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場罕見的冰雪災害,為廣東電網清遠、韶關供電局塑造了一座時代的豐碑,使他們被譽為當代最可愛的人。清遠、韶關供電局在抗擊這場特別重大的自然災害面前,用與冰雪戰天斗地的壯舉和對電力事業的赤膽忠心踐行“南網方略”,詮釋著“萬家燈火、南網情深”的深刻內涵。
忠誠造就清遠奇跡
2008年1月下旬,清遠電網遭遇了80年一遇的冰雪肆虐,受損異常嚴重,5回220千伏及7回110千伏線路因覆冰發生線路跳閘退出運行。清遠的“三連一陽”(指連州、連南、連山和陽山)地區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創,電線桿,鐵塔全部倒塌,線路中斷,連道路也看不見了,到處都是冰,大小樹木被冰雪腰斬,真是滿目瘡痍。
在大災難的面前,在南方電網公司、廣東電網公司的堅強領導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局長張偉文,馮雅書記為代表的清遠供電局迎難而上,4700多名員工全都放棄了春節休假,投入到了前所未有的抗冰保電復電的戰斗中。從1月25日凌晨5點,連陽第一條220千伏出現事故開始,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就拉開了序幕。清遠局馬上啟動了應急方案,供電人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不辱企業的使命,積極投身到抗冰搶險的戰斗中去,每天清早6點半,搶修隊伍就開始工作,一干就是兩頭黑,大年三十和初一,許多領導干部身先士卒戰斗在前沿陣地,一邊啃餅干一邊現場指揮,員工們已沒有上班時間的概念,沒有一個員工有任何怨言。就是在這種眾志成城的頑強拼搏下,需要半年時間才能完成的工作,僅僅20天就全部完成了。
廣大員工不辭勞苦、不畏艱險,磨練出了一支高素質的團隊,一支富有激情和合力,又特別能戰斗的團隊;涌現了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集體。
陽山人民的好兒子黃偉明同志在參加抗冰搶險工作中,因吊車突然翻側,不幸壯烈犧牲,年僅35歲。為了將365臺發電機順利運到災區,近一百名搶運人員在英德火車站堅守了近40個小時,戰嚴寒,斗風雪,吃盒飯,以特殊的方式度過了除夕之夜。輸電部從1月26日起就在冰雪交加、寒風刺骨的崇山峻嶺里巡查線路,檢修專責溫志堅父親病故,也沒有回去,始終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在抗災一線,連南局內線班女班長劉毅琴,巾幗不讓須眉,一直堅持戰斗在抗災第一線。司機潘煥林不僅自己奮戰在搶運救災物資的火線上,由于人手奇缺,家人二話沒說,全家齊上陣,奔忙于搶運物資的火線上。陽山局黎埠變電站值長徐鏡,23年如一日堅守工作崗位,沒和家人一起吃一頓年夜飯。在這次特別重大的災害面前,他更是沒講任何條件,始終沒有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連山局生產技術股輸電班班長盧彰厚日夜奮戰,累倒在搶修現場。由于長時間的積勞成疾,員工歐有明的耳朵就連打電話都聽不見了,但在大年三十和初一,他仍然只睡兩個小時,奮戰在工作現場。在一個多月的戰天斗地中,清遠供電人用汗水和熱血譜寫了一曲曲感天動地的壯麗凱歌,用忠誠鑄就了一座座歷史的豐碑。
最受感動的就是陽江供電局周鋒華和教師鄧婷的“戰地”婚禮。
2月21日,來自中新社、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南方日報、羊城晚報、廣東電視臺、廣東電臺等媒體的記者,見證和記錄了這場別開生面和意義非凡的感人場面。
元宵佳節,又是中國傳統的情人節。一場簡樸而隆重,特殊而有意義的婚禮在連州抗災復電“戰地”上舉行。新郎和新娘的發言感人至深:
“今天的婚禮,雖然沒有婚紗禮服,也沒有親人在旁,但有局領導和抗災前線的‘戰友’相伴,此時此刻我們覺得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一對。”激動和興奮的心情溢于言表,新郎反復強調著這句話。
“能嫁給周鋒華這樣的電力職工我感到非常的自豪,也非常幸福,直到我今天看了電力搶修現場才發現,電力工人的工作是這么辛苦,使命是如此的神圣,我永遠支持我的丈夫和他的事業。”新娘肺腑之言脫口而出。
責任成就中流砥柱
韶關電網,地處京珠大動脈的咽喉地段,因為惡劣的冰雪天氣使電網遭到毀滅性破壞,急盼回家團圓的人們被迫滯留在遠方。承擔著黨中央、國務院的重托,關系到國家和人民的切身利益。韶關電網任務緊急,而意義重大。
2008年1月25日,剛參加完省人大會議的韶關局局長譚瓊在獲悉災情的第一時間,便敏銳地感覺到這次凝冰不同尋常,當機立斷召開了黨委緊急會議,提出立即啟動《凝凍自然災害應急預案》。在對災情、電網狀況進行分析的同時,她又提出“想一切可能、做一切準備、盡一切努力”的總體抗冰復電思路。由于前瞻性的判斷,系統性的安排,將韶關電網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韶關輸電線路多在高山峻嶺中,山道崎嶇難行,若在平時還能克服。可在低溫、冰雪、凝凍、路滑、坡陡的情況下,連續搶險難度增大。局黨委一班人率先垂范,鮮紅的旗幟下,聚集了一支“想盡辦法完成一切任務”、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抗冰復電大軍。為了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和坪石監獄等重要用戶供電,迅速組織了600人沿著鐵路專線特巡,保證了京廣鐵路電力供應。同時,他們組織了700多臺(發電車和柴油發電機),千方百計找部隊協調到了上千噸發電用油,繞道湖南,冒著雨雪星夜兼程,為大橋、九峰組織起一個小電網,滿足了京廣大動脈、重要基礎設施和醫院的用電。
災害面前,韶關供電局每天要用50萬元的柴油,如果按照正常抄表計算,只能收到2萬元的電費,但是,韶關局黨委書記、局長譚瓊認為:為了黨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我們要不惜一切代價,保證重要用電客戶和主電網的安全。危難之時,譚瓊表現出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一顆赤誠之心和所特有的沉著與果斷。
災情考驗執行力,災情檢驗先進性。在最艱苦和最緊張的日子里,譚瓊把辦公室前移坪石、乳源都重災區,她忙得每天邊吃午餐邊開會………由于超負荷的工作和不規則的飲食,她的胃病犯了,大家心疼地勸她休息,但她喝口姜茶,吞下藥片,依靠頑強的意志力,堅守在崗位上。私下韶關供電人都稱她為“鐵人”。“好班長”譚瓊以她出色的執行力和沖鋒在前的精神,帶出了一支抗冰復電的鐵軍,成為了攻堅克難的中流砥柱。
黨委副書記江錫章書記說:由于結冰,樹枝和水泥電桿都發生了脆變,沒有了韌性,碗口大的樹干被腰斬或接近根部齊整整地折斷,倒桿和斷樹的聲音撕心裂肺,使得員工們心里非常難受。就是這種原因,1月27日,始興供電局的烈士劉煥松,就因這種脆變,血灑嶺頭村。我們采訪了烈士的妻子曾大姐,她本來身體不好,患有高血壓,兒子在增城讀書。去年烈士的大哥才因車禍去世,現在84歲的父母,兩個兒子相繼離去,怕老人承受不起同時失去雙子的打擊,到現在沒敢給老人講。知道這些后,我們頓時深受感動,烈士把28年的青春和熱血都貢獻給了祖國的供電事業,他的家人也同樣功不可沒。
清遠、韶關的采訪過程中,不少領導和員工在回顧起當時的抗災搶險戰斗,都飽含深情,掛滿熱淚,無不對他們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的非凡創造力感到驚訝;無不對他們的同事和戰友感到驕傲。領導表揚員工、員工贊揚領導、員工互相欽佩,這樣的向心力、凝聚力正是大災之后積淀下來、且尤其彌足珍貴的優秀企業文化。
清遠、韶關供電局面對突發性自然災害,沒有慌亂,應急處理有條不紊,源于周密、系統、規范的管理體系建設,源于“管理年”活動開展得扎實,因而能快速反應、準確判斷、決策科學、指揮得當、行動果敢、措施到位。“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不僅僅是刺刀見紅的戰場口號,也是不見硝煙的戰斗中的經典啟示。
(責任編輯:郝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