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塔是大理的標志,就像北京的天安門、西藏的布達拉宮、貴陽的甲秀樓、揚州的五亭橋一樣。
大理三塔,又叫崇圣寺三塔,它是我國著名的佛塔,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三塔秀美挺拔,直插云霄;水中的倒影溫情柔美,令人向往。
到大理旅游,三塔是每個游人必去的地方。大理人常說,不游三塔,就不算到了大理,可見三塔在人們心中的分量。
三塔距大理古城很近,出城向北1公里就到了。遠遠看去,巍峨的三塔聳立于蒼山之麓、洱海之濱。在陽光的照耀下,高峻挺拔,雄奇秀美。起伏連綿的蒼山、碧波蕩漾的洱海則極力襯托著三塔的風姿。同時,三塔也為大理的湖光山色平添了一處點睛的美景。
三塔是由一大二小三座佛塔組成的。它的布局呈“品”字形,大塔居前,小塔在后,渾然一體,有機呼應。位于中央位置的大塔叫千尋塔,建于唐代南詔國時期。塔高69.13米,雄奇壯偉,高聳入云,大有摘星攬月、雄視一方之氣概。此塔共有16層,系方形密檐式空心磚塔,造型與西安小雁塔相似,為唐代典型的塔式。塔前照壁的大理石上鐫有“永鎮山川”四個金字。字體蒼勁有力,氣勢不凡。塔頂的四角原先各設有一只銅鑄的金鵬鳥,傳說此鳥用以鎮壓洱海中的水怪。自古大理多有水患,常有水妖在洱海興風作浪,危害民眾。金鵬鳥寄托了人們對安定與富庶生活的向往。
分立在大塔南、北兩側的兩座小塔,均高42.19米,距大塔70米。兩座小塔有10層,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磚塔,均建于五代十國時期的大理國。兩塔是一般的造型,一般的面目,一般的神韻,形如一對孿生姐妹。較之大塔,小塔雖說矮了點,但依然孕有凌云的氣概,非凡的氣勢;照樣是挺拔秀美,楚楚動人。仔細打量,兩座小塔均向大塔稍稍傾斜,像是兒女依戀母親一般。兩相對比,如果說大塔莊重,小塔則靈動;大塔英武,小塔則嫵媚;大塔是赳赳的巨人偉漢,小塔分明是高挑的亭亭女性;一個陽剛孔武,一個柔媚溫情。
距三塔不遠處,有座三塔倒影公園,因園中有一水潭能清晰映出三塔的倒影而得名。公園坐北向南,背靠崇圣寺三塔。此園占地27畝,中心部分是一片10畝左右的水潭,水潭呈橢圓形,潭水清澈明凈,游魚水草歷歷可數。在此處賞三塔倒影,別有一番情趣。水中三塔的倒影,雖是真真實實、清清楚楚,卻還有幾分虛幻縹緲的意味。微風吹來,水面蕩起層層細碎的漣漪,這漣漪搖晃著、搓揉著三塔,頓時整個畫面暈染一片,迷離一片。此情此景,令人流連,令人贊嘆。
三塔的晨昏與四季的景致各有其美,各有其妙。晨曦中,三塔身披五彩霞光,充滿了生氣與活力。夕陽里,又是那樣的絢麗美艷,光彩照人。若是月夜,如水的月光營造出一派靜謐與安詳,三塔就聳立在這如詩如畫、如夢如幻、如癡如醉的氛圍之中。
大理四季如春,繁花似錦,五彩的花卉濃墨重彩地把三塔裝扮得分外妖嬈,魅力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