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托”字,承載了中華千百年的文明。
它可以是委托、奉托,請托,“既忠力,帝謂可托大事”這是《新唐書·李傳》中所言,《三國志·蜀志·先主備傳》中也有“先主病篤,托孤于丞相亮”之說,意為拜托、托付。
它也可以是依賴別人的福氣使自己得到幸運,得到照料,得到庇護等等,
然而,曾幾何時,“托”字變了味,異化成了“拉”,拉客做生意,衍生出拉客去酒店的“酒托”;以拉患者去別處看病為由從中謀利的“醫托”,從而社會上出現了一種專做患者生意的職業。施騙的“醫托”大都是外來閑雜人員,他們三五成群,聚集在一些大醫院以及醫院周邊主要的公交站點、軌道交通出口處等區域,將外省市來滬就醫的受騙對象拉到一些規模不大、經營狀況不佳的醫療機構,并從患者高額的醫療費用中獲得提成收益。于是乎,有患者被騙去了救命錢,有患者被醫生誤診,更有甚者,因延誤治療送了性命……。
“醫托”,把他們的黑手伸向急需托付生命的善良人群,造成患者經濟上蒙受損失,生命、健康受到傷害,也擾亂了正常的醫療秩序。“醫托”就像是上海城市文明的一個毒瘤,給平安上海和上海的和諧社會帶來危害,損害了上海的城市形象。
2007年4月,作為平安建設實事項目和市場監管的重點工作之一的“整治醫院及周邊地區‘醫托’活動”拉開了打擊“醫托”的序幕,由衛生部門牽頭,公安、工商、城管等單位實施整治,半年多來,通過嚴厲打擊醫托的行騙違法行為,查處雇傭醫托的違法活動,規范醫療機構執業行為等一系列的整治行動,上海的醫療服務市場凈化了,醫院及周邊地區的治安環境改善了,人民群眾的健康權益也得到了維護和保障。
醫院周邊有陰影
汾陽路,上海一條幽靜的小馬路,
每天早上8點一過,小汽車、出租車便擁堵起來,這里因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俗稱五官科醫院)而聞名遐邇。醫院的門診大廳天天人頭簇擁,門診量日均在3000人次左右,病人來自全國各地。由于專家治病的名額有限,出現了倒賣專家號的“票販子”,而介紹到別處看病的醫托最多時,有20多名醫托在醫院外轉悠。
醫院附近百米處有一個街心花園,著名的普希金銅像就坐落在此。
一天,有三五個中年婦女轉悠在街心花園周圍,四五名中年婦女像狩獵的獵人,等待和觀察著來往的行人。
這時一對母女進入了她們的視線,母女走得很慢,時不時停下來,好像想找人問路。婦女中有一個穿短裙、著高跟鞋的向她們靠了上去。
見有人走來,姑娘上前問道:“請問阿姨,上海五官科醫院往哪里走?”
“你到五官科醫院看什么病啊?”穿短裙的婦女問道。
“我媽媽有病,聽說上海的五官科醫院有全國最好的醫生,所以…”姑娘說到這里,眼圈有些發紅,交談中,穿短裙的婦女了解到,這位母親患了鼻咽癌。
幾分鐘后,婦女中一個戴著墨鏡的走了過來,裝著關心的樣子與母女倆套起了近乎:“姑娘,看樣子,你們是從外地來的吧?一是啊,我們是從江西農村來的。”“我也是外地來的,從河南來,陪親戚來上海看病,我親戚也是這個毛病。”同為外地人,又都是來滬看病的,同病相憐,感情上接近了許多。
接下來,戴墨鏡婦女十分在行地告訴母女倆,這個毛病如何難治,一進去,肯定要接受化療,她家親戚是如何通過朋友認識了一個專家,經專家診治后,有了好轉,直說得那母女倆喜出望外,恨不得讓她立即將她們帶到那個專家那里,并答應給帶路費和介紹費。
母女倆期盼的目光告訴這兩個醫托,魚兒上鉤了……
于是,這對母女在距離五官科醫院百米處被醫托騙到了另一家診所。
2007年4月1日上午11點左右,在上海兒科醫院門口出現了這樣的情景:好幾批三五成群的來滬人員有的手抱嬰兒,有的手持檢查片子,見有抱著孩子,面露愁容的外地就醫者便尾隨其后,“這里的醫生肯定要你家孩子開刀,小孩還這么小,劃一刀多可憐,”醫托如此勸誘。
不遠處,另一個男子盯上了一對帶著孩子,看似爺爺、奶奶模樣的老人,男子取出名片給老人,“這個武警系統的門診也看這種毛病,吃點中藥就好了。”“開了刀就不能吃中藥了。我的小孩就是那里的專家看好的,一樣的上海專家,這里價格貴”。如果見有人過來,旁邊就會有人出來掩護,他們相互照應著,只要看到有人可能受騙,必然會及時出現所謂的“家長”過來幫助推波助瀾,以致受騙者懵懵懂懂地以為遇到了“好人”。
據了解,騙人的就診場所有:上海市黃浦區行運門診部、武警總隊第五支隊醫院、海軍95110部隊醫院、海空91528部隊、虹口區靈廣中醫醫院等。
重拳出擊摘毒瘤
2006年11月27日上午,眼耳鼻喉科醫院院長助理、浦東分院院長張天宇開完會回醫院,走到汾陽路口時,一男一女熱情地圍了上來,“是不是要去五官科醫院啊?走錯路啦,”張天宇這位耳外科專家一時被他們搞得看不懂了。心想,我在這里上班,怎么會走錯?便回答說:“沒有走錯。”
沒想到這一男一女盯住他不放,說他們曾經去看過病的,知道怎么走,醫院已經搬到別的地方了,男的說:“我們可以陪你去”,女的說:“那里有個醫生很好的,可以幫你介紹……”
張院長越聽越覺得不對,就嚴肅地指出他們的錯誤行為,并亮出了自己的院長身份。誰知其中一人立即惡狠狠地叫嚷“打他!打他!”另一個說:“是醫院院長,給我狠狠地揍。”很快從邊上聚攏來十幾個人,將張天字圍在中間,拳打腳踢。
張院長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時說:“第一拳打在我頭上后,我摔倒在了花壇里,當時有些意識不清,感覺暈暈乎乎的,被一群人推推搡搡后,我漸漸清醒了,馬上爬起來,用手擋住四周打過來的冷拳,沒想到招來更多的拳打腳踢,其中有三男一女打得最狠。這時,好像周圍有人打了報警電話,又有人過來拉他們,結果也被毆打。”
光天化日之下的醫托行兇事件并不僅此一件;一些醫生在遇到醫托行騙時,出面阻止,遭到謾罵或毆打的事件時有發生,一位制止醫托行騙的醫生還被打落了牙齒。
面對如此猖撅的不法行為,公安部門按照上海平安建設實事項目的總體要求,周密部署,制訂《本市醫院及周邊地區“醫托”違法活動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由此展開了為期一個月的集中打擊整治行動。
全市34家存在“醫托”違法活動的醫院周邊地區被列為整治重點。
8月23日凌晨4:30時,五官科醫院的保安人員根據制定的整治行動方案,埋伏在各個伏擊點,發現醫托和黃牛票販子出現時,立即采取行動,短短的10分鐘,就抓獲醫托10人。徐匯公安分局治安支隊、天平路派出所、區衛生行政部門等單位在這次聯合整治中共查處醫托15人;
靜安公安分局先后對轄區內的華山醫院、兒童醫院周邊地區進行了18次整治,抓獲醫托違法人員67人,對其中的12人處以行政拘留……
據統計,在醫托的整治行動中,公安出動5000多人次警力,進行了868次的安全檢查,整改安全隱患172處,開展防范培訓58次,防范宣傳1775次,組織醫院周邊地區整治行動514次之多。
上海打擊醫托的決心之大,力度之強,堵住了醫托行騙的渠道。
一天,市第六人民醫院,曾經被抓獲過的一個女醫托又出現在了醫院門口,醫院的保安人員警覺起來,不過,這次,她可不是來“拉生意”,而是來做懷孕檢查。她說,上海打擊醫托的力度很大,上海人的防范意識也很強,這個生意不好做。所以,她不再做醫托了,她在外地找到了新工作。
規范執業除醫托
需求產生市場,市場形成需求,醫托的產生和發展,有一定的市場需求和利益驅動,好醫院就那么幾所,名醫專家就那么幾個,正常人都不會把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托付給庸醫,名醫專家成了稀缺資源,也就有了贏利的可能,就有人會去經營。
消除醫托的措施多種多樣,打擊整治可以迅速消除,但管理稍一松懈,有可能卷土重來,死灰復燃,從長效來看,關鍵在于加強管理,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醫療機構規范執業,建立完善的醫療中介機構,使醫療服務市場規范化。
在《上海綜治網》開展的整治醫托嘉賓訪談中,上海市衛生局衛生監督處副處長葛燕萍在回答網民的“醫托的產生是因為一些醫院、醫生執業不規范所致,那么,如何約束醫院、醫生呢?”問題時明確:雇傭醫托的醫療機構或醫務人員一經被查實,本市衛生行政部門必須依法予以嚴肅、從重處理,并依據《上海市醫療機構不良執業行為積分管理暫行辦法》對醫療機構的不良執業行為予以記分,記分累計到一定分值,將予以暫緩醫療機構校驗,直至注銷《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對擾亂醫療機構正常診療秩序的醫托人員,醫托團伙及其幕后操縱者和組織者,公安機關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法》予以處罰;涉及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據筆者了解,上海在整治醫托的過程中,一批有不良執業行為的醫療機構受到了嚴厲處罰。
在虹口區,對雇傭醫托招攬病人的申光門診部和海光醫院兩家民辦醫療機構,分別給予不良執業行為記分處理;對雇傭醫托屢教不改的上海弘安中醫門診部“超范圍執業”處以罰款人民幣3000元,并吊銷《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對醫托投訴較多的陽光醫院違規發布醫療廣告的行為依法吊銷其婦科診療科目,
在黃浦區,根據醫托投訴舉報線索,對乾康門診部進行多次暗訪和突擊檢查,反復收集違法證據,成功固定了該門診部超范圍執業的違法事實,依法吊銷了《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寫到這里本可打住,但這個社會性的問題并不是靠政府部門和醫療機構一次性的整治可以根除,要全社會來共同努力。因此,有一句題外話送給廣大的讀者:“現身說法別相信,醫療廣告要小心:病急切莫亂投醫,正規醫院才可信;處方收據要收好,搜集證據很重要;上當受騙莫著急,舉報電話保權益。”這也是上海衛生部門對患者的告誡。
編輯:靳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