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是一個悲劇性的全球公共健康問題。在世界范圍內,死于自殺者比死于謀殺和戰爭者總數還要多。全世界每年約有100萬人自殺致死,而中國每年有28.7萬人自殺,占總人口死因的第五位;據衛生部門調查,我國的自殺率約為10萬分之24,屬于高自殺率國家,
當我們看到:為挽救一千企圖輕生的人,常要調動公安、消防、武警等多部門興師動眾時,不禁為之嘆息。
人的生命應該得到保護和尊重,但我們更應該以最低的成本付出和更科學高效的方式來預防自殺,并設法使自殺率降低,這就必須提到“心理危機干預”。
個體在遇到精神打擊或罹患精神疾病時,以慣常方式和個人能力往往不能應對其所面臨的處境,而引起情緒和認知行為的變化,形成失衡狀態,甚至產生輕生念頭,這就是心理危機。心理危機的干預,一般是指三級干預體系,即健康教育、預防性干預和治療性干預,
心理危機干預應包括下列重要環節——
1 健康教育:把自殺問題納入疾病控制范疇,對社區居民和各群體進行精神衛生知識教育,并提示預防自殺間屬的重要性;介紹心理咨詢的專業機構,培養人們主動求助的意識。
2 預防性干預:家庭和工作場所可對自殺高危人群進行早期干預;需要更多的人介入,包括家人、朋友、醫生、社工、雇主、教師、志愿者等,讓他們成為自殺干預的第一道關口。
“自殺干預志愿者”也是有條件的:首先,志愿者必須珍惜自己的生命,并愿意救助他人;其次,志愿者要不斷參加學習培訓,學會舒緩自己壓力,戰勝自我。
公安人員也要學會心理技巧,比如香港就有“談判專家”,在緊急時刻將欲自殺的人從死亡邊緣拉回來;而醫生和藥劑師應盡量減少危險、成癮藥物的處方用量,則益于預防自殺。
3 治療性干預:一旦發現自殺行為的征兆和癥狀,及時地讓有自殺想法的人走進專業的心理機構或醫院進行心理評估,在我國已有北京、南京等大城市建立了“心理危機干預中心”,并設有心理熱線,提供專業干預、建立情感支持和心理治療等,可有效降低自殺事件的發生。
普通人如何幫助有自殺征兆的人呢?至少可做以下事情——
①冷靜和耐心地傾聽,讓她/他傾訴自己的感受;
②認可他表露出自己的情感,也不試圖說服他改變自己的感受;
③相信他說的話。當他說要自殺時,表示理解和同情;
④如他要你對其想自殺的事情給予保密時,不要答應;
⑤讓他相信他人的幫助能緩解面臨的困境,并鼓勵他尋求幫助;
⑥說服其家人或相關人員共同承擔幫助他的責任;
⑦如果你認為他當時自殺的危險性很高,不要讓其獨處,要立即陪他去心理衛生服務機構或醫院接受評估和治療;
⑧對剛剛出現自殺行為(服毒、割腕等)的人,要立即送到最近的急診室進行搶救。
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平均每千人即有一名心理咨詢師。而我國的專業心理咨詢師現在也就萬人左右,預防自殺是一項復雜的綜合社會工程,一方面需要精神衛生相關的法規條例的制定實施;另一方面應盡快培養更多的心理咨詢專業人員,以完善精神衛生服務,才可能真正承擔起心理危機干預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