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過程很大程度上是調整員工“君子”狀態的過程——包括管理者自身。
在企業管理中經常會遇到員工因狀態不好而影響工作,很多時候做了大量系統的工作,但見效甚微。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我在企業管理中也有借鑒,比如《論語》中對“君子”和“小人”的論述,為我解開了對組織內人的管理的困惑。
《論語》中常出現“君子”、“小人”這樣的稱謂,通讀全篇,我們不由得自問:“君子”是什么樣的人?“小人”是什么樣的人? “君子”和“小人”有什么區別?人們非左即右的思維很容易武斷地將兩類人分立開來——“君子”是君子,“小人”是小人。君子無限的好,小人無限的壞。然而現實眾多凡夫俗子中,難以找到十全十美的“君子”,也難以找到十惡不赦的“小人”。
我經常對身邊的人說,不要去肯定或否定一個人,因為人是不斷成長變化的。在你給某人做“評委”下結論時應該有這樣的思維:他是處在“君子”的狀態還是處在“小人”的狀態?也就是我們經常遇到的“自我”的思想斗爭。我們思想中有兩個“我”,一個是“君子”的我,一個是“小人”的我。“君子”的我與“小人”的我在遇到事情時會進行激烈的戰爭,“君子”的我戰勝“小人”的我,那我就是處在“君子”狀態,“小人”的我戰勝“君子”的我,那我就是處在“小人”狀態。
這兩種狀態如何判斷?孔子兩千年前就教會我們方法—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我最大的一次思想斗爭是在“下海”前,刻骨銘心地經歷了一次從“戚戚”到“坦蕩蕩”的轉變。那時我幾天都睡不著覺,一邊是自己熱愛的太陽能行業,但前途未卜,需要我付出全身心血去打拼;一邊是我非常穩定的科研研究工作,收入比當地平均水平高好幾倍,衣食無愁,并且已經得了很多的榮譽。連續十年的打拼要一下子棄之而去,真是思緒萬千。但是到了第三天晚上,我對自己說,作這么一點決策就這么優柔寡斷,以后我還能干什么大事?如果今天晚上我要再失眠,就再也別有“下海”的念頭,一輩子不去闖蕩,結果一夜無夢。擺脫開“患得患失”的“小我”,在以后的太陽能創業中的“大我”胸襟開闊、心地純潔、坦坦蕩蕩,即使以后遇到員工的背叛、合作伙伴的背信棄義、企業經營的警戒線時,我照樣倒頭便睡。
有了自己的經驗,我試著把“兩個我的狀態治療法”用于企業管理中,不僅使主管的自我修養有了改善,而且也使公司的管理者們能以“君子小人狀態的轉換”培訓員工。
我常給公司的主管做心理培訓,有人對我講,他的壓力非常大。我說:“你沒有處在君子狀態,你沒有坦蕩蕩。當你處在君子狀態時,壓力再大,你也會覺得干勁十足。”我們可以回憶一下,是否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有時辦事立場非常堅定,而有時對于大是大非問題卻猶豫不決患得患失,這是處于“君子”和“小人”的狀態不同而導致的異樣的表現。如果原則明確立場堅定,是從團體利益出發,無論遇到再錯綜復雜再艱難困苦的事情,往往會迅速果斷,不怕得罪人,也沒有諸多的人情顧忌,結果更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反之,從個人的私利出發,顧忌這個人的情緒,照顧那個人的情面,瞻前顧后,最后會失去原則,管理一片混亂。
明晰他人處于哪種狀態,對于培訓員工也大有益處。在培訓公司主管時我提醒公司的管理者們,不要當下屬職場生涯的“殺手”。員工有情緒周期,工作也有得意失意之時,這時我們的主管要洞察下屬的變化,確定他們工作的狀態,給下屬當教練,培訓他們技能,鼓勵其積極的做事方法,在他們處于“戚戚”的消極狀態中,要及時地幫助其完成從消極到積極的狀態變化,而不是給“戚戚”員工“判死刑”,一味地指責他們,讓他們失去信心后一蹶不振,嚴重者甚至離開工作崗位。
企業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人是可以創造奇跡的,關鍵是企業里要營造創造奇跡的條件——不斷地激發員工的“君子”狀態,使他們心地簡單、坦坦蕩蕩。企業管理的過程對于主管而言,很大程度上是調整員工君子狀態的過程,使員工掌控“君子”和“小人”兩個我的轉化,使他們學會對自己實施“自我激勵”,不斷地進行“君子”狀態的坦蕩蕩的修煉,這樣形成固定的文化之后,對團隊整體素質的提升,上下級關系的處理,都有極大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