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反貪局長,就得犧牲一些自身的利益,就得對黨的廉政事業和國家的法律負責!”
20年前,趙桔水從學校畢業,被分配到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檢察院,奮戰在反貪第一線。2001年擔任反貪局長至今,主持查辦貪污賄賂案件148件171人,其中大案125件,處級領導干部32人,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4010萬元,所辦案件數、要案數穩居全省第一,但沒有發生一起案件當事人及其親屬的投訴事件,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作為“全國檢察機關一級偵查人才”,他善于運用偵查謀略發現和突破案件,擅長從個案中深挖窩串案。趙桔水本人及他所率領的團隊因此也獲得了眾多的榮譽。2005年,趙桔水被最高人民檢察院評為“十佳反貪局長”;2006年,獲得全國“模范檢察官”榮譽稱號;他率領的反貪局也先后兩次榮立集體二等功,一次集體三等功,9人次榮立個人二等功,成了一個特別能戰斗的團隊,
趙桔水主持查辦的148起貪污賄賂案件,95%以上都是他們自行發現,自行突破的——嗅覺靈敏的他,從不被“案件線索”所困。
近些年來,“案件線索少”成了一些地區查辦貪污賄賂案件的突出難題。而在趙桔水擔任反貪局長的這6年多時間里,他從沒有為“案件線索”發過愁。這在他的同事們看來,主要是得益于他們趙局長那“靈敏的嗅覺”。
2005年5月的一天,趙桔水得到一個消息:蕭山區某醫院分管基建的總務科副科長蔡國勝因嫖娼被公安抓住樂,其嫖資是由承接該醫院基建項目的一名“包工頭”支付的。此時,趙桔水馬上意識到,蔡國勝極有可能與該“包工頭”存在不正當的利益關系。在區紀委對蔡的嫖娼問題進行調查處理過程中,趙桔水即指派辦案人員借機介入對蔡的調查,結果牽出了該醫院黨委書記、總務科長及兩名區園林管理處所長在內的6人受賄串案。去年底,蕭山區檢察院反貪局接到舉報,該區車管所一名干警存在貪污巨額車輛考務費的嫌疑,趙桔水隨即安排辦案人員進行偵查,但在辦案人員正面接觸這一犯罪嫌疑人后,案件卻難有進展,案件承辦人十分焦急。趙桔水聽了匯報后,即要求辦案人員轉變偵查方向,以涉嫌受賄犯罪開展偵查。辦案人員萬萬沒有想到,這一轉變卻使該案一下子撥開了“迷霧”,很快獲得了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原來,這一犯罪嫌疑人是在收受了一些人的賄賂后,免除了對方的考務費,其受賄金額達9萬余元。
在蕭山區院反貪局,一提起趙桔水的偵查思路或辦案功底,年長一點的干警感到佩服,而年輕一點的則感到有些神秘,去年初,辦案干警小戴和趙局長一起在院監控室觀察本局干警對城建系統的一名犯罪嫌疑人的審訊情況,審訊3個多小時后,辦案人員感到效果不理想,特地出來請示局長,而這時的趙桔水卻顯得非常輕松,他告訴那位辦案人員不用擔心,犯罪嫌疑人很快就要開口了。果然,沒出一支煙的時間,那位犯罪嫌疑人就開始交代了,而這一犯罪嫌疑人一開口,就使該局順藤摸瓜,深挖出了城建系統一起涉案11人的受賄串案,提起該串案的查處,當時與趙桔水一起觀看審訊活動的小戴,至今還不甚明白趙局長的這一功夫是怎么練成的。
趙桔水并不是辦案“超人”,但他力求把每一案件都辦成“精品案件”,原國有企業——浙江錢江啤酒集團公司工作人員職務犯罪窩串案的晝處,可以說是他擔任反貪局長后的第一件“力作”,他從一條并不起眼的線索入手,采取步步為營,滾動式向前推進的偵查思路,在該公司深挖出了一起涉案21人、金額近300萬元的貪污受賄窩串案。
查辦大要案連續三年名列全省基層院之首,卻從沒有發生案件當事人及其親屬的投訴事件——趙桔水說,這關鍵是靠,公正,文明四個大字的支撐
2004年5月,趙桔水在主持查辦國土資源局工作人員受賄窩串案中,遇到過這樣一件“怪事”犯罪嫌疑人朱某到案后,一下子交代了自己受賄100多萬元的“犯罪事實”,然而,辦案人員經過反復調查和取證后發現,其中的幾筆大額受賄供述與實際卻大相徑庭,有的甚至根本就不存在,對此,趙桔水非常冷靜,他與案件承辦人一起對口供與證據一一進行比較分析,并提出了幾種可能性;然后,要求承辦人在朱某情緒穩定的情況下重新進行審訊,重新進行取證,直到把事實徹底搞清楚為止。原來事實的真相是,由于朱某到案后,神經一直高度緊張。誤以為只要多講,就是認罪態度好,就可以得到從輕處理,在這一錯誤追求“多供”腳心理驅使下,他把送自己煙酒、衣服的人也當作是送其大額現金的人了。在查清了朱某受賄7N萬元的犯罪事實后,朱某感慨地對辦案人員說:“我在第一次交代后真的好害怕,還以為你們檢察機關查案是數額越大越好,有了口供你們就要堅持,沒想到你們辦案這么公正,對我們犯罪嫌疑人也這么負責”,在法庭上,朱某由衷地闡述了自己的悔罪之心。
“執法的‘公正、文明’之所以那么重要,它就好像是一座高樓的,‘奠基石’,沒有了它——檢察機關的這座大樓就立不起來,老百姓就不相信你!而在具體的查案過程中,查實與查否都是‘公正執法’的體現。”采訪中,趙桔水向記者表達了支撐他辦好案件的理念。
趙桔水的同事告訴記者,趙局平時是一個非常隨和的人,但一旦辦起案來又是最較勁的,我們能理解,因為他較勁的地方在于案件的真實性,而從不為辦出案子搞一些不依法、不文明辦案的花招。
去年春節前,紹興市委原副書記范雪坎等領導干部受賄串案由省檢察院立案查處,其中,重要犯罪嫌疑人之一的現職領導干部蔣某交蕭山區院查辦,趙桔水接案后就給全局干警定了一個辦案原則:先求真實再講速度,先求文明再圖突破,把案子辦成鐵案。
蔣某到案后,趙桔水沒有急欲突破口供,而是耐心地給蔣某講法律,做他的思想工作。蔣某從領導崗位上一下子變成了囚犯,精神上壓力很大,生活上也一時適應不了。趙桔水就讓辦案人員盡可能地在生活上給予照顧,只要不違反辦案原則,對蔣某提出的要求盡量給予滿足。大年三十,趙桔水還讓辦案人員給蔣某準備了一份年夜飯,辦案人員與蔣某一起用餐。檢察機關的這些辦案行為,讓蔣某大大出乎意料,動情之余給了檢察機關的辦案工作高度的信任。蔣某一案其案值雖然從幾萬元擴大到了50余萬元,但蔣某依然在法庭上要求法官:“如果律師與公訴人的意見不一致,以公訴人說的為準。”
一個被檢察機關查辦的領導干部,在法庭上坦然提出這樣的要求顯然不多見,但對趙桔水和他的同事們來說并不感到奇怪。近五年多來,他們先后在蕭山區的民政、醫藥、水利、國土、城建、交通,教育等系統查處了11起貪污賄賂窩串案,其中大要案120余件,一次又一次地在蕭山刮起“反貪旋風”,但他們辦的案子沒有中途撤案與不起訴的,也很少有上訴二審的,更沒有出現過一例錯案。
干過反貪的人心里都明白,突破案件并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不徇私情”——在趙枯水看來,既然干了反貪,就必須得犧牲一些自身的利益
在趙桔水任反貪局長后不久,他主持查辦一起國家工作人員貪污、受賄窩案,其中的犯罪嫌疑人朱某被檢察院逮捕后,一位已經交往了近二十年的老朋友到趙家為其說情,趙桔水與這位朋友論關系是很鐵的。平時由于工作忙,趙桔水照顧不到父母,兩老有什么事都是直接找這位朋友幫忙的。這位朋友告訴趙桔水,朱某是他的親戚,被捕后整個家快垮了,年邁的父母病倒了,妻子沒有面子去上班了,女兒不肯去上學了;如果被判了刑,這個家就可能徹底完了,等他出來時很可能父母死了,妻子跑了,女兒變了,希望趙桔水能放朱某一馬。趙桔水對那位朋友說:“你是知道我脾氣的,你我之間什么事情都可以談,但案子不談;你有什么事托我辦,我一定會盡力去辦,但案子除外。希望你能諒解”,
可想而知,當時那位朋友并不能“諒解”。但趙桔水沒別的選擇,他說:“我既然干了反貪,就必須要作出一些犧牲,公正,就意味著不徇私情”。
講到“不徇私情”,趙桔水坦言,“有時也感到很痛苦”。
去年,趙桔水帶領同事們在教育系統查處了15人受賄串案,其中,有5名校長、4名副校長,在當地影響很大,他們的壓力也很大,因為涉及那么多校長。在區機關、鄉鎮的許多頭頭腦腦有不少是這些校長的學生,說情的人一個接一個。其實,趙桔水自己、還有一名副局長及幾個辦案的人也是其中涉案人的學生,平時和老師的關系都不錯。可以說,他們全局干警都經受了一次考驗。案子出來后,趙桔水的心里也是很難受,審訊的時候都不敢去見老師一面。我們平常都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而趙桔水卻把老師給抓了,還要把他送進監獄,他心里能好受嗎?但他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法治社會的基礎,如果自己放老師一馬,那法律就失去了應有的尊嚴!為了把這批案子辦好,趙桔水特地開了一個會,自己首先表態:“案子該怎么辦還怎么辦!”最后,辦案人員查清了趙桔水的老師受賄10萬元的犯罪事實。
趙桔水從檢20年,一直工作在反貪第一線,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和高度的思想警覺。幾年前,他的妻子因所在的商場倒閉下了崗。要求趙桔水幫她找份穩定一點的工作。在杭州,蕭山的民營企業最為發達,作為一局之長的趙桔水只要肯開口,這事實在不難,但趙桔水一直沒有開這個口。他語重心長地對妻子說:“我去求人家,人家賣的不是我趙桔水的面子,而是,反貪局長’的面子;欠了人情是要還的,到時候要我用手中的權力去還怎么辦?我一個人的工資也足夠一家人溫飽樂,大不了人家吃山珍海味,我們吃青菜蘿卜”。趙的妻子也是個明白人,沒讓丈夫做不愿做的亭。
編輯 曹 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