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正在基因進化。那些已經踏上全球化征程的企業,正經歷著一場對本企業基因的檢驗。
人活于世,難免疾患災變。生命力只有在疾患災變面前才能體現出是旺盛還是虛弱。有的人小病小災便會束手無策而心存棄世之念,有的人卻歷經大難而百折不撓。企業也是如此。現在很多企業提出要做百年老店,可往往事與愿違,很多企業在口號聲中倒下了。
如果說人才、技術、產品等因素是企業現階段的核心競爭力指標,那么這些因素背后的企業文化則是一個企業能夠長壽的生命力指標。很多看上去身體很棒的人,很多看上去很紅火的企業,常常在突然間就倒下再也起不來了。這樣的人,這樣的企業有如一棵掛滿果子的大樹,而樹下的根系已經不能給大樹提供營養和水分了。所以一個清醒的企業家,往往盯著的是樹根的健康,果子代表的是一年收成,樹根則代表著百年根基。
百年老店是有著強烈危機感的企業。任正非多年前就說華為的冬天就要到來,但是華為今天已經走到中國企業全球化的最前沿。比爾·蓋茨說“微軟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但是如今的微軟依然是全球軟件業的翹楚。口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找出百年老店的生命力所在。我覺得百年老店的生命力就在于一種根植于企業基因深處的危機意識,沒有根基就沒有來年的收成,在收獲時留存危機意識的企業家才是給企業種下百年基因的清醒者。
百年老店是倒下又能重新站起的企業。中國還沒有現代意義上的百年老店,即使是同仁堂這樣的企業也只是一個百年招牌。現代意義上百年老店的發展軌跡,我們還只能從西方一些大公司來考察,IBM算一個。這家公司成立于1911年,已近百年歷程。大型計算機成就了這個藍色巨人,可隨著微機時代的到來,藍色巨人走向了沒落,幾乎病入膏盲。郭士納入主后,大刀闊斧地推動了IBM戰略轉型,藍色巨人又重現了昔日風采,卸任后的郭士納把引領IBM重生的這段經歷稱作大象之舞。我們不能質疑郭士納在IBM居功至偉的領導魄力和表現,沒有郭士納,就沒有IBM的重生。但是沒有經年積累的IBM優秀文化基因,也許郭士納領導能力再強都會回天乏力。郭士納與IBM的關系,正如一個好醫生與一個有著強烈生存意志病人的配合,缺一不可。
但將優秀的文化基因植入企業并非一日之功。有人說,培養一個貴族需要三代人,浴火依然能重生的企業基因,同樣須經數代領導人的培育。柯林斯指出,一個杰出的企業創始人或領導人,他是一個造鐘者,而非一個報時人。造鐘者是一個執著于為企業植入優秀文化基因的領導。一個具有自我進化能力的企業,即使面臨IBM般如此深重的產業變遷危機,但在郭士納這個外部力量的激發下依然能重新煥發出青春活力,有如鷹之重生。報時人往往是企業的英雄。當一個企業的興衰運脈系于英雄一人之身時,英雄謝幕的終點往往是企業衰敗的起點。中國企業現代化進程雖短,但是隨著英雄式領導人的謝幕,企業同時淡出視野的例子不在少數。當然其中有企業生存的體制、機制等環境因素的影響,可優秀基因的缺失,全指望一個英雄活著也是企業夭折的重要因素。
中國的企業正在基因進化。在本土市場取得輝煌成就的中國企業,有一部分已經踏上了全球化征程。壘球化進行時的華為、聯想、TCL、海爾等企業所面臨的不僅是時機、戰略、戰術的考驗,也正經受著全球化進程中對企業基因的檢驗。全球化進程中遇到阻力的李東生在鷹之重生系列反思中,著墨更多的是用全球化視野反思TCL文化基因之困,作為企業領袖,李東生正經歷著一個從勇者到智者的痛苦嬗變。華為、海爾、聯想的文化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正是因為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經受了全球化洗禮,可以稱作百年基因的東西正在經受著進化苦痛的企業血脈中悄然生長。全球化進程中的中國企業一舉一動都備受國際國內注目,但是真正的觀眾是演員自己,衣帶漸寬的痛楚讓他們感受著企業艱難轉折中文化的局限和力量,讓所有員工共同邁出一步,遠比企業英雄獨自邁一百步為難,企業協同一步遠比企業家獨自邁出一百步來得有力量。能讓企業所有的步伐協同前進的是企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