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考試,九名大學生被開除,江蘇考試作弊處罰第一案——手機作弊九名大學生失去學籍。
江蘇科技大學位于江蘇省鎮江市,夏國忠和呂建群是該校03屆本科在校學生,由于英語成績不好,經過三次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都沒能過關。到了大學四年級,他們只剩下最后一次考試的機會了,再通不過,學業畢業和學位授予可都要成問題了。
2006年12月23日,全國大學英語四級如期開考,夏國忠和呂建群暗將手機帶入考場。在考試過程中,呂肄群因神情異常、左臂下垂引起監考老師的注意,當呂建群在監考老師的要求下將左臂抬放到桌面上時手機從其袖口滑落,手機上有考場外同學發給的與考試有關的信息。隨后,呂建群被終止考試,帶離考場。當考試停止答題鈴聲響過,監考老師收卷至夏國忠前排時,發現夏國忠將手機拿出,當即又沒收了夏國忠手機,在同一天的考試中,江蘇科技大學共查獲何冬冰、夏國忠、呂建群等九名大學生在考試時將手機帶入考場,接受他人發出的考試答案,其中有兩名同學還購買了無線耳機,用于作弊。
2007年12月31日,江蘇科技大學以何冬冰、夏國忠、呂建群等九名大學生“在2006年12月23日的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前在網上購買答案,讓同學在考試時用手機將答案轉發與他們,并在考試時將手機(或無線耳機)帶入考場接受考試答案”,其行為屬于組織作弊,已構成嚴重作弊,根據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以下簡稱約定)和《江蘇科技大學違紀處分實施細則》的規定,給予了何冬冰、夏國忠、呂建群等九名大學生開除學籍的處分。
2007年1月8日,夏國忠和呂建群向江蘇科技大學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提出申訴,該委員會于同年4月2作出申訴復議決定,認定“夏國忠,呂建群預謀利用手機實施作弊,并成功接收到了與考試內容有關的信息”,維持對夏國忠和呂建群開除學籍的處分結論,夏國忠和呂建群不服,于2007年4月9日向江蘇省教育廳提出申訴。2007年5月29日,江蘇省教育廳作出答復,指出江蘇科技大學的開除決定并無不當。
求學無望兩名大學生訴上公堂
大學四年,即將畢業,卻因為一次在考試時將手機帶入考場,就被開除了學籍,不但四年的寒窗付之東流,而且讓父母的希望、自己的前途遭受沉重的打擊。夏國忠和呂建群及雙方的父母怎么也不能接受這殘酷的現實,在多次請求學校能給予寬大處理無果的情況下,呂建群、夏國忠分別于2007年7月31日和2007年9月24日來到京口法院,一紙行政訴訟狀,將江蘇科技大學推上了被告席。
夏國忠和呂建群訴稱,2006年12月23日,夏國忠和呂建群在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中將手機帶入考場,接收到了同學發出的與考試內容相關的短信,但并未偷看,呂建群在考試過程中被老師搜出手機,夏國忠待考試結束鈴聲響過數分鐘后,被老師奪去手機。申訴過程中江蘇科技大學已了解到作弊的組織策劃者另有其人,并非夏國忠和呂建群,但作出的復議決定仍然維持了原處分決定。夏國忠和呂建群向江蘇省教育廳進行申訴,江蘇省教育廳的復查決定書中承認“學校最初認定事實有誤”,將行為定性從“組織作弊”改變為“利用手機進行考試作弊”,但又維持了原處分決定。學校對學生的處分,應當程序正當、證據充分、定性準確、處分恰當。如果原處分決定認定事實有誤,證據不足,江蘇科技大學應當首先撤銷因組織作弊而開除學籍的錯誤處分。
夏國忠和呂建群認為江蘇科技大學作出的處分決定,取證、定性和考慮情節輕重方面顯得簡單、粗暴,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作出處分的依據重于《規定》的有關規定,不符合處分適當的要求,且有對不同學生區別對待、任意定性、處分前后不一致、顯失公正的情形。
江蘇科技大學辯稱,夏國忠和呂建群在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期間違規將手機帶入考場,開機并處于振動狀態,接收到了同學發出的與考試有關的信息,從而共同實施和完成了使用通訊設備作弊的行為。由于夏國忠和呂建群作弊后書面“自認”:答案系網上購買。江蘇科技大學根據夏國忠和呂建群的“自認”和旁證認定夏國忠和呂建群系組織作弊。夏國忠和呂建群在后期的申訴中提出了“答案系他人提供”的觀點,但仍然系夏國忠和呂建群委托他人轉發和傳遞,故在復查時定性由“組織作弊”更改為“使用通訊設備作弊”,仍屬嚴重考試作弊,可以開除學籍。因此,江蘇科技大學作出的處分決定證據充分、定性準確、程序正當、依據明確、處分恰當。
一審判決作弊情節重處罰恰當
京口法院經審理后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二十八條第一款第(四)項規定,學校具有對受教育者學籍進行管理、實施獎勵或者處分的權利,夏國忠和呂建群在參加2006年12月23日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期間違規將手機帶入考場,在考試答題結束后、離開考場前被發現其手機處于開機狀態,并在考試期間接收到了其他同學發送的與考試答案有關的短信,且有部分短消息已被打開,夏國忠和呂建群的行為符合使用通訊設備作弊的構成要件,屬使用通訊設備作弊。
由于夏國忠向江蘇科技大學所作的書面情況匯報中自述自己和呂建群在網上找到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答案的虛假陳述,導致江蘇科技大學認定夏國忠和呂建群的行為系“組織作弊”。嗣后,夏國忠和呂建群在向江蘇科技大學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的申訴中,提出了“答案系他人提供”的書面陳述,江蘇科技大學針對夏國忠和呂建群的申訴申請及書面陳述意見進行了復查,經過調查,江蘇科技大學生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采納了夏國忠和呂建群的陳述意見將原認定夏國忠和呂建群的行為系“組織作弊”變更為“利用手機作弊”,江蘇科技大學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是江蘇科技大學依據《規定》第六十條的規定,受理學生對取消入學資格、退學處理或違規違紀處分的申訴而成立的臨時機構,其實施的行為是江蘇科技大學行使職權的補充,應視為江蘇科技大學的行為。
《規定》第五十四條規定,由他人代替考試、替他人參加考試、組織作弊、使用通訊設備及其他作弊行為嚴重的可以給予開除學籍的處分。江蘇科技大學制定的《江蘇科技大學學生違紀處分實施細則》中規定了對于使用通訊設備作弊的,屬于嚴重考試作弊,給予開除學籍處分,并未超出權限。
2007年11月28日,京口區法院依據法律的有關規定,作出一審判決,判決駁回夏國忠和呂建群的訴訟請求。目前,夏國忠和呂建群已經向鎮江市中級法院提起了上訴,結果如何,人們拭目以待。
(文中人名系化名)
編輯:孫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