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渠道的分化、專業化的趨勢和多元化格局,過度平衡與視而不見,都會讓制造商落入渠道陷阱。
我國的商業渠道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原來一統天下的百貨業和供銷社體系,到一級采購、二級采購的批發代理體系,再到今天多種多樣的終端及批發代理渠道,20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們,渠道的分化和專業化是一種趨勢。而作為一個品牌制造商,如何分享這種變化的成果?
分化與專業化的趨勢
從市場趨勢看,目前渠道呈現出一種越來越細化與專業化的傾向;從市場全景看,目前渠道已經呈現出多元化的局面。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中心城市還是二、三級市場,大型綜合類的SHOPPING MALL與細分、專業類的手機、服裝、家電、水果等終端并存。
如何應對這種變化肯定是我們要認真思考的一個大問題。我們需要能夠了解和理解渠道變革趨勢的內在機理,關注導致這種變化的關鍵因素:
產品豐富化。單一的渠道是無法充分實現產品與消費者的交換及銷售的。
消費需求多樣化。30年的高速發展,中國消費者的消費能力、消費水平和消費取向都在發生重大的變化,需求的多樣化必然導致產品的多樣化,產品多樣化必然導致渠道多樣化。
消費行為變化。技術進步,驅使消費行為變化,新的終端模式誕生。例如目前消費者越來越不愿意出門了,甚至于買衣服和日常用品,都希望只在家門口,甚至于在家里購買,于是一種“新行商”終端形式出現,如當當網一年賣書達8個億,試想,如果新華書店或其他書店賣8個億要多少員工、多少柜臺、多大的經營面積才能完成?而當當網才幾十個人,既沒有店鋪,也沒有導購員。
消費市場細分。不斷的市場細分,很容易產生專業的終端。即便是“新行商”也在發生分化和專業化,比如亞馬遜是專業的無店鋪網上書店,安利是專業的家庭日用化學品和健康食品的直銷渠道等。
分享與渠道平衡
如何適應這種渠道的現狀,實現從產品到銷售的臨門一腳呢?
產品的定位和多樣性。做任何產品都應該滿足不同類型消費者的需求。以電視為例,電視是一個家庭的大眾消費品,它應該滿足的是不同消費者和家庭的需求。有的家庭有能力購買高檔的平板電視,也有很多家庭愿意購買物美價廉的CRT電視,所以我們的產品既要有CRT,又要有液晶、等離子,同時還要有不同的功能,以適應不同消費細分市場的需求,這樣才能滿足專業化和多樣化的渠道需求。
分享和平衡好渠道。渠道本身也是有產品屬性的,不同的渠道有不同的定位,比如說我們肯定要加強與家電連鎖渠道的合作,同時還要開發適應其他渠道需求的家電產品,像適合超市銷售的產品,適合網上銷售的產品,適合直銷的產品以及工程機也就是團購的產品等。這樣才能實現渠道的平衡,也才能分享專業化和多元化渠道的變化成果。
避免品牌的過度延伸。在平衡渠道與產品多樣化的同時,要避免品牌的過度延伸。因為品牌過度延伸的結果只能是品牌的透支。其實分化和專業化渠道本身就要求品牌制造商要走專業化的道路,盡管你的產品可以多樣化,但一定是在專業化前提之下的多樣化。比如說有些品牌在做好電視的同時又全面介入小家電、白家電、醫藥、飲食等,看起來好似滿足了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實際上反而會導致企業陷入多元化的陷阱。
避免渠道失衡。我們有些企業為了渠道的平衡而平衡,忽視了主流渠道的銷售作用,有意或無意地過度控制,導致主流渠道沒有銷售好,而非主流渠道又沒有起來。同時也要注意避免過分地、單一地依賴主流渠道,比如說有些品牌90%都依賴家電連鎖渠道,這顯然是比較被動的,因為有很多消費者并不一定到連鎖渠道去購買家電,他們可能在超市、網上或直銷環節來實現他們的購物,這樣就可能把這一部分消費市場丟失掉了。
總而言之,渠道的分化、專業化和多元化是一種趨勢,而作為一種品牌企業,我們的態度應該是適應變化,分享渠道成果,鋪足消費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