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川,像一顆閃光的綠寶石,鑲嵌在中國云南西部邊境線上,它與緬甸山水相連,村寨相望,同為友鄰,是中緬貿易的黃金口岸。隴川是多民族聚居的樂園,在這塊1931平方公里的熱土上,生活著景頗、傣、阿昌、傈僳、德昂等多個少數民族,其中景頗族4.6萬人,是隴川的主體民族,全國三分之一的景頗族生活在這里,是我國景頗族最大的聚居地。這里有寬寬的隴川壩,滾滾的南宛河,高高的景頗山,巍巍的玉兔塔,古老的皇閣寺,翡翠的景頗園;這里有閃亮的景頗刀,壯觀的縱歌舞,甜甜的景頗歌,天然的綠葉宴,多彩的民族服飾,原始古樸的竹樓民居,以歌為媒的景頗婚俗,以舞送魂的景頗葬禮……
一、萬人狂歡的舞蹈、高山流水的音樂
你參加過萬人同樂的舞會嗎?那就請你走進隴川,參加這里一年一度的“目瑙縱歌”盛會吧!
“目瑙縱歌”意為 “大家跳舞”。相傳,遠古的首次“目瑙縱歌”在太陽城舉行,百鳥飛來參加盛會,犀鳥和孔雀把學會的歌舞帶回了原始老林,并舉行了鳥類的“目瑙縱歌”。景頗先祖向鳥類學習,把“目瑙縱歌”搬到人間,并領著大家舉行了“目瑙縱歌”盛典?!澳胯Эv歌”盛會,在農歷正月十五舉行,屆時人們穿著節日盛裝,從三山五嶺、四面八方涌向“目瑙縱歌”廣場,在水鼓、金铓和巴扎、桑必的伴奏下,舞隊排成兩條長龍,由“瑙雙”領舞,圍著高聳的“目瑙示棟”,在優美激昂的景頗樂曲聲中,邁開了翩躚舞步。人們常說:山泉給了她們金嗓,畫眉教會她們唱歌。因而景頗姑娘唱歌的音色像山泉一樣清純悅耳,旋律似畫眉那樣婉轉動聽。景頗族的樂器主要分為吹管樂、彈撥樂和打擊樂三大類。傳統的吹管樂器有洞巴、巴扎,彈撥樂器有三弦、口弦,打擊樂器有木鼓、象腳鼓、铓、镲等。景頗豪情滿懷、高山流水般的樂曲,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也受到音樂工作者的青睞。在建設民族文化大省、以文化強州富縣的今天,挖掘景頗歌舞音樂更有其特別的意義。
二、原始古樸的民居,星光燦爛的服飾
景頗人的村寨,大多位于近泉靠林之處,多依山勢走向建蓋,房屋多用竹木做柱為梁,草排蓋頂、屋分兩層,上層住人,下層關禽畜,房前屋后皆有門可通,后門外有曬臺,房內分兩間,內為臥室,中有一方型火塘,用以煮飯。外房為客堂,中有火塘,供來客使用。一般官家住房較大,外以木頭為柱,有木制的太陽、月亮懸于門前作為標志。
說起景頗的服飾,也是別具特色的。景頗族有五大支系,五大支系的服飾,猶如五朵色彩艷麗的山花,盛開在亞熱帶的德宏景頗山區,又似五朵銀色的浪花,像滾滾的南宛河水閃出金波。景頗人的民族服飾,以紅和黑為主色調,其對比強烈鮮明。男子的上衣和褲子均為黑色,上身著對襟短衣,下身褲短而寬,戴白色包頭,上系紅纓。出門身挎銀刀和統帕,顯出英俊和豪氣。婦女的服飾絢麗多彩,上衣短及腰,袖細而長,為無領對襟,喜用黑色面料,飾以銀泡和銀片,下身著織有多種圖案花紋的毛線統裙,腰系紅色帶子,配以護腿,戴紅色項珠,銀項圈、銀耳墜、銀手鐲,更顯得星光燦爛,富麗華美,鮮艷奪目,充分展示出景頗服飾文化的特色。
三、以歌為媒的婚俗,以舞送魂的葬禮
景頗族青年男女的戀愛和結婚,都有美妙迷人的歌聲相伴,他們通過情歌對唱,自由戀愛。景頗青年結婚時要請歌手或“董薩”來唱,除為新郎新娘祝福外,還追述為什么要結婚的古老傳說,并敘述結婚的儀式和程序。新郎要背上紅毛線織的統帕,新娘子要穿上紅毛線織的統裙,來到舉行婚禮的院子里,在 “董薩”祭禮祖先后,新娘在新郎的兄弟或嫂子的牽引下,要過草橋,過了這座草搭的橋,要走過屋沿溝,然后上新梯子登上竹樓,接受公婆贈送的目瑙珠、銀項圈等禮品,然后步入洞房。這些儀式結束后,盛大的宴會開始,“董薩”對新人吟唱祝福,老人們回憶過去美好的往事,年輕人載歌載舞,有說有唱,把婚禮掀向高潮。
景頗族在舉行葬禮時也要跳舞,歡送死者上路回到北方老家,老人去世后,家屬向天鳴槍報喪,親朋好友和鄰居聞訊趕來幫忙,大家在“董薩”的帶領下,跳起喪葬舞,一般要跳三個晚上。喪葬舞是景頗族舞蹈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內容很豐富,一般在長者死后,僅跳“布滾戈”和“龍洞戈”,有威望的老人死后跳“恩剛齋”,三代同堂以上的死者可跳“金齋齋”,供有“木代”鬼的官家死后,才有資格跳“木代總”。“布滾戈”也叫“跳叮咚”,人們邊跳邊唱送魂歌,為其驅鬼開路,以護送死者的靈魂,安全到達阿公阿祖住過的北方老家,與過世的親人團聚,望去世的死者,給子孫帶來清吉平安,讓寨子五谷豐登,六畜興旺。
四、林海山珍的綠葉宴,別具特色的餐飲
景頗山地處亞熱帶地區,各種野生的動植物十分豐富,他們說“山里的東西,綠的是菜,動的是肉”。
景頗族的特色主食有“炒新谷飯”“竹筒飯”“麂血飯團”“雞肉牛頭飯”等。景頗族的菜肴,大體可分為舂、烤、煮、剁、炸、腌六種烹制方法,菜味辣、酸、苦、淡、香皆有。元明史書諸夷風俗條說“食無器皿,以葉籍之”“食不用筷,捻成團而食之”。
景頗族的飲食文化十分豐富,尤以“綠葉宴”最富有特色,宴席上的食物皆為綠色生態食品,而且餐飲用具都用綠竹、綠葉制成,可謂無污染的綠色生態大餐,如果你來到隴川,不品嘗綠葉宴,將是美食家的一大遺憾。如果你是研究少數民族食品文化的,那將是你值得探討的一個新領域,一個研究開發生態食品的典型范例。
進入新世紀,云南省提出建設民族大化大省,德宏州委提出“文化強州”,隴川縣提出打造“中國目瑙縱歌之鄉”品牌戰略。隴川從2002年起,相繼舉辦了盛況空前的“目瑙縱歌節”,為弘揚隴川民族文化,作了不少大膽的探索,有益的嘗試。
(作者單位:云南德宏州景頗歌舞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