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疲憊的時候,總想尋找一個溫馨的港灣,總想一個人獨對青山;寂靜中,思緒在輕舞飛揚,得失如云煙過眼。于是便生出落花無言,人淡如菊的感覺,從而妙目會心,嫣然一笑。
五月的黃山,清晨還殘留著些許寒意,顧不得昨日乍到的疲憊,一行人于凌晨兩點便開始向光明頂進發(fā)。黃山是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地方,正如有人所言,山有多高,歷史的積淀就有多厚。從山腳向上仰望,黑黝黝的一片,除了飛流瀑布仍在不知疲倦地噴涌,黃山的一切都很寂靜,猶如走過了時空隧道的老人,冷眼看盡興衰榮枯,在潮起潮落的歷史長河中,永遠是那么舉重若輕,從容淡定。
狹窄陡峭的石階兩側(cè)是恰如刀劈斧削般的崖壁,讓人不寒而栗,山風呼嘯而過,陣陣松濤聲在耳邊低回、盤旋。沿著臺階慢慢地往上爬,天空漸漸露出了魚肚白,云不停地變幻著,一會兒有如一群溫馴柔和的綿羊,一會兒又似一位須發(fā)臨風、玄袂飄蕩的仙者,不經(jīng)意間,又似萬馬縱橫馳騁在浩瀚無際的草原……隨著高度的不斷攀升,東方便出現(xiàn)了一個長袖善舞的能工巧匠,瀟灑而隨意,于是紛紛灑落了五彩,濃的紫,淡的藍,淺的黃,素的白,艷的紅,彼此交織在一起,拂去了滿天的睡意,輕柔的霞光在無垠的地平線上萌芽、涌動,沿著天地間的交匯線猛然躍起,倏忽聚集成一輪火紅,雖然還不是萬丈金光,卻早已是虛處迷離,實處精致,情景交融,如夢似真,那朝陽清晰得讓人感到溫暖。
“奇松、怪石、云海、溫泉”俗稱黃山四絕,然我卻對一條不知名的山溪情有獨鐘,在溪邊的青草地上懶懶地躺下,素面朝天,任陽光暖暖地灑在身上,轉(zhuǎn)身側(cè)視,溪水粼粼的波紋閃爍著道道銀光,青草混合著泥土的氣息,輕輕地撫摸我疲憊的身驅(qū)。閉上眼,就這樣靜靜地躺著,一如搖曳在深秋里的那枝雛菊,清冷,暗香。
記不得誰這樣說過,天地間有一個獨特的你,便會有一棵酷似你的黃山松與你照應?抬頭,黃山綴滿了歲月的云煙,隨手扯下一縷,滿眼全是炫目耀眼的風塵。飽經(jīng)風霜依然屹立的奇石,翠綠千年的女貞,歷盡風雨仍舊蒼勁挺拔的怪松,構(gòu)筑出一道道讀過千遍也不厭倦的風景。默默地,讀它寂寞千年也無聲無息的沉著穩(wěn)重,讀它任世事變遷而依然執(zhí)著的曠達悠遠……

常常想,為何歷代寄情山水的文人,總會有一雙慧眼、滿腔激情,在青山綠水間恣意揮灑,留下一篇篇千古傳誦的詩章。哦,或許是因為他們的心始終在青山綠水交融,他們把大山的堅韌不屈,綠水的清靈秀麗,移植到了自己的心中,他們的靈魂掙脫了世俗的羈絆,在物欲橫流的滾滾紅塵中,一步一步從幼稚青澀中從容走出,返璞歸真、超邁寧靜。
穿過一線天,登上光明頂,隨風遠眺,冷峭的峰崖刻著黃山的滄桑,矗立的峰尖揚著黃山的不屈,黃山在我的眼里是那么清晰。松濤一浪接著一浪,一絲一絲地扣上心來,繃緊,再松開,我盡情地放飛自己,癡癡地感應著一種亙古不變的歷史沉淀。
驀然回首,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原來古人在仕途浮沉、迷惑思考后,才會無奈地于出世與入世之間選擇了或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閑,或是“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紅燭賞殘花”的雅趣,再或是“對一縷綠楊煙,看一灣梨花月,臥一枕海棠風”的灑脫。
記得道家有語“心靜養(yǎng)智”,即以恬靜的心境孕育智慧,再以生成的智慧養(yǎng)心,水乳交融,最終達到極致。我仿佛是個走在時空隧道的稚子,于一片塵囂中,幻象著一位須發(fā)飄飄的長者,正端坐在一片氤氳的山之巔,靜靜地注視著煙雨紅塵,然后輕輕地轉(zhuǎn)身,一言不發(fā)地離去,只把一顆純凈的心留在黃山的云水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