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城市需要野花野草的點綴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官員日前對記者說,北京準備在城市的河道兩岸、道路兩邊以及市中心的鋼筋水泥建筑密集區域,嘗試種植生命力旺盛的野草,包括蛇莓、多種胡梔子、旋覆花、大葉鐵線蓮、紫花地丁等,讓城市綠化更接近自然生態。

這是一個好創意和務實之舉。野花野草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取之不盡的綠色財富和資源。野花野草優點很多,一是成本低廉,經濟適用,基本不用投資,只需花一點人工養護費用;二是生命力旺盛,適應氣候,用野草鋪制的草坪不怕壓、不怕踩、不用澆水;三是野花野草五顏六色,色彩繽紛,且品種眾多,適應不同的季節,用野花野草綠化、點綴城市,能保持自然原生態,可以讓厭倦塵囂的都市人更親近大自然。喜愛旅游的人都有這種體會,當走出繁華喧囂的都市,來到僻靜鄉村看漫山遍野的野花野草,一種清新和賞心悅目的感覺頓時油然而生,如果把這美景搬到城市,那是多么的令人心馳神往。
然而多年來城市綠化存在一種誤區,認為野花野草雜亂無章,難登“大雅之堂”,有礙城市觀瞻和文明衛生,以“斬草除根”而后快,故而出現了轟轟烈烈的全民“除草”運動。與此同時,綠油油的草坪卻倍受青睞,成了“生態城市”“園林城市”的象征。人工栽種的草坪雖然整齊有序,但缺點也是不可忽視的,除品種和色調單一外,尤其是養護成本過高,據綠化專家測算,草坪造價一般在每平方米7元以上,防病、治蟲、割草等日常養護尚需要大筆費用。草坪本身很脆弱,老化、退化得快,要經常澆水,作為缺水城市是不適用的。同時草坪實用性差,人不能踏入,大量占用城市寶貴的土地資源,限制了人們的活動空間。
其實野花野草是最符合生態要求的自然植物群落,有著很強的凈化城市空氣的功能,合理栽種可以把城市打扮得既艷麗妖嬈又不失“野味”。筆者的一位朋友曾在德國留學,據他講德國建設生態城市很重視綠樹、草坪和野花野草的合理搭配,形成交相輝映的美景,使城市有了鄉村的氣息和韻味。其做法值得我們借鑒。
北京將不上“大雅之堂”的野花野草引入大都市,是生態文明和城市綠化觀念的更新,期待更多的城市青睞野花野草,把城市裝扮得更有“生態味”。
德國人“生態游”
給我們上生態文明課
生態文明成為眼下最熱門的流行詞,筆者近日在多家媒體上讀到:黃山、廬山、峨眉山、張家界、九寨溝等著名景區紛紛叫響打造旅游業生態文明的口號。認真拜讀下,筆者發現這些景區提出的旅游生態文明主要是指旅游資源的保護。
誠然,旅游生態文明建設離不開資源保護,但這并非是生態文明的全部內容,如果把生態文明等同于保護資源,這種認識未免有點淺薄。
旅游生態文明內涵十分豐富,筆者的理解就是游客文明生態+景區服務生態+環境生態+科學管理+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談論旅游生態文明不能不說到如今國際上流行的生態游,德國開展生態游有近二十年時間,德國公民環保和文明意識普遍較強,觀斑知豹,看德國生態游對我們理解旅游生態文明或許很有幫助。
筆者的一位同學留德工作多年,不久前回國探親訪友,談起德國旅游見聞。富裕的德國人非常喜愛大自然,無論是到市郊公園還是出遠門旅游,他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打點行裝,準備一個大大的旅行包,里面裝有筷子、勺子、牙刷、牙膏等,衣袋里備有手絹用于擦汗,而不用紙巾。在景區入口處,無論是免票還是賣票,都給每位游客送上一個大大的可以熔化的很結實的再生紙袋,用于裝果皮等生活垃圾,游客出景點時都自覺地將垃圾袋放在指定處集中回收。旅館不提供一次性生活用品,全由客人自帶。景區內看不到出售用野生動植物制作的旅游紀念品,餐館里也無野味可供食用,因為捕殺、食用野生動物為德國法律所禁止,違法者要受到嚴懲。
德國人的旅游觀念詮釋了生態文明的科學含義。以筆者淺見,旅游生態文明起碼由四部分組成。
一是打造游客文明生態。總體上講中國游客文明素質在提升,但問題不容忽視,主要表現為亂吐亂扔、大聲喧嘩、舉止不雅、采花摘草,文物保護和環境保護意識不強,甚至于故意損壞景區環境。文明在于養成,需要從生活習慣培養,破除陋俗,中央文明辦和國家旅游局聯合發布的《中國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為指南》《中國公民國內旅游文明行為公約》就非常值得某些人認真學一學。
二是打造景區優質服務生態。很多時候游客的不文明行為是因為不方便造成的,比如景點很少有免費提供垃圾袋的,一些景區內公廁和垃圾箱稀少,分布不合理,游人處理垃圾不便就扔得“天女散花”。景區優質服務包括旅游線路、景點位置標向明確、具體,導游用語文明,生活設施齊全,服務周到、完善。
三是打造環境保護生態。保護旅游環境需要游客與景區共同努力,游客暢游在青山綠水的美景中要自覺做到不亂扔垃圾、不采摘花草、不損壞文物。環境保護的關鍵之舉是要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旅游資源,這就需要景區所在地摒棄急功近利,做到保護第一、開發第二。要懂得在景區內大興土木,使風景區染上濃厚的商業化,是對生態文明的最大破壞。
四是打造法制生態。旅游生態文明需要法制“保駕護航”,據筆者所知,德國、法國有專門的《旅游生態保護法》,值得我們借鑒。要通過旅游立法和嚴格施法,規范游人行為,保護旅游生態,尤其要嚴懲景區內捕殺野生動物牟取暴利的不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