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親李天佑1970年9月底病逝。去世前的職務是軍委辦事組成員、解放軍副總參謀長。林彪出事后,有人寬慰我們:“你爸爸不死,也是要受牽連的。”父親的死是悲哉?幸哉?
父親最早在林彪領導下工作,是在1936年紅軍東征前到林彪任軍團長的1軍團4師10團任團長,政委是楊勇。在這以前,他在彭德懷指揮的3軍團,從連長到副團長、團長,不滿20歲當了3軍團5師師長,曾在突破湘江的戰斗中和師政委鐘赤兵指揮紅5師擔任阻擊任務。再之前,參加了鄧小平和張云逸領導的廣西百色起義,跟隨紅七軍轉戰到江西中央蘇區根據地。
1937年9月25日,父親參加了平型關戰斗,這是他一生中又一個亮點。當時他是林彪和聶榮臻指揮的115師686團團長,副團長(政委)是楊勇。686團作為主攻團,擔任“攔腰斬斷”任務,果斷奪取了老爺廟,保證了整個平型關戰斗順利進展。
1939年6月,父親與劉亞樓、楊至成、鐘赤兵、譚家述和盧冬生等6位紅軍高級指揮員赴莫斯科治病和在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林彪當時也在蘇聯治病,并且是我們黨在蘇聯的負責人。
1962年夏天,廣州軍區在湛江開軍區黨委擴大會議。正好放暑假,我們幾個孩子都過去了。一天晚飯后,聽父親講到他們1941年夏從蘇聯回國,同行數人經由蒙古烏蘭巴托進入中國。走到綏蒙大青山,因受到日軍的封鎖阻攔,無法逾越,他們不得已返回烏蘭巴托。事后林彪批評他們“怕死”。
1944年春,父親回到延安。1945年參加了黨的“七大”后,父親重回林彪手下投入了解放戰爭。
“在東北時,天佑同志曾經救過林總一命。”這是父親去世后的一天,在京西賓館葉群跟母親說的,當時我們幾個孩子也在場。葉群所說是父親在松江軍區工作的時候,一次陪同林彪出去看地形,天晚路過一個村莊就宿營了。父親因為了解到村后有一條河,擔心萬一有土匪偷襲,背水作戰會很危險。父親因此沒有睡好,天不亮就叫醒林彪上路。結果他們剛過河,土匪就追過來了。當地的縣大隊在河對岸和土匪交上了火,掩護他們甩掉了土匪。我們從來沒有聽父親講過這件事,母親的反應好像也是第一次聽說。有人說,李天佑是林彪的愛將。我理解,這是指戰爭中林彪對父親的重用而言。有這樣幾個例子:
一是我父親換萬毅任1縱隊司令員。1947年4月,林彪、羅榮桓調父親從松江軍區司令兼哈爾濱衛戍司令到1縱隊當司令員。東北1縱是東北民主聯軍的主力部隊。按照當年遼沈戰役結束后,東北野戰軍(由東北民主聯軍改名)總部對所屬各縱隊的戰斗評語,1縱的1師和2師是“主力的主力”。萬毅是東北軍出來的,東北講武堂畢業,年齡也比父親大不少。李天佑曾經是1縱的老底子686團的團長,平型關一仗威風八面。萬老將軍也不含糊,1縱的主力是他從山東根據地發展起來的。兩年前跟著羅榮桓跨海從山東帶到東北,現在要把他調走他舍得嗎?從后來萬毅本人的回憶錄中我們才知道,開始調他離開1縱到別的部隊,很不情愿,要求留在老部隊,并請別的領導幫他做林彪的工作。后來林彪同他談話,同意留在1縱,改任政委。
二是三戰四平和四戰四平。我軍初到東北后不久曾和國民黨軍隊在四平交過兩次手,1947年6月這次是第三次,所以叫三戰四平。守城主力是陳明仁的71軍,攻城部隊統一由1縱我父親和萬毅指揮。
這次四平攻堅戰打得很艱苦,但沒有達到預期目的。在發起總攻后15天久攻不下。敵人援兵臨近,林彪命令攻城部隊撤出戰斗。此次四平攻堅雖給敵人沉重打擊,但是部隊損失很大,光1縱就傷亡4千余人。作為主要指揮員的父親,精神壓力是很大的。四平之戰失利后,林彪于7月13日寫了一封信給父親。
天佑同志:
總部2日關于夏季攻勢經驗教訓總結電,盼切勿草率看過,而應深切具體地研究,使今后思想有個標準:要把實事求是的原則,一切決定于條件的原則(這個原則我同你談過),革命的效果主義的原則,實踐是正確與否的標準的原則,加以很好的認識。你是有長處的,有前途的,但思想不夠實際。夏季攻勢中,特別是四平戰斗直至現在,從你們的電報和你們的實際行動的結果上看,表現缺乏思想,缺乏見識。為了今后戰勝敵人,盼多研究經驗和學習毛主席的軍事思想……在軍事上要發揮戰斗的積極性,而同時必須從能否勝利的條件出發。凡能勝利的仗,則須很藝術地組織,堅決地打;凡不能勝的仗,則斷然不打,不裝好漢。如不能勝的仗也打,或能勝的仗如不很好講究戰術,則必然把部隊越搞越垮,對革命是損失。以上原則,有益于進步,望深刻體會之。這些原則同時也是我正在努力加深認識的東西。
林彪
7月13日
僅僅8個月后的1948年2月27日,東總下達了再攻四平的命令,即四戰四平。
在我軍歷史上,甚至世界軍事史上,都難以找到這樣的案例:前后兩次同一地方和目標的大規模作戰,前一次作戰失利的指揮員竟然又被任命為后一次作戰的指揮員。我始終認為,這是林彪戰場用將的經典之作!
父親和他的戰友果然不負眾望,整個四平戰斗歷時23小時就勝利結束。四平解放后,歷時三個月的強大冬季攻勢也宣告勝利結束,整個東北戰場的軍事、政治形勢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父親也終于解脫了他肩負的巨大壓力。
三是打天津。1948年11月1縱改稱解放軍第38軍。軍長李天佑,政委梁必業。12月30日,38軍接受了主攻天津的任務。根據命令,38軍與39軍并肩由天津西向東實施主要突擊,此主攻方向統由我父親和梁必業指揮。
38、39軍合成一股洪流,猛打猛沖,先期占領會師地點金湯橋,并繼續穿插一舉占領敵天津守備司令部,生擒天津守備司令陳長捷中將。
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父親在林彪的指揮下打過不少勝仗,不少大仗惡仗,他所帶過的38軍在我軍歷史上也是響當當的。在生與死的較量、鐵與血的廝殺中,林彪對他是了解和信任的,父親同幾乎所有他那個時期的戰友一樣敬重林彪,這是事實。(摘自《華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