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爾·卡耐基:“如果經過一兩分鐘的思考,說一句或兩句體諒的話,對他人的態度作寬容的了解,都可以減少對別人的傷害,保住他人的面子。”
人難免會犯錯,偉人也好,普通的人也罷,隨時都可能出現和存在過失,但不管是誰,當他做了錯事的時候,內心總是充滿愧疚、悔恨、自責甚至恐懼。因此,在指出和糾正別人的過失當中是大有講究的,尤其是各級領導者或部門主管在指出和糾正下屬和員工的過失時,應運用心理學原理,對人類共同的心理特點進行分析,用“換位思考”的方法,多站在對方立場上,因人因事指出和糾正他人的過失。美國杰出的教育家戴爾·卡耐基在《美好的人生》一書中對如何糾正別人的錯誤就提出了很好的建議,讀之感觸頗深,結合工作生活感受,筆者認為應注意運用好以下基本方法:
當你要指出別人的過失時,請保住當事者的面子。批評人不給人留面子,大致上是這樣兩個主要原因:一是不愿給他人留面子,二是不會給他人留面子。不愿給人留面子,完全是“官本位”思想在作怪,“權威”思想太嚴重,“家長”作風太盛,認為對下屬和員工的批評斥責甚至咆哮怒罵都是應該的,是在情理之中,批評太“溫和”了,對有過失者達不到觸動作用,其他人也受不到教育。如果是這樣的領導者,自身應該深刻地從思想根源上找找原因,多些民主意識,多些寬容胸懷。不會給人留面子是因為做思想工作的方式方法掌握不夠,不懂得如何去批評人,不知道怎樣批評人才是最有效的方法,才能達到最理想的效果。戴爾·卡耐基說得好:“如果經過一兩分鐘的思考,說一句或兩句體諒的話,對他人的態度作寬容的了解,都可以減少對別人的傷害,保住他人的面子。”因此,當你要批評他人時,請事先想好方法,既達到指出他人過失,使當事者受到教育的效果,又不要讓別人丟了面子,傷了自尊。
避免因為批評他人而遭人厭恨。如果在糾正他人的失誤時,首先針對出現過失的這件事,肯定他已經做出了努力,但天不如人愿,出現失誤也在情理之中。當在幫助對方開脫責任的同時,再提出當事者存在的不足,共同查找失誤的原因,研究補救的辦法,總結經驗教訓,他一定不會因為你的批評而心懷不滿,并會積極地采取措施盡快改正。卡耐基說:“當面指責別人,這只會造成對方頑強地反抗;而巧妙地暗示對方注意自己的錯誤,則會受到愛戴。”
適當的時候給他頂“高帽子”。卡耐基說:“給人一個超乎事實的美名,就像用‘灰姑娘’故事里的仙棒,會使他從頭至尾煥然一新。”你若要在某方面去改變一個人,就把他看成他已經有了這種杰作的特質。卡耐基告誡道:假如你真想在困難的領導方法上超越自我,來改變其他人的態度和舉止時,就請“給他一個美名,讓他去為此奮斗努力”。
先贊揚再批評。當領導的要以表揚為主,才能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但員工出現過失,必要的批評也是不可少的,正如有病要吃藥打針一樣。批評可以使對方深思、自責,從而振奮精神,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若采取先贊揚再批評的方式,也就是采取先揚后抑的方法,效果會更好。揚是抬高對方,喚起他美好的回憶;抑是激發對方,觸動他的自尊,挖掘他的潛力。卡耐基說:“通常,在我們聽到別人對我們的某些長處贊揚之后,再去聽一些比較令人不痛快的批評,總是好受得多。”因為前面給他灌滿“蜜糖”,后面再讓他喝上一劑“苦藥”,再“苦”也不會那么難以咽下。
以鼓勵的方式糾正過失。如果在家中你對孩子或者伴侶,在單位你對下屬,說他在某件事上顯得很笨,很沒有天分,那么你就會很打擊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他們所求進步的愿望也許受到摧毀。如果你用相反的方式,寬宏地鼓勵他,使事情看起來很容易做到,讓他知道,你對做這件事的能力有信心,只是他的才能還沒有真正發揮,有些方面還有待加強和提高,那他一定會樹立信心和勇氣,刻苦鉆研,用盡全力去做這件事。卡耐基說:“用鼓勵的方式,使他有信心去面對錯誤、改正錯誤。”還說:“讓人相信,改進自己的弱點并不是那么困難,只要樹立信心,終能改正過失。”
用激勵幫助他人步向成功。著名的心理學家杰絲·雷耳說過:“稱贊對溫暖人類的靈魂而言,就像陽光一樣,沒有它,我們就無法成長開花。但是我們大多數的人,只是敏于躲避別人的冷言冷語,而我們自己卻吝于把贊許的溫暖陽光給予別人。”渴望受到賞識和認同,而且會不計一切去得到它。卡耐基說:“能力會在批評下萎縮,而在鼓勵下綻放花朵。要成為有效的領導者,請對他人誠懇地認同和慷慨地贊美,贊美他人最細小的進步,而且是贊揚每一次的進步。”
(責任編輯:郝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