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慶民來信問:2006年,我家的承包地因修建高速公路被征用了4畝,剩余2畝。2007年,政府將我家人全部轉為非農業戶口。“農轉非”后,我家仍在原地居住,家人都沒有工作,想繼續耕種剩余的2畝承包地,可村委會不同意,硬是把剩余的2畝地強行收回了。請問,村委會這樣做對嗎?
編輯部答:村委會的做法是不對的,違反了有關法律的規定。由于土地不僅是農民重要的生產資料,也是他們的生活保障,所以我國《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受法律保護,承包期內,發包方原則上不得收回或調整承包地。但是,承包期內出現特殊情形的,發包方可以對承包地進行調整或收回,這里的“特殊情形”就包括承包人居住地與身份的變化。《農村土地承包法》第26條第3款“承包期內,承包方全家遷入設區的市,轉為非農業戶口的,應當將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發包方。承包方不交回的,發包方可以收回承包的耕地和草地。”由此可見,村委會要強行收回承包戶的土地經營權,必須同時符合兩個條件:一是承包戶全家已經遷入到了設區的市;二是承包方全家已經轉為非農業戶口。
雖然你全家已經轉為非農業戶口,但仍居住在原地,而非遷入到了“設區的市”,這與上述第3款的規定并不相符,所以你仍享有該土地的承包經營權,村委會無權單方收回。由于村委會強行收回承包地會發生糾紛,你可以請求鄉(鎮)人民政府調解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以維護自己的承包經營權。
村委會能否重新分配去世村民的承包地?
讀者李主任:我是北京密云某村村委會主任。最近幾年,我村因地少人多,有部分新結婚及新出生的嬰兒未能得到承包土地。他們反映,村里這幾年去世了幾位村民,村委會應當考慮將近年來已故村民的承包地收回,重新分配。請問,村委會能否重新分配去世村民的承包地?
編輯部答:《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土地承包期內,發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通過家庭承包取得的承包地,承包期內如果家庭成員死亡,任何組織和個人均不得收回其承包的土地(整個家庭消亡除外)。土地承包經營權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取得的,該承包人死亡,其應得的承包收益,依照繼承法的規定繼承;在承包期內,其繼承人可以繼續承包。解決人地矛盾問題,在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將下列土地承包給新增人員:集體經濟組織依法預留的機動地;通過依法開墾方式增加的土地;承包方依法、自愿交回的土地;也可以通過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方式來解決。
我能否繼承叔叔的財產?
讀者李華問:我叔叔一直未娶,只收養了一個女兒。養女出嫁后,叔叔一直由我們照顧。最近叔叔病故。作為侄子,我們能否繼承叔叔的遺產?
編輯部答:你叔叔與養女已形成收養關系,其養女有權繼承他的遺產。作為侄子,你們不是法定繼承人,不能繼承你叔叔的遺產。你們在叔叔生前對其生活給予較多的照顧和接濟,可按《繼承法》第14條“繼承人以外的對被繼承人扶養較多的人,可以分給他們適當的遺產”之規定,分得適當的遺產。
村委會是否有權決定土地用途?
山西省靈石縣南關鎮南關村村民問:我村是一個有3 000多村民,但人均耕地不足0.2畝的村子,然而村委會卻在沒有經過村民同意的情況下,將300畝耕地以每年54萬元的租金租給了一家公司,后來村委會許諾每年的租金全部分給村民,這才得到了村民的同意。再后來村委會又打著“建設新農村”的旗號,把大批土地賣出讓人蓋房子。村委會是否有權在村民不知情的情況下決定土地的用途?
山西省國土資源廳政法處答:上述情況其實是有關農用地轉用的例子。村委會沒有農用地轉用的審批權,也就沒有權力將村里耕地租給公司,更不應該在村民毫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農用地轉用,就連縣級和市級政府也沒有這個權力,只有省級政府和國務院才擁有農用地轉用的審批權。根據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相關規定,南關村村委會的上述做法顯然是違法的。當然,村民只有耕地的使用權,就算村民同意更改耕地的用途,也得經過相關部門的批準才行,否則也屬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