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崛起比“9·11”事件更具影響力
如果以西方人,特別是美國人先入為主的看法來判斷,近10年中最重要的事件毫無疑問就是“9·11”事件。但事實上,這10年中一個重要得多的事件是中國的崛起,以及伴隨而來的美國的衰落。“9·11”是一個被過分渲染了的事件,它之所以具有現在這樣壓倒一切的重要性無非是因為兩點,一是因為這次事件是針對美國的,二是美國對此做出的種種反應。
事實上,這個10年中一個重要得多的事件是中國的崛起。正是在這10年中,世界開始首次感受到中國帶來的越來越大的影響,從廉價的消費品到日益上漲的物價、再到人們對環境的擔憂以及現在似乎越來越普遍的一種感覺——中國是世界的“未來”。(英國《衛報》2008年1月2日)
出口與貿易順差依然在增長
2006年,中國經濟增長了10.7%。在過去的數月中,中國的月出口額與貿易收支再創新高。2006年底,出口增長率約為30%,月貿易順差額為200億美元。在2007年的前5個月,中國的出口增長呈現出更為強勁的勢頭。2006年,隨著全球經濟的平穩發展以及石油價格的回落,中國進出口額持續增長,貿易順差從2006年的1775億美元增長至2007年的2500億美元。當前,中國的項目順差可能接近于3000億美元。除去外流的資金,外國直接投資凈值高達600-700億美元。由此類推,2007年中國的外匯儲備將增加3500億美元。
數年來,中國的貿易順差并未出現回落的趨勢。中國的年出口增長(依據美元統計)已經從2003年一2004年的35—40%降低至2005年一2006年的30%以下,出口額減少了20—25%。盡管如此,中國的出口增長率依然是全球貿易增長率的將近2倍。
中國出口持續增長的另一個原因在于: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吸收的投資大幅度增長,從而加強了出口產業的能力。(美國《中國商業評論》2007年3/4月號)
中國:新的世界水壩建設者
全世界4.5萬個最大的水壩有近一半在中國,如今中國又開始向發展中國家大規模輸出它的水電技術。
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已經不再投資修建水壩。但中國公司和銀行目前卻與蘇丹、緬甸等27個國家簽有至少47個大型水壩的建設協議。中國和國際大壩委員會等一些支持水力發電的組織認為,修建大型水壩可以提高世界最貧困地區人民的生活水平。該委員會說,非洲目前只開發了約8%的水電資源。
在中國大力推動水力發電的同時,大型水壩近年來在西方卻已經失寵——雖然西方國家也曾經歷過數十年的水壩建造熱。上世紀90年代,在環保人士的壓力下,全球新建的水壩數量從上世紀70年代巔峰時期的5400個降到了2000多個。曾把興建水壩視為一個國家脫貧基石的世界銀行也幾乎停止了對大型水壩的所有資金援助。2000年,一個名為世界水壩委員會的組織發布了一份嚴厲質疑水電益處的報告,水力發電業就此跌入谷底。然而,其他一些因素又逐漸使水力發電重新風行起來,這些因素包括油價升高,以及擔憂使用煤炭等礦物燃料可能會加劇全球變暖等。(美國《華爾街時報》2007年12月28日)
一個古老的中國神話
許多人認為,中國在經濟上的成功靠的是向富裕國家出口廉價商品。如果是這樣的話,它的經濟增長將受到美國經濟振蕩的嚴重影響。據數據顯示,中國的出口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從2001年的20%激增至2007年的近40%。
新聞中有關中國出口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很容易誤導人。它是在把蘋果和橘子拿來比較:出口是以收入總額來計算的,而GDP是以附加價值來計算的。瑞士銀行經濟學家喬納森·安德森曾嘗試用附加價值來估算出口貿易額,一旦進行這種校正,中國的出口在GDP中所占的“實際”比例還不到10%。中國經濟的推動力并不是出口,而是投資。投資在GDP中的比例超過了40%。(英國《經濟學家》周刊2008年1月5日)
中國緊縮貨幣政策再現
時隔多年,從緊的貨幣政策再次出現在了中國的經濟政策里。目前,中國已經決定在明年把穩健的貨幣政策轉變為從緊的貨幣政策,目的是為了防止當前快速發展的經濟過熱,以及控制可能會造成社會不穩定的通貨膨脹。
中國表示,已經決定會嚴格控制貨幣投放量和銀行放款速度,以便更好地調控國內需求,平衡國際收支。到目前為止,中國政府已經多次提高利率,采取各種措施限制借貸,放慢投資步伐,尤其是對大型購物商場、工廠和寫字樓的投資。中國擔心,多余的建設項目會造成銀行貸款壓力,引發借貸危機。同時,中國也指出,在控制經濟過熱的過程中,一方面要緩解通貨膨脹壓力,減少多余投資;另一方面也要務必保證經濟的繼續增長,降低貧困率。(美國《商業周刊》2007年12月6日)
中國遠非人們想象的那么富
亞洲開發銀行在一份公告中,發布了一項鮮受關注的正式調查結果,顯示中國經濟規模和財富均低于以往估計。亞行公告引用了首次運用購買力平價(PPP)方式計算出的中國經濟規模權威數據。這項調查結果顯示:在世界銀行今年年底公布預期的購買力平價修正數據時,中國經濟規模將比以往估計的規模小40%。中國生活在世界銀行設定的日均1美元貧困線以下的人數應為3億,是目前估算人數的3倍。降低購買力平價消費估算值,會大大增加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口數量。
對于中國而言,這一數據校正需要追溯到上世紀80和90年代。當時,中國生活在日均1美元貧困線以下的人口更有可能是5億多,而不是世界銀行估算的約3億。中國在脫貧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但這項任務可能遠比多數人想象的更為艱巨,而所獲成就則被世行估計數據夸大了。(英國《金融時報》2007年11月14日)
中國勞動者獲得新權益任重道遠
從2008年1月1日起,全中國的勞動者都將獲得新的權益,尤其是工作會有長期保障。連續為一家企業工作滿10年的員工將獲得無固定期限合同,這實際上賦予了他們可以干一輩子的職位。在合同期滿時,或者勞動者提前30天通知后主動離職的時候,以及單位解雇或解聘時,用工單位必須向勞動者支付一定的費用。尤其是當企業大規模解聘員工的時候,或者是在因勞動者違法或嚴重違反企業制度而需要解雇的特殊場合,就更是如此了。
新近制訂的這部勞動合同法的一些關鍵細節還不為大家所了解。例如,2008年1月1日到來時,到底是為企業工作滿10年的員工將獲得無限期合同,還是服務起始時間要從新法律生效的當天算起,這在目前還不清楚。(美國《洛杉磯時報》2007年12月27日)
中國共產黨開除無視計劃生育條例的黨員
中國官方媒體周一報道,在中部省份湖北,有500名黨員因無視該國的計劃生育政策而被開除出黨。20年來,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試圖通過立法來限制家庭規模,規定城市夫婦只準生一胎、農村夫婦可生兩胎。但隨著該國龐大的人口向城市遷移,流動家庭經常可以躲避官員檢查,富人則通過罰款或行賄規避政策,計劃生育條例的執行遭到了削弱。中國稱,計劃生育政策使得該國少出生4億人,從而增進了一個現今人口達13億的國家的繁榮。(美國《華盛頓郵報》2008年1月7日)
中國打擊“低俗”出版物
中國要求所有音像制品生產商進行自查,并威脅將對不把“低俗”制品銷毀的企業予以重罰。就在中國最高出版管理機構的這項最新通知發布前幾天,北京對通過互聯網上傳下載音視頻片斷做出了限制,同時還對很煽情的電影《蘋果》的制作商做出了兩年禁拍的處罰。這些禁限令體現出了北京在奧運會舉辦前,對管理好文化市場、通過奧運展現中國崛起的政治和經濟力量的渴望。
通知說,有的音像制品為了吸引顧客,以“人體藝術”的名義,出版所謂的“人體寫真”。但是,官員和一些藝術家們對于色情和藝術之間的界限有時候存在分歧。(英國《衛報》2008年1月5日)
奧運會在中國:自豪的時刻,同時也是世界審視的一刻
在北京,只要轉轉頭就能看到宣傳畫上的福娃向你微笑;拿起報紙,就能讀到與奧運相關的報道。然而,奧運會也是一柄雙刃劍:為中國提供了展示其實力的機會,也使世界挑剔的目光集中在其缺點之上。
通過舉辦2008年奧運會,中國能得到什么呢?中國將獲得站在國際社會聚光燈下的史無前例的機會。中國政府把奧運會看作是終結150年來遭受外強羞辱的象征,證明中國已獲得了值得注意的大國地位。中國人民也希望向世界展現其經濟奇跡之外的另一面。成功舉辦奧運也將是對中國在過去9個月里所遭遇到的種種負面報道的強有力矯正。(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2008年1月7日)
關注《專利法》第3次修訂
近期,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向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呈報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修訂草案》。該草案計劃于2007年底最終定稿,并于2008年送交全國人大審議。一旦全國人大審議通過,該修訂草案將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以下簡稱《專利法》)的第三個修訂案。1992年,針對初步施行專利法的發展中國家出現的問題,《專利法》進行了首次修訂。2000年,《專利法》進行了第2次修訂,旨在與《關貿總協定知識產權協議》(TRIPS)的相關法規接軌。
與前兩次修訂相比,第3次修訂草案修改了《專利法》69條中大約l/2的條款,增加了12條新法規。一方面,第3次修訂進一步澄清了第2次修訂中提出的部分意思含糊的條款,例如未能澄清強制許可條件。另一方面,相對于《專利法》以及前兩次修訂來說,第3次修訂具有歷史性的意義。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宣稱:第3次修訂加入了維護國家利益與經濟安全的條款,符合中國當前推動國內創新的政策,致力于減少中國對外國控制專利的依賴。(美國《中國商業評論》2007年3/4月號)
英刊提出中國“大海軍”概念
最新一期《簡氏防務周刊》在報道中國海軍時提出了一個全新概念——中國大海軍。這個不同以往“藍水海軍”“防御型海軍”的全新解讀,表示西方已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過去著眼于解放軍武器更新換代,而從國家力量、國家戰略角度全方位重新認識中國的海上力量。
中國海軍實現其戰略目標的關鍵是建立一支強大的潛水艇部隊。在過去5年間已有20艘先進的傳統和核動力潛艇交付海軍,使得海軍潛艇的總數量增加到了55艘。中國海軍目前擁有70艘驅逐艦和護衛艦,50艘兩棲戰艦和45艘海岸巡邏艇。潛艇才是中國海軍的作戰核心。
2007年,西方關于中國航母的表述逐漸清晰起來。雅各布斯就認為,盡管中國航母建設的步伐和進展情況外界不得而知,也難預測,但中國可能在未來10年間建造并部署三個航母戰斗群。雅各布斯認為,無論如何中國可能需要三個航母戰斗群,這里面可能包括“瓦良格”號。他還暗示,在航母的建造過程中,中國將會得到俄羅斯的幫助。(英國《簡氏防務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