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是我們的生命之本。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怎樣做才有利于大家的健康呢?
在這里,我會把生活中的新發現、新體驗告訴大家,另外,還有各種生活常識、生活技巧、小竅門,以及對生活中各種疑難問題的解答。西蘭花熱切期望與各位朋友共同探討健康人生路。我的聯系方式是:E-mail:xilanhua666@163.comQQ:44201040
衣食住行
食用油的市場競爭激烈,廣告戰打得火熱。在新形勢下,市場上又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富含營養健康概念的新油品,葡萄籽油、山茶籽油、葵花籽油、核桃油等等,讓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面對越來越多的油品,那么怎樣選擇呢?營養專家解釋,要解決選油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清楚吃油到底是在吃什么?不同種類的油和健康到底存在什么樣的關系?今天西蘭花就跟大家談談食用油的健康問題。
食用油的成分
其實并沒有“最好”的烹調用油,了解每一種食用油的特性,再依照個人的飲食習慣及烹調方式,選擇“適合”的烹調用油才是最明智的方法。食用油約90%是由脂肪酸組成,包括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又分為單不飽和脂肪酸與多不飽和脂肪酸,所有的油都是這三類脂肪酸以不同比例組成。
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就像圓滾滾、脾氣古怪的小孩,因為不容易被帶走,所以容易沉積,并且會增加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不過從另一方面來看,它也比較安定,不容易氧化,適合高溫油炸,飽和脂肪酸大多存在于動物性油脂和植物油的棕櫚油、椰子油中。
多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個性隨和,和誰都能做朋友,所以雖然它有降低壞膽固醇(LDL)的效果,但不幸的,也會降低好膽固醇(HDL),更糟的是,由于性質不穩,非常容易在高溫烹調的過程中氧化,形成自由基。自由基會加速細胞的老化及癌癥的產生,含多不飽和脂肪酸較多的油有玉米油、黃豆油、葵花油等。
單不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個性中庸,穩定性雖比不上飽和脂肪酸,但還算穩定,而且它能降低壞膽固醇,維持或稍微提高好膽固醇,含單不飽和脂肪酸較多的油是橄欖油、芥花籽油、花生油。山茶籽油具有上佳的脂肪酸組分和高達90%以上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其中油酸含量為83.3%,油脂穩定性強,不易氧化,被譽為“東方橄欖油”。
一般健康成年人的飲食三類的脂肪酸應均衡攝取,單不飽和脂肪酸及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取量應高于飽和脂肪酸。由于食物中原本就含有油脂,這些“隱性”油脂如:肉、蛋、全脂奶等動物性油脂已含有多量的飽和脂肪酸,因此選用烹調用油時,應選擇植物性油脂(一般來說植物油的不飽和脂肪酸較高,但并不是所有的植物油皆如此,椰子油、棕櫚油的飽和脂肪酸甚至高過于豬油),讓各種脂肪酸的攝取比例均衡。
食用油的種類
目前市場上的食用油主要有色拉油、調和油和花生油幾種。其中,色拉油是最早采用小包裝的油品,目前主要包括大豆色拉油和菜籽色拉油,現在剛剛進入市場的粟米油其實也就是玉米胚芽色拉油。色拉油采用化學“浸出”工藝生產,精煉程度比較深,純度高,但是因此營養成分損失的也比較大,而且成品色拉油極易氧化,為了延長保質期,通常都添加了防腐劑。所以許多色拉油的消費者都慢慢轉向食用高檔的花生油。
而調和油是色拉油向花生油過渡的油品,一般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食用油按照一定比例調配而成食用油。調和油中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最佳比例應為1∶1∶1,但就目前市場上的調和油來看,只有花生油含量比較高的魯花花生調和油最接近這個比例。
烹調油又叫炒菜油、烹飪油或煎炸油,常溫下呈液態,流動性好,煎炸油餅和油條等在食品上無油凝固,不起白霜。烹調油色淡且風味良好,炒菜或煎炸時高溫下(190℃~200℃)不易產生氧化熱分解、熱聚合現象。
色拉油又叫涼拌油,可以直接拌入涼菜食用,食品工業常用作蛋黃醬、魚類、貝類罐頭添加油,這種油涼拌食用將直接影響菜肴和食品的風味、口感和外觀,因而對其新鮮程度、風味、色澤均要求比較嚴格。由于考慮存放和運輸因素,色拉油也要求有相當高的熱穩定性和風味穩定性。
溫馨提示:烹調油和色拉油在性質上有不少相似之處。一般來說,烹調油主要作烹調、煎炸食品用,色拉油主要是用作涼拌用。二者在加工方法上各有特色。烹調油對濁點和凝固點的要求不那么嚴格,而色拉油對此要嚴加控制。色拉油必須是經冬化提脂后的液態、色淡的高級油脂。二者在人體內的消化吸收方面沒有大的區別。但色拉油常用含亞油酸數量很高的油脂冬化制得, 能夠降低人體血清中膽固醇的含量。色拉油不宜作為煎炸油使用,但可以作炒菜油使用。
烹調用油注意事項
1.油燒七分熱就好,不要熱到冒煙才烹調食物,否則容易產生有害物質,炒菜時最好保持適中的油溫,這樣既不會產生有害物質,又會使炒出的菜色、香、味俱佳。
2.不同的烹調方式使用不同的油:涼拌或熟食拌油可利用發煙點低但富含單或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油類(如橄欖油、麻油、花生油、山茶籽油等);一般的煎炒仍可用已提高發煙點的精制黃豆油或玉米油、葵花油等富含單及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只有在大量煎炸食品時,考慮烤酥油、棕櫚油、豬油等高飽和脂肪酸的高發煙點的油脂。
3.用過的油,不要倒入新油中,炸過的油用來炒菜為宜,盡快用完,切勿反復使用。當油顏色變深,質地變稠,油脂混濁,使用時產生如螃蟹吐出的氣泡時,就應丟棄,不可再用。
4.儲藏食用油應選擇陰涼、干燥無日光直射的地方。
5.使用完后,應立即將瓶蓋蓋緊。
6.如果另外盛裝時,盛裝的容器要干燥清潔。
7.鐵質容器比塑料容器易于儲存,因油被光線照射后會逐漸變質。
8.反復煎炸過的油不要用,因為里面的有害物質嚴重超標。
選食用油越香越好嗎
中國人的菜肴講究香,食用油也一度被人們當作調味料來使用,認為做菜時放入的油越香菜就越香。然而,有專家指出,無論從烹飪本身還是從營養價值來看,過分追求油的香味都是不可取的。
據烹飪專業人士介紹,食用油不是調味料,用油不是要借油的香味,而是要保證菜本來的味道,并且還要能提出其中的鮮味。如果油本身太香了,就遮蓋了菜本身的香味和鮮味,未免喧賓奪主,失去了菜肴的自然風味。而清淡一點的油,則有助于保持菜的自然味道,并且不會破壞菜的營養成分,可謂一舉兩得。
營養學家則從營養學的角度進行詮釋,認為食用油不是調味料,用油不應該注重香,而應該注意其中的營養,因為人體所必需的脂肪酸有70%都來自于食用油。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飲食結構中有了大量的蛋白質和脂肪,攝入過量容易導致膽固醇升高,形成高血脂,還有可能釀成動脈粥樣硬化。而注意平時食用油的健康使用,對于人體飲食結構中脂肪的健康吸收意義非常大。比如玉米胚芽油,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常吃玉米胚芽油,有益于維護心血管健康,是一種典型的健康油。吃油不為貪香,健康才是關鍵。
營養健康選好油
購買食用油的時候一要看等級,根據最新的標準食用油分為4個等級,第四級為最低等級;二要看產地,主要是指產品的原料生產地;三要看原料,即是否是轉基因原料;四要看生產工藝,即該食用油屬“壓榨法”生產的還是“浸出法”生產的,壓榨油能夠保持原料原有營養成分且油的品質比較純。
食用油的質量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色澤、氣味、透明度、滋味。
色澤:品質好的豆油為深黃色,一般的為淡黃色;菜籽油為黃中帶點綠或金黃色;花生油為淡黃色或淺橙色,棉籽油為淡黃色。
氣味:用手指沾一點油,抹在手掌心,搓后聞其氣味,品質好的油,應視品種的不同具有各自的油味,不應有其他的異味。
透明度:透明度高,水分雜質少,質量就好。好的植物油,經靜置24小時后,應該是清晰透明、不混濁、無沉淀、無懸浮物。
滋味:用筷子沾上一點油放入嘴里,不應有苦澀、焦臭、酸敗的異味。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食用油里面總有“因油而異”的個別情況。色拉油應是清澈透明、無色或淡黃色,花生油、豆油、菜油等呈半透明的淡黃色至橙黃色,麻油則是橙黃色或棕色。大豆、菜籽、花生、芝麻等經初步處理得到的是毛油,色澤深、渾濁、不宜食用,如果植物油透明度差、黏度變大、有氣泡,常是變質的象征。花生油在冬天低溫時會凝固成不透明狀,這是正常的現象,鑒別時應有所區別。
科學吃油的三條建議
為了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現在人們大都吃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用油。目前花生油、大豆油和葵花籽油等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的植物油,已經成為廣大居民主要的食用油,可是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依然逐年增高。這是為什么呢?新的研究發現,不飽和脂肪酸可分為ω-3脂肪酸和ω-6脂肪酸,只有ω-3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用油才能改善細胞攜氧能力,軟化血管,降低血液黏滯度。而上述植物油,其脂肪酸的組成是以ω-6脂肪酸為主,這是這些食用油的重大缺陷。因此,如何才能科學吃油呢?西蘭花給你三條建議。
1.把亞麻籽油當作主要食用油。因為亞麻籽油富含ω-3脂肪酸。
2.自制調和油。你可以用不同的食用植物油進行合理配比,比例是:一份亞麻籽油與兩份大豆油或兩份花生油調和食用。當然,能與橄欖油及茶籽油調和效果更佳。
3.避免長期單一地攝入富含ω-6脂肪酸的食用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