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歲月匆匆,自2003年至今,我任北京市慈善協會會長業已四年多了,短短的四年時光對我來說值得回味、值得珍藏的記憶實在太多了。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滿含感激之情的淚水,那些默默無聞卻熱衷慈善的愛心人士生動溫和充滿笑意的臉龐,那些隨時間遠去的光影,那些打動人心的經歷,都將長久駐存在我的腦海里揮之不去。慈善是一個溫暖人心打動人心的字眼,無論是社會知名人士還是普通的平民百姓,每每提到這個詞,都能觸動他們內心深處的柔軟。這些熱衷于慈善事業的愛心人總能帶給我感動,其中尤以與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高鎮同先生的見面讓我印象深刻。
高鎮同教授已80歲高齡,在自己的學術領域內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就,與此同時他還熱衷慈善事業。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他就不斷向社會各界捐款,至2007年,已向社會各界捐款60多萬元。而這些錢都是他從自己的工資當中節省下來的。2007年,他還在北京市慈善協會的推薦下,榮獲了中華慈善事業突出貢獻獎。
其實,對高鎮同教授早有耳聞,也很想與他當面交談。正好,在2007年北京市慈善協會舉行的“共產黨員獻愛心”捐獻活動之際,高教授再次捐款3萬元,此次我特意抽出時間前往高教授家,去看看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北京市政協副主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唐曉青與我相熟,得知我要去北航,很熱情,也要一起去。隨后,她又約了北航黨委常務副書記譚振亞。
2007年6月23日上午,我和唐曉青副校長及電視臺的記者先行來到了高鎮同教授家。高教授早已等候多時,我們這一行人的到來,使高教授60多平米的家更顯局促。之前就聽聞,原本高教授貴為院士,學校為他安排了寬敞明亮的新院士樓,但他說,自己兩口人住現在的老房子已經足夠了,就把房子讓給了其他人。帶金屬提手的暖水壺、松下牌子的老式電冰箱、老舊的21寸電視機……從這些舊式但保養的很好的擺設來看,老人生活很節儉。房子的陳設雖然簡單,但被高教授及其夫人打理得井井有條。
高教授把我們迎進了書房,書房的陳列柜里滿滿的是老人家多年來獲得的各種各樣的榮譽證書和獎章。高老很正式的穿了襯衣打了領帶,頭發梳理得一絲不茍。他把自己歷年來的捐贈記錄拿給我看,嚯,從1998年開始至今,老人家都自己用筆詳細地紀錄下來,字跡雋秀工整。
我向他表示了謝意,很感謝他這些年來對慈善公益事業尤其是對我們北京市慈善協會工作的支持。
“去年,您在‘共產黨員獻愛心’捐獻活動中,就捐款8萬元,今年您又向協會捐款3萬元,我代表北京市那些困難群眾向您表示衷心地感謝。這些年您斷斷續續捐款有60多萬元,這些錢都是您從工資中省下來的,非常不容易,也讓我們特別的感動!”
他說:“這是我一個黨員應該做的,我覺得自己的生活已經過的很好,兩個女兒都發展得不錯,我和老伴也用不著什么錢,現在還有很多人生活很困難,我能出一點力是一點力。而且我也希望通過你們的宣傳,讓更多人關注慈善、參與慈善。”
“聽說,您曾經幫助過的學生也開始向您學習捐資助學了?”
“對對,有個叫王貴寶的學生,現在是個空軍軍官,在四川讀博士,在2005年的感動北航人物評選現場,他也獲獎了,然后,很突然,主持人就說,其實他是我曾經幫助過的學生,現在還留著我1994年寫給他的信。他工作后就開始對北航的貧困生進行資助。”
“他把您這種慈善精神傳承了下來。”
“對,這也是讓我非常欣慰地地方,現在我的好多事業有成的學生也都跟我說他們在做慈善。”
正在聊天的時候,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譚振亞也來了,他介紹說,一直以來,高鎮同教授就是學校宣傳的典型,但這個典型是在學術上的,高老是中科院院士,在專業方面做出了很突出的貢獻。“但我們不知道的是,高老還這么熱衷慈善,這讓我們也非常受觸動,今后,我們不僅要從學術研究上向他學習,還要從道德修養上向高老學習。在今后的黨員獻愛心活動中,號召大家踴躍捐款。”
從高教授家出來,唐曉青告訴我,今天跟我一起來,很受觸動,沒想到高教授在專業方面取得這么高成就的同時還這么熱衷慈善事業,不忘社會責任,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的楷模!
是啊,不光是唐曉青受觸動,我這個接觸過很多愛心捐款者的人心里也是有很大感觸的。協會的工作人員告訴我,每次見到高老都穿著很正式,儀表整齊,說話非常和藹親切,盡管身體不太好,但和慈善有關的事情他總是積極參與。他不僅是一位成就卓著的科學家,也是一位關愛學生的老師,更是一位充滿愛心和責任感的老人。而他這種愛心也成為了我們慈善工作者努力工作的精神動力。
其實像高教授這樣熱心慈善的人還有很多,這從我們每年舉辦的“共產黨員獻愛心”捐獻活動中就可見一斑。黨員獻愛心活動是從2005年開始開展的。當年3月份,在全國人大十屆三次會議召開期間,我準備了一個關于《應進一步重視慈善事業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作用》專題發言。正好,在北京代表團小組會的時候,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劉淇與我坐對面,當時我在發言的時候,就看到劉淇書記很感興趣,問了我好幾個問題,于是,在會間休息時,我就主動去找他,和他談慈善的事情,他提出要來北京市慈善協會調研,聽聞此消息我興奮不已,小組會后,立即打電話給協會常務副會長劉寶成,并轉告工作人員,大家聽了非常高興,激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一個月后,在2005年4月20日至5月21日短短一個月的時間里,劉淇書記親自調研首都慈善事業三次,5月21日劉淇書記到延慶縣調研慈善工作時指出,“共產黨是執政黨,要把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融入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實踐中。黨員要提高黨員意識、執政意識,團結群眾,特別是關心困難群眾。共產黨員要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組織者、推動者、實踐者,在先進性教育中發揮積極作用。……最近一個階段,要在黨政機關開展共產黨員捐獻活動。……總之,采取一切積極措施,使慈善事業真正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首善之區的有機組成部分。”劉淇書記三次調研在首都慈善歷史上寫下了重要的一頁,極大推動了首都慈善事業的發展。
2005年5月27日,在劉淇書記倡導下,北京市四個黨支部聯合發起了“共產黨員獻愛心”捐獻活動倡議,隨后,5月30日,市委書記劉淇,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岐山,市委副書記、市大人常委會主任于均波、市政協主席程世峨等時任四套班子領導帶頭捐款,“共產黨員獻愛心”捐獻活動正式啟動。得到了北京市第一批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黨政機關共產黨員的積極響應,截至到7月20日,參加“共產黨員獻愛心”捐獻活動的共有1059個單位,103808名黨員,1909名群眾,共捐獻673萬余元。北京市慈善協會作為善款的唯一接收單位,參與了該活動由發起到結束的全過程。
2006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85周年,各級黨組織都安排了紀念活動。而這年的捐獻活動被許多單位視為黨密切聯系群眾的載體,是“七·一”黨日紀念活動的具體內容。廣大黨員和群眾將此次活動作為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學習的成果,作為自己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首善之區的實際行動。因此,2006年,共產黨員獻愛心”捐獻活動參與面更廣,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大專院校、民營企業、個體工商業者都積極參與其中。截止7月20日,共有6003家單位,666776名黨員、55211名群眾,捐款金額總計2940萬余元。
到了2007年,“共產黨員獻愛心”捐獻活動已形成制度,每年“七一”前后舉行。這愛心火炬的傳承,不僅讓北京的困難群眾時刻感受到來自廣大黨員的關愛,讓他們知道,在危難時刻,黨和政府就在他們身邊;也讓全市始終洋溢在互幫互助、團結友愛的良好慈善氛圍中。
從高教授家回到單位,看到源源不斷的捐款人流,特別是見到了親自到協會送款的一些企業和單位的黨委書記及有關領導,在與他們交談時了解到,在此次活動中涌現出了許多感人至深的事例。有耄耋之年的老黨員,有得到過別人資助現在懷揣感恩之心回報社會的中年黨員,有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愛心企業,更多的是那些普普通通的充滿愛心的基層黨員,有人說:“咱是共產黨員,群眾有困難,咱不幫誰幫?扶貧濟困不能只靠政府,黨員有責任有義務為黨和政府分憂!”說的多好啊!這不正體現了作為一個共產黨員應當具有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和良好的道德風范么。
“積水成淵,積善成德”,慈善事業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支持,令人倍感欣慰的是,經過這幾年的工作,我深切感受到,慈善觀念已越發深入人心,民眾的慈善意識在不斷增強,有愈來愈多的人和企業加入到了慈善事業當中來,這讓我們更加堅定了要把本職工作做好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