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水果還是蔬菜,一提反季節就好像趕時髦一樣,尤其是冬季,市面上的蔬菜相對減少,不少家長為均衡營養或調節寶寶胃口,專門選購反季節蔬菜。為此,專家提醒:兒童應盡量少吃反季節果蔬。
由于不適合時節,反季節蔬菜種植比其他蔬菜難,因此所用的農藥也相對較多。反季節蔬菜以大棚菜為主,大棚中的溫度和濕度較高,不利于農藥降解,使它們大部分殘留在蔬菜上。因此,有些反季節蔬菜積累的農藥較多;如帶長尖或花瓣的西紅柿、特別寬大肥厚的韭菜、綠得發黑的青菜等。若兒童體內長期積累微量農藥,對肝腎容易造成損害,引起貧血、脫皮,甚至白血病。
為安全起見,蔬菜水果買回家后,要將其在清水中泡一泡,去除殘留的農藥,也可以通過光照、削皮、水洗、水燙、爆炒等辦法清除不同的殘毒。
當然,也有一些蔬菜例外,如生菜由于病蟲害少,所用農藥也少;番薯葉、蕎麥菜等蔬菜抗菌能力強,藥打得也不多。而番茄、茄子等表面光滑的瓜果類,農藥一般難以被吸收。
有些孩子喜歡那些有著靚麗外表的水果,其實,這些水果對兒童的成長發育危害很大。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對于反季節水果中的“超霸級人物”或“養眼的美女型水果”是要特別留意的,像超霸型的草毒和小西紅柿、紅得發黑的櫻桃和李子、聞不到香味的芒果、身材巨大的獼猴桃、外觀黃亮可吃起來卻一股生味的香蕉等“搶鮮”水果,很多都采用了膨大劑、增紅劑和催熟劑等化學激素。在這些化學激素刺激下,水果的細胞會被“擴大”,造成非正常性增大,“個頭”超過正常生長水果1~2倍,形狀也變得非常怪異。■(摘自《健康生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