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狗的人都知道,被狗咬傷后要在72小時內接種狂犬病疫苗。沒有疫苗,任何人被患有狂犬病的動物咬傷,都將必死無疑。
早在1566年,歷史上就有了狂犬病的記載,但當時不知道病因的人們只是勇敢地用木棍驅趕瘋狗,或對傷口進行簡單處理以減少該病的危害。法國科學家路易斯·巴斯德始終清晰地記得,自己小時候在街上聽到患有狂犬病的人被燒紅的烙鐵烙燙傷口時,那凄慘的叫聲。
一次,巴斯德被請去為一名被瘋狗咬傷的5歲男孩治病。那個可憐的小男孩已在持續的痙攣之后,漸漸耗盡了體力。狂犬病人根本喝不進水,小男孩喉嚨堵滿了唾沫,呼吸漸漸變得困難,最終不幸窒息而死。面對又一個稚嫩的生命被病魔吞噬,巴斯德心里難受極了。
男孩死后24小時,巴斯德從尸體口中取出唾沫加水稀釋,分別注射到5只兔子的體內觀察。不久,這些兔子都得了狂犬病死去。巴斯德又從這些死兔的口中取出唾沫,加水稀釋后再注射到其他兔子的體內,其他兔子也無一幸免。很明顯,唾沫中存有引發狂犬病的狂犬病毒。經過深入研究和反復實驗,巴斯德最終找到了一種以毒攻毒、培養狂犬病疫苗的有效方法,即從其中一只病死的兔子身上抽出脊髓,掛在一只微生物不能侵入的瓶中,使其干燥萎縮。14天后,再把干縮的脊髓取出,將它磨碎,加水制成疫苗,直接注射到狗腦中。第二天再用干縮了13天的病脊髓注射進去,這樣逐步加強毒性連續注射14天。最后,過一段時間,再給狗注射致命的病毒,結果狗沒有發病。試驗證明,狂犬病疫苗培養成功。
可是,這種疫苗同樣也適用于人嗎?而且被咬傷后再注射還來得及嗎?正當巴斯德為此發愁,決定在自己身上做實驗時,研究所里來了一位愁容滿面的婦女,懇求他救救自己被瘋狗咬傷的孩子。經過14次注射疫苗,孩子的傷口漸漸痊愈,從此也再未復發。1885年7月6日,這位幸運的男孩活蹦亂跳地走出了研究所。狂犬病疫苗的試驗成功,轟動了整個歐洲大陸。巴斯德拯救了無數的病人,人們親切地稱他為“偉大的學者,人類的恩人”。
(摘自《都市》 文/田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