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晴日,我們自加拿大多倫多市驅(qū)車前往被稱為世界八大奇景之一的尼亞加拉瀑布。車沿著安大略湖向西南,然后越過跨湖大橋東行,約2小時,即抵加國尼亞加拉瀑布城。瀑布橫跨在美、加界河—60公里長的尼亞加拉河上。游人可從城東街面下坡,至尼河西岸觀瀑。
凡瀑布之形成,一為上游水量豐沛,二為斷面落差大,尼瀑兩者兼具。尼亞加拉河承接伊利、休倫等湖之水流注安大略湖,每秒平均達6000立方米。伊安兩湖相距僅60公里,而前者湖面高出后者近百米,故上游坦蕩之尼河,到中游白云巖、石灰?guī)r崖壁處陡落56米,千米寬之巨瀑因此形成。“尼亞加拉”系印第安語“雷神之水”,大概懾于其流量巨、落差大、流面闊、流聲洪而名之吧!
巨瀑在斷壁上方,被河中一小島劈分為二。島東瀑,寬320米,屬美國。斷面巖層突兀崢嶸,瀑流喧囂競下,雪浪銀軒,飛珠濺玉,聲勢豪雄!島西瀑,屬加國,寬675米(為亞洲第一瀑貴州黃果樹瀑8倍多,高則不及)流量占全瀑90%,磅礴壯闊,雷霆萬鈞!“瀑布”已不足以言其寬,該稱“瀑幕”才是。其中段河底系軟質(zhì)頁巖,每年被勁流沖蝕近1米(聞近年已有所控制),流面因而不斷凹陷,形似馬蹄,故加國瀑,又稱“馬蹄瀑”。
馬蹄瀑,正面觀之,玉城雪嶺,際天涌來,狂瀾澎湃,直搗河谷;又昂揚奮起,化作連天飛沫,蒸騰奔涌,如煙、如靄、如霧、如嵐,給瀑面籠上迷蒙銀紗。而瀑聲則響雷轟鳴,震天撼地,似極盡“雷神之水”的神秘與威嚴,霎時,云開日明,一彎彩虹悄然高跨于水霧之上,倏爾消失。
沿岸向巨瀑西端漫步,水霧漸濃,竟成霏霏細雨,蘊含道旁花香,恍入“沾衣欲濕杏花雨”詩境!近岸約50米處,河床斷面略高且平,瀑流至此,一掃喧囂,靜謐流淌,恰似巨幅淡青綢幕飄落河谷,引人浮想翩然。
為探究竟,隨游人進入河畔游憩廳,乘電梯降至岸底38米深處,沿地道至瀑后觀之,便見閃閃銀幕,熠熠珠簾,垂掛洞口,原來到了北美之“水簾洞”。
早聞自河谷仰觀巨瀑,最最令人驚心,又隨游人趕往下游,不遠處,越河上美、加界橋,達東岸,入電梯,降至河谷碼頭,著雨衣、帽,乘“少女之霧”號游輪,向馬蹄瀑上溯。但見瀑流從50余米高處,接天擁日,猛瀉狂傾,仿佛要吞沒整個世界,抵“馬蹄”中心,前、左、右三方水幕高懸,瀑雨滂沱,“雷聲”裂耳,游人疑墜水府龍宮,“雷聲”王國,莫不駭然屏聲。其亙古不歇之大跌宕,大奔騰,大轟鳴,讓人抖擻,讓人凈心。李白千古詠瀑名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若引于此,確繪絕瀑流之雄,游輪在“馬蹄”中心奮力兜覽一圈返,游人渾身濕透,余悸尚在心頭,卻爭道此行不虛。
登岸眺望,下游懸吊車,岸腳筑平臺,岸坡矗高塔,空中翔銀燕,供游人從不同視角觀賞巨瀑之英姿,下游之幽深,岸林之秀美,令人目不暇接。
據(jù)稱,尼瀑夜景,更富夢幻情思。瑰麗強光探照燈,吞星浴月,把瀑流映得如同天上的銀河,閃耀于無垠的夜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