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慈善總會工作快一年了,經常想:慈善工作者該如何“行善”?“善不是一種學問,而是一種行為。”哪怕是很微小的“善行”,也能給弱者帶去無限的溫暖。作為一名慈善工作者,唯有在平時的工作中,腳踏實地,勤勤懇懇,為捐贈者和受助者做好服務,才是自己真正的“善行”。
2007年 8月16日,我隨總會副會長、秘書長徐阿富和副秘書長周順永到黃湖鎮給低保戶發放“慈善流動超市”物資。一到單位就感到今天的天氣異常悶熱,剛剛8點,天上的太陽好像中午,不遺余力的把一股股的熱浪潑過來。等大家把一車的衣物、被套等物資裝上車后,一個個好象剛從水里撈出來的魚,拖掛著滴滴答答的水珠。
這是我第一次下鎮發放救災物資,心情也像自己第一天走進大學校門的那一刻,既陌生又興奮。一個多小時的行程仿佛坐了好久。當車緩緩開到鎮里,已有不少人在此翹首以待。黃湖鎮地處余杭區西部山區,經濟條件不是很發達,人民生活水平相對比較落后。當我們把衣物、被套卸完后,低保戶們就專心地開始挑選物品,不時搭上一句腔:“王嬸你看這件棉衣怎么樣?”
那個叫“王嬸”的大娘回過頭來仔細看了看,又用手搓捏了幾把:“不錯,正好給你們家老頭子冬天穿。”得到了肯定,那個婦女開心的笑臉非常燦爛。我也情不自盡的幫著推薦他們沒留意的物品。
一上午的活動很快過去了,鎮上的低保戶們拿著他們滿意的物品有說有笑地消失在一個個村口。中午草草吃過午飯,來不及休息,又馬上驅車趕到瓶窯鎮彭公村看望兩個孤兒姐妹。在車上,徐副會長就向我介紹了兩個孤兒的情況:姐姐叫馬郭宣,妹妹叫宣郭美,都在讀小學。幾年前父母關系不和,父親殺死母親后又自殺,現在全靠年邁體弱的爺爺奶奶撫養。
45分鐘后,車子到了村口,由于路窄汽車無法通行,我們就步行前往。徐副會長在前面領著路,看來他對這里已經非常熟悉了。我來到一個墻頭上長滿雜草有的地方已經塌陷的院門口時。徐副會長停下敲門,不多時從里面傳來沉重的腳步聲,一位老人出現在我們面前,一臉被歲月刻畫出的溝坎。
老人熱情地把我們迎進屋里。這是農村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二層小房子,墻面顏色黯淡,幾件破舊的家具疏落地陳列,墻角上掛著蜘蛛網。兩姐妹正擠在一張小桌上寫作業,看到我們進來,一起放下手中的筆,親熱地跑過來依偎在我們身邊。像兩只可愛的貓咪。徐副會長帶著憐愛的笑容,詢問她們的學習情況,并鼓勵她們好好學習,長大后要孝敬爺爺奶奶。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也許她們現在還不能感受到失去父母的傷痛,但肯定能感受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落日的余暉,潑灑在返回的路上,我想著今天所做的事,突然感到自已身上有一種莫名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