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湖州府李家莊有個叫李子善的,自幼隨父常年在外經商,因其勤勞本分,克儉持家,家境甚是富庶。后來,李子善娶妻王氏,頭一年生下一個千金,第二年又添一個公子,小日子過得紅火美滿,令人眼紅。不料樂極生悲,在兒子三歲那年,王氏因病身亡。第二年,為照顧一雙年幼的兒女,李子善續弦再婚,娶了鄰村一個叫香姑的姑娘。婚后不久,他便辭別妻小家人,外出經商去了。這一去就是兩年。
就是這兩年,湖州地界接連遭災,先是大旱,赤地千里,緊接著暴雨連降,洪澇成害。連著兩年,地里的莊稼顆粒無收。湖州市面糧價飛漲,到最后,即使有錢也難以買到米面,家底殷實的人家還能勉強度日,普通百姓只能扶老攜幼,紛紛外出逃荒避災。
卻說這一天,李子善正在千里之外的京城大街上擺攤,不想被一蓬頭垢面的叫花子扯住衣袖,那花子開口便叫:“子善大哥。”李子善吃了一驚,睜大雙眼細看,卻是家鄉的街坊李二。由李二口中,他這才得知家鄉遭災的消息,還知道張氏又為自己添了一個兒子,不禁又喜又憂,喜的自然是家中添丁加口,憂的卻是如此災年荒月,香姑一個女流之輩,如何能領著孩子們熬過饑荒?當下,李子善歸心似箭,趕緊收拾行裝,啟程返鄉。
長話短說,李子善日夜兼程,心急如焚。這一日,終于到達湖州地界。此時,大水剛退,到處一片荒涼景象。大路之上,逃荒的百姓絡繹不絕,倒斃在路邊的災民尸體隨處可見,死者有的全身浮腫,有的骨瘦如柴,顯然是饑餓而死。路邊的不少大樹上下都光禿禿的,樹葉與樹皮都成了災民的果腹之物。李子善觸目驚心,不由緊了緊身上的糧袋,加快了腳步趕路。
第二日,李子善終于回到了闊別兩年之久的李家莊。一進村,他的心就提了起來,因為昔日雞鳴狗吠的村莊滿目瘡痍、一片寂靜,偶爾才聽見一兩聲小孩子的啼哭之聲。村里到處荒草叢生,破敗不堪。接近家門時,李子善突然聞到一股香味,這股香味正是從自己家中飄出來的。家中有人!他心中一喜,三步并做兩步沖進家門。進去一看,只見兩個面黃肌瘦的小孩,正無精打采地蜷縮在灶邊,眼睛直勾勾地盯著冒著熱氣的鍋灶,口水橫流。正是自己的一雙兒女小龍和小鳳。小鳳看見李子善,怔了片刻,依稀認得是天天盼夜夜想的爹爹,“哇”的一聲,便哭出聲來。李子善踉蹌著撲過去,一把抱住孩子,淚水奪眶而出。
“爹爹,我餓。”過了一會兒,小鳳可憐巴巴地扯扯他的衣襟,然后,用手指了指正在冒著熱氣的鍋灶。在鍋蓋之上,卻壓著一塊大大的石頭。
李子善一怔,不明白鍋蓋上為什么要壓塊石頭。此時,他鼻中聞到的香味更甚,令他不禁也有了饑腸轆轆的感覺。他抽了抽鼻子,問女兒:“你們的娘哪里去了?”小鳳說:“出去找吃的去了。”“鍋里煮的是什么?”女兒看看他,小聲說:“好吃的。娘不讓我們吃。”小龍哭著插言說:“娘壞,她自己吃過了。她說在她回來前我倆膽敢開鍋吃飯,她就剁掉我倆的手。”
李子善聞聽,勃然大怒,他這才明白,原來鍋蓋上壓著大石頭是怕孩子們偷吃!這惡婆娘,待會兒非狠狠教訓她一頓不可。李子善出門在外,千怕萬怕,最怕的就是香姑這個后娘待孩子們不好,小龍和小鳳受委屈,沒想到還真是如此。李子善心中氣苦,他內疚地攬過孩子們,流著淚道:“小龍、小鳳,爹爹對不起你們,你們受苦了。”他趕緊解下背上的包裹,拿出兩塊干糧,分給孩子們,“快吃吧。”
小龍、小鳳眼中放光,搶過干糧,“吭哧”一口咬下去,一塊干糧就下去了一小半。李子善見狀,心中更是酸楚,“慢慢吃,吃完了爹這里還有。”
轉眼間,一塊干糧就下了肚,小龍摸摸肚皮,眼睛轉向香氣繚繞的鍋灶,說:“爹爹,我想喝湯。”
“好。”李子善站起來,走過去抱起鍋蓋上的石塊,狠狠地扔到一邊,鍋蓋一掀,頓時,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撲面而至。鍋里,是半鍋深褐色的湯。李子善用木勺攪了攪,從鍋底翻上來一些叫不上名目的雜菜,香味濃郁。李子善找來三個大碗,舀得滿滿的,然后舉起一碗,說:“來,孩子們,過來,咱們放開肚皮,她不是不讓吃嗎?咱全都給她吃完,一點不剩。”
兩個孩子聞聽,歡呼雀躍,爭先恐后地端起了碗。
就在這時,“砰”的一聲,院門被闖開了,一個身上背著孩子的女人一頭栽了進來,隨即“撲通”倒在地上。女人抬起頭,雙眼圓睜,焦急萬分地喊:“不、不能喝!”
來人正是香姑。李子善一愣,他瞅了一眼香姑背上的孩子,發現孩子大頭大臉胖乎乎的,與小龍、小鳳的瘦骨嶙峋形成鮮明對比,頓時氣上心頭,他乜斜著香姑,冷冷地嘲諷道:“為什么不能喝?留著給你們娘倆喝是不是?”
香姑面色慘白,重重地喘息了幾下,道:“這湯有毒!”
李子善大吃一驚,隱約知道里面定有隱情,他急忙奔過去,扶起香姑,問:“快告訴我,到底是怎么回事?”
香姑靠在他的肩上,緩緩地說:“鍋里做的是樹底下長的野蘑菇。實在沒有可吃的了,我就采來做了湯。”
李子善面色立變,驚悸無比,埋怨道:“你怎么這么糊涂!從老輩就傳下來說樹底下的蘑菇不能吃,你難道不知道?”
香姑搖搖頭,苦楚地笑笑,說:“也不是全有毒,有些是可以吃的。家里的糧食已斷了好幾天了,孩子們都餓壞了,再不吃東西,都會餓死的。不過你放心,在給他們吃之前,我都先吃,吃著沒事才讓他們吃。”
李子善淚如泉涌,他心里已經完全明白了,哽咽道:“你是怕他們偷吃出事,所以才在鍋蓋上壓上石頭?”
香姑點點頭,她的表情變得痛苦不堪,雙手捂著肚子,“這一鍋好像不能吃,我的肚子疼得……”她突然嘴一張,“噗”,一口鮮血吐在地上。
李子善冷汗都嚇出來了,大叫:“香姑,你千萬要挺住啊。”
香姑用衣袖擦擦嘴角的血跡,臉上浮出一絲微笑,虛弱地說:“你回來,我就放心了,我這個后娘也盡到責任了,孩子都交給你了。”她喘了一會兒,示意丈夫把自己背上的孩子接下來,“快看看你的小兒子吧,他叫小虎。”
李子善抱過孩子,這才發現小虎雙眼無神,氣若游絲,那大頭大腦根本不是胖,而是浮腫發脹,這都是餓的呀!他知道自己錯怪了賢妻,心中愧疚難當,忙叫過小龍、小鳳,流著淚吩咐道:“快,過來給你們的娘跪下!”
孩子們聽話地過來跪下磕頭,嘴里哭喊著:“娘!”
香姑的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嘴一張,想說話,“噗”,卻又吐出了一口黑黑的血……
半年后,饑荒終于過去了,可是香姑永遠地離開了人間,李子善領著孩子們逃荒回來,開始了新的生活。他沒有再娶,每逢香姑的忌日,他和孩子們都要做一鍋香濃的野蘑菇湯,借以憑吊他們逝去的親人香姑。
這種蘑菇是香姑生前品嘗過的,沒有毒,卻有著濃郁芬芳的香氣,沁人心脾!后來,大家就把這種蘑菇叫做“香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