的落基山,洪流奔瀉,經猶他州和亞利桑那州,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加利福尼亞灣人海,全長2320公里。“科羅拉多”在西班牙語中,意為“紅河”,這是因為河中夾帶著大量泥沙,河水常顯紅色,故名。在科羅拉多河的主流與支流上游就已刻鑿出了黑峽谷、峽谷地、格倫峽谷,布魯斯峽谷等19個峽谷,當她流經亞利桑那州的凱巴布高原時,更出現驚人之筆,形成了美國大峽谷奇觀,成為這條水系所有峽谷中的“峽谷之王”。

美國大峽谷的形狀極不規則,大致呈東西走向,總長349公里,蜿蜒曲折,像一條桀驁不馴的巨蟒,匍伏在凱巴布高原之上。它的寬度在6公里至25公里之間,峽谷兩岸北高南低,平均谷深1600米,谷底寬度762米。科羅拉多河在谷底洶涌向前,形成兩山劈立,一水中流的壯觀景色。雄偉的地貌,浩瀚的氣魄,懾人的神態,奇突的景色,都令人驚贊不已。
印第安人傳說,大峽谷在一次洪水中形成,上帝將化人類為魚鱉,才幸免洪水之難。因此當地的印第安人至今仍不吃魚鮮。實際上,大峽谷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經歷了幾十億年的漫長歲月,直至永遠。
科羅拉多大峽谷由于地層結構不同,松密不一,再加上河水的橫沖直撞,時有大片坍陷,時有一道罅隙;時有怒濤般的激蕩,時有鋸齒平流迂緩,留下平緩的痕跡,如激流翻卷,則產生突兀的紋飾。峽谷中百態雜陳,有的寬展,有的狹窄;有的如蜂窩;有的如蟻穴;有的尖聳如塔,有的堆積如磚;有的如孤峰孑立,有的如洞穴天成
人們用渾然天成的形態和神話故事為其命名,如阿波羅神殿、狄安娜神廟、婆羅門寺宇等。北緣的“天使窗”,是山蟑上出現了一個通天空洞,而南緣的“美德岬”,則像古代將軍掛印拜帥的將臺。谷壁地層斷面,紋理清晰,層層疊疊,如同萬卷詩書構成的曲線圖案,緣山起落,循谷延伸,又似一幅萬里綢帶,在大地上宛然起舞。
大峽谷的顏色是因兩壁巖石的種類、風化的程度、時間的演變,以及所含礦物質的不同,而各不相同的,在陽光照射下,呈現五彩斑斕,形成了一塊塊鮮紅,一方方深褐,一團團黝黑,一片片鐵灰的不同色彩,大地像一塊巨大的綠色調色板,美不勝收。夾有泥土的地方長出了草木而帶一些詩意,有的又因谷底彌漫著水霧,而微顯淡紫;再加上天氣變化,或驕陽直射,或風雨晦暝,或晨曦初上,或夕陽滿山,使峽谷風光變幻莫測,氣象萬千。
大峽谷不僅景色奇異,而且野生動物繁富。有200多種鳥禽,60種哺乳動物和15種爬行動物、兩棲動物在此生息。在谷底的法頓牧場和相離90余公里,高約3500米的圣弗朗西斯科峰之間的地段,既是亞熱帶植物,也是寒帶植物的生長區。所以,這里仙人掌、罌粟、云杉、冷杉等植物幾乎是在同一地區內共生。

大峽谷中的泥墻小屋廢墟,表明了在13世紀就有印第安人居住與此。但天然奇景能夠被世人所知,應歸功于美國獨臂炮兵少校鮑威爾的宣傳。
1869年鮑威爾率領一支遠征隊,乘小船從科羅拉多河上游一直航行到大峽谷谷底,他將一路上的驚險經歷,寫成游記,從而引起美國政府的注意,1919年,美國建立了大峽谷國家公園。現在每年接待300多萬游客。游人可步行或騎上驢子,沿小徑深入谷底尋幽探險,也可乘坐皮筏在科羅拉多河的急流險灘上親歷驚險的樂趣,還可以坐上觀景航班飛機,從空中俯瞰大峽谷雄姿。
站在大峽谷的邊緣,就像站在地球邊緣。一位地質學家說:大峽谷是一種無與倫比的奇景。“無與倫比”是最好的表達。當你準備在大峽谷的天空盤旋時,千萬不要急于拍照,一定睜大眼睛,好好體會剎那間的感受,那景那情,終身難忘!
美國大峽谷景點大盤查
1、大峽谷:世界上最大最壯觀的侵蝕地貌
大峽谷全長約349公里,它雖然不是世界上最深的峽谷,卻是最豐富多彩的峽谷。令世人矚目不僅因其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名錄,還在于其地質學意義:保存完好并充分暴露的巖層,記錄了北美大陸早期全部的地質歷史,550-250萬年前古生代的巖石,在那之后的要么沒有沉積,要么就已經風化了。
2、巖拱國家公園:接近了巖拱公園位于高原上的莫博(Moab)鎮
巖拱公園的面積只有200多平方公里,一向有家庭公園(family park)之名,是指交通和觀景便利,適宜合家同游。進門后轉彎上坡,第一組怪石闖到車前,隨之就是規模浩大的一群!它們由紅巖風化而成,顛連不絕,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比如城堡、巨獸、阿詩瑪姑娘、教堂、航帆等。這個公園因為天然石拱集中而得名,園內跨度1米以上的巖拱有2000多個,到處散布著怪異的石柱、石墩群落。公路把幾個景區串起來,密集的地段一彎一景,目不暇接。

頂著酷日走在巨大的巖拱旁,穿過干燥的樹叢,聽風聲鼓蕩,有種真切的踏實感。窗口區是大型巖拱集中處,幾個名牌拱都在明信片上頻頻亮相。其中的雙拱[Double Arch)由兩個漂亮的拱洞疊鄰構成,從前方透視象連環套,優雅之至。數哩外的纖拱(Delicate Arch)玲瓏的獨立巖坡,可謂聲名海外,猶他州車牌上的圖象用的就是它。步行一英里去看世界最大的巖拱之一風景線拱(Landscape Arch),飛跨100米,高三、四十米,頂部只有幾尺薄,隨時可能坍塌。 資料上這樣寫:“你見證著一個巖拱的垂暮,下次來訪時它也許就不存在了。”
3、印第安遺址公田
地質學家稱科羅拉多高原為“半沙漠”,在這蠻荒裸露的臺地和峽谷中,卻至少有3000年人類的居住史了。四角地區的重要人文景觀就是印第安民族留下的崖居遺跡,為此還建立了一批公園,例如科州境內的Mesa Verde等。
崖居,是在懸崖下的大空洞里筑屋而居,少則幾間,多則幾百間,一洞就是一個村落。學者們用數遺址木材年輪的辦法來計算年代,發現這些舊居在13世紀后葉相當興盛,但1300年前的幾年、十幾年間,突然全都人去崖空。推測多種多樣,卻很難解釋這些分布廣泛的崖居何以同時被放棄。
從211號公路通往“針林”的途中,一個山凹里有塊“報紙巖(Newspaper Rock)”,繪滿了印第安人的巖畫,有動物和其他奇異的圖形。
大名鼎鼎的紀念谷(Monument Valley)騎在猶他、亞利桑那的邊界上,是納威浩部落的公園。廣闊戈壁上散布著臺地、柱突和各種造型,遠看象桌面上擺的盆景。最精彩的部分必須由本地向導帶領才能進入。“太陽眼”、“風之耳”這些巖洞,光聽名字就叫人發呆,把它們攬入鏡頭按下快門的瞬間,也體會到印第安人推崇的神圣。
4、布萊斯公園:上帝的大階梯
布萊斯公園(Bryce NP)是猶南的五個國家公園里面積最小的一個。它的特點是山邊的大片石林。打個形象的比方,是神的閱兵場。這個臺地就是大階梯的最上一層,也就是粉崖。臺地的邊緣銷蝕成粉色石林,從崖頂望下去蔚為壯觀,群群簇簇,千形百狀,伸展有一、二哩寬,二十多哩長。
布萊斯的空氣涼潤,樹林繁密。公園的露營地很熱鬧,人們支起花花綠綠的帳篷后,就到各個觀景臺走動,或到石林里去游覽。
5、峽谷景點
南壁South Rim看日出最佳。云氣氤氳,神秘。
亞瓦帕Yavapai Point位于大峽谷公園東側,是觀賞日出的最高點。旁邊的亞瓦帕博物館中還有大峽谷的立體模型,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大峽谷的全貌。
摩哈夫Mohave Point是一位觀賞夕陽的好地方。并且從這里可以清楚的看到峽谷底部奔流的科羅拉多河。
亞奇Yaki Point是大峽谷中重要的一處景觀,向下可以看到斷崖上凝固的熔巖。
雄偉景觀Grand View Point這的確是一處雄偉的景觀。清晨,伴隨著蜿蜒的科羅拉多河一起醒來,聽山谷中回蕩的風與潺潺的流水在共同奏鳴。
6、米德湖與鮑威爾湖
1935年建成的胡佛高壩形成的水庫,稱米德湖(MEAD),在大峽谷西端。1963年建成的GLEN CANYON大壩形成POWELL湖,成為大峽谷東邊一處新的景點。
鮑威爾(POWELL)湖是為紀念那位第一個漂流此河并建議開發水利的先驅者而命名的。它的面積是米德湖的兩倍多,有各種紅色砂巖、石拱、峽谷和萬面碧波,其風景遠勝米德湖,已成為美國西南部的主要國家度假區。
7、兩岸風光
北岸穿過KAITAB國家森林,完全是北歐的森林草原風光,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約660毫米。南岸也有片森林,但這里年均降雨量僅400毫米,所以不是北岸那種喜陰的冷杉,而是耐旱的松柏,矮矮的,匍伏在干涸的石山上。無論南北岸,視野都極為開闊,只看到大地起伏、斷裂和切割。上游的多座水壩使來水減少。峽壁上的巖石分層完整清晰,是研究地殼形成的活標本,也是了解地質知識乃至了解地球的生動課堂。美國人充分利用此優勢,在大峽谷公園內介紹景點的解說牌和旅游手冊中,著重傳播科學知識,還畫出游人所站地點看到的巖層剖面圖,標出不同巖層的名稱、特點和形成年代以及為什么會出現這些形狀和顏色等科普知識。
從米德湖胡佛高壩到PAGE渡口間300余公里的科羅拉多河,為大峽谷所隔斷,天塹難越。從岸邊下到谷底有小路,來回長達11公里,步行要兩天。PAGE附近的河谷變窄到只有20米,河岸也降低到僅10多米高,是第一個可架橋涉水之處。現在這里有并排兩座不大的鐵拱橋,因橋北的山崖呈艷紅色,光滑如大理石,故而得名大理石峽谷。這也是步行和乘車過河到對岸的最近的必經之路。
過橋南下便是到大峽谷南岸觀光區的89號公路,沿線穿過有名的彩色沙漠,仿佛波濤洶涌的海洋瞬間凝固成石海,起伏的沙丘上,水平方向的巖石層理呈紅白灰黃黑,如同大手筆的現代繪畫,其英文原名PAINTED(畫成的),更是恰如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