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關于構建和諧社會目標的提出,為企業文化注入了新的內涵,為企業文化所包含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的不斷豐富和升華提供了理論基礎。
和諧的重要作用不可替代
和諧文化是企業精神文化的重要內容。所謂和諧文化,是指一種以和諧為思想內核和價值取向的,它包括思想觀念、價值體系、行為規范、文化產品、社會風尚、制度體制等多方面。和諧文化最核心內容是崇尚和諧理念,體現和諧精神。企業共同的價值理念決定著企業的發展方向,支撐著企業的發展目標,是全體員工共同努力的目標指引。不可否認,一段時間以來,不少企業以利潤最大化為唯一目標,忽視了應有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導致了企業內部的不穩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影響社會和諧的因素。一個經營成功的企業,必然是和諧的團體。我們要確立以和諧理念為核心的企業精神文化和目標追求,把企業變成上下趨同、目標一致的命運共同體,使企業獲得發展的持久動力。
和諧制度體系是企業制度文化的重要理論基礎。和諧在企業制度文化中的表現,包括企業管理標準、制度、規范、準則等,它確立了企業的業務流程、辦事準則、員工行為規范,是企業內部運行機制的有機體現。只有和諧的制度體系,才能保證企業內部管理運行機制和諧運轉。
和諧行為是企業行為文化的主觀反映。和諧的企業行為文化包括企業的管理行為和員工的身體行為。和諧社會要求構建和諧企業,和諧企業要求培養和諧行為。只有管理行為、員工行為符合和諧社會的目標要求,才能為構建和諧企業、和諧社會創造前提條件。
和諧形象是企業物質文化的客觀體現。和諧的企業物質文化既包括具體的工作環境與設施,也包括抽象的內部環境和氛圍?!昂椭C”主觀與客觀的統一,精神與物質的統一,就能使和諧文化“物”化、具體化。
企業文化需要和諧內涵
企業文化需要和諧理念統領。樹立科學發展觀,用和諧理念統領企業發展,這是時代對企業和企業家提出的新要求。企業和企業家要與時俱進,破舊立新,以新的和諧理念創建企業、管理企業和發展企業,把和諧理念貫穿到企業工作的各個方面。和諧既是一種倫理道德,也是一項管理準則,這就要求企業應以和諧理念為指導,建設優秀的企業文化。
制度文化需要和諧理念完善。實施和諧企業管理,要用和諧理念解決好公司內部上下、左右的組織關系,處理好公司總部集權與內部各單位分權之間的關系,建立和諧、規范、高效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建立和諧的勞動關系,讓員工和企業共同成長。
企業誠信文化需要和諧支撐。誠信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則,企業誠信建設在社會誠信體系建設中處于核心地位。加快企業誠信建設,就必須以和諧引領、以和諧開路、以和諧維系,只有這樣,企業誠信文化建設才會持久、才會卓有成效。
社會和諧需要企業和諧支持。企業既要對股東、員工、消費者等利益相關者履行應有的義務與責任,也要對社會公益事業和環境保護履行應有的義務與責任,這就需要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這種責任感離不開和諧,沒有和諧意識、離開了和諧行動,這種責任感就樹不起來、也堅持不下去。因此,社會和諧離不開企業和諧的有力支持。
員工行為需要和諧文化規范。企業的文化氛圍是一定文化的具體體現,要使企業的內外關系達到團結和諧,就要通過營造和諧的企業文化氛圍,培養員工的共同價值觀念、思想信念和群體意識,使企業成員的個體思想、行為和價值取向與企業整體統一,從而使得各部門能在統一的文化氛圍下消除原有的障礙,為優化企業資源配置、提高管理績效創造良好的條件。
用和諧推進企業文化建設
強化領導的“和諧”意識,發揮領導的表率與示范作用。中國絕大多數的企業文化深受企業領導者的影響,甚至有人說企業文化就是企業家文化。企業領導者對構筑企業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領導者通過其權威和個人魅力,透過口號、行為,形成一個共同遠景,讓大家行為一致,從而形成一種凝聚力和向心力。這種力量通過長期的經營實踐,在員工中形成共同擁有的理想、信念、行為準則,最終演化為企業真正的文化。因此,領導要強化和諧意識,增強構建和諧社會的政治責任感,自覺樹立和諧文化理念,并發揮表率和示范作用,引導和約束企業與員工的行為,使其符合和諧文化的范疇。
以構建和諧企業為目標,實施企業文化創建或重塑戰略。企業文化戰略是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也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源泉。企業應與時俱進,對企業文化的現狀進行評估,對如何在企業文化中融入和諧文化進行調研,在此基礎上制定企業文化創建或重塑規劃,進行充分論證實驗,再予以傳播執行。在融入和諧文化過程中,應當注意繼承和創新的關系。文化是有傳承性的,一個企業的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長期積淀的結果。因此,要珍惜企業文化中傳統的精髓,在繼承中創新。
建立和諧的組織保障體系,推進企業文化建設。企業的組織結構雖然不能承載企業文化,但他對企業文化有重大影響。如果一個企業的組織機構是靈活高效的,那么企業的氛圍就是活潑的、積極的,部門之間就會協調配合,企業文化就會顯示巨大活力;反之,如果組織結構僵化,就會氣氛凝重,部門之間合作配合也會生硬死板,缺乏生氣,企業文化就會沒有活力。要建立與和諧文化相適應的內部組織體系和運行機制,并由專門部門負責這項工作,使企業文化建設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同時,要將企業文化建設目標納入企業管理目標,加強績效考核,以績效考核引導企業管理和員工行為,使之適應和諧企業文化建設要求。
堅持以人為本,調動全員支持和推進企業文化建設。企業文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在于人,構建和諧社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都在于人。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企業文化建設的關鍵是人。一方面,企業文化建設要依靠人,企業精神的培育只有在全體員工積極參與下,才能真正成為企業員工的群體意識,才能給予員工以理想、信念、鼓勵和榮譽,成為凝聚員工力量、促進企業發展的精神動力。另一方面,發展企業文化也是為了人,是為了提高員工的思想道德和職業道德水平,最大限度實現人的自身價值。因此,建設和諧企業文化,絕不能本末倒置、“見物不見人”。
和諧社會需要和諧企業,和諧企業需要和諧文化。用和諧理念打造和諧企業文化,構建和諧企業,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對不同的企業來講,企業文化是個性化的,但對構建和諧社會來講,和諧文化又是共性化的。我們在重塑企業文化、追求個性化特色的同時,要用和諧文化這一共性特征不斷豐富其內涵,創新企業文化,為企業提升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源泉。
(責任編輯:李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