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經趙本山力薦,他的徒弟小沈陽仍沒上央視春晚,不過網上流傳不少他的視頻,包袱不斷,掌聲和笑聲也不斷。他的 “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成為比“為什么呢”更好笑的一句話。
“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固然是一句俏皮話、玩笑話,但細加咀嚼,卻讓人悟出其中的幾分無恥和殘忍,不由讓人生出幾分膽寒和恐慌:“走別人的路”,當然是分享和借鑒別人的成功,但不因此感恩和回報,竟然反而要“讓別人無路可走”,豈不是恩將仇報?
或許,作為一個逗人一樂的節目中的一句臺詞,這樣的理解有些過于較真。但是,當這句話離開節目,而成了一句單獨的“流行語”,就必然不只是逗笑的本意,潛移默化之下,不可能不影響人們的價值取向和行為規范,尤其是于青少年,說得嚴重一點,甚至有可能誤導他們的人生。
小沈陽被稱為趙本山的高徒,曾亮相于春晚彩排,據稱逗樂效果非凡,但最終被涮了下來。看來并不偶然,譬如這句“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即使是文字噱頭,也不適合出現在已經成為新民俗的春晚舞臺上,因為,既是新民俗,無論內容還是形式,引人向上、積極健康,應是起碼的要求。
當然,小沈陽的格調并不只是體現在這句臺詞上,譬如,他在網上流傳的一些視頻中故意扭著腰,嗲聲嗲氣地說“我是一個純爺們的人,純的,呵。”“我是個有身份的人,就是有身份證的人”“一個漂亮的姑娘說我長得好,像大海。我以為她是喜歡我,覺得我像海一樣胸懷寬廣,沒想到姑娘說她暈船,看見大海就想吐……”,足見他難脫插科打諢的窠臼。
然而,步“奧運火炬手的腿:火腿”“綠茶:綠Tea”式的趙氏幽默后塵,已然是黔驢之技。趙本山雖然再次蟬聯春晚小品王,但創下當晚節目收視最高峰的,是同樣榮獲一等獎的王寶強參演的節目。現在,作為趙本山的高徒,依然捧為逗笑而逗笑的衣缽,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將“讓別人無路可走”之類沖撞道德底線的油腔滑調,也當作了營造笑場的救命稻草,這就讓人懷疑小沈陽到底能走多遠。
大凡有社會責任感的藝人,總是把作品和表演的格調視作藝術的最高境界,力求以真善美去感化人心世風。顯然,當小沈陽終于走上央視的舞臺,面對掌聲和笑聲,最需要的是自己的清醒。畢竟,挖空心思設計的脫離生活的“包袱”,乃至腦筋急轉彎式的文字游戲雖然也不乏笑聲,但卻十分地廉價,至于“讓別人無路可走”引發的笑聲,甚至令人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