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衡陽市副市長兼市商業銀行董事長劉興德雖然早在2005年7月就退休了,但是退休并不是貪官的“避難所”,腐敗沒有“軟著陸”,“退休”照樣逃脫不了黨紀國法的審判。作為商業銀行的高管,和某些無良房產商合謀共富,為我們揭開了房地產開發領域的腐敗鏈條。劉的一人升天,他的兄弟姐妹、子女,妻子、侄子相繼得福,權力的“近親繁殖”現象也值得人們深思。
本來早在兩年前就已退休的原衡陽市副市長兼市商業銀行董事長劉興德現在應該在家安度晚年,享受天倫之樂。然而他萬萬沒有想到:等待他晚年的不是“功成身退”,而是“東窗事發”;2007年12月20日,湖南省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原衡陽市副市長兼市商業銀行董事長劉興德涉嫌犯有受賄罪、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一案做出一審判決:判處劉興德有期徒刑14年,并處沒收個人財產50萬元,同時沒收被告人劉興德的犯罪贓款及違法所得共計7088906.09元,上繳國庫。伴隨劉興德晚年生活的是一段漫長的鐵窗生涯。

面對法院的判決,此時此刻的劉興德禁不住老淚縱橫,盡管他在法院庭審結束時掏出悔過書請求“法官大人、公訴人考慮他年事已高予以寬大處理”。但是“退休”并不是貪官的“避難所”,腐敗永遠沒有“軟著陸”。
劉氏父子與房地產商的交情
其實,劉興德腐敗案件的突破首先是從他兒子劉志勇處開始的,在檢察機關指控劉興德的許多犯罪事實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涉及劉的兒子劉志勇。
據了解,劉興德涉嫌的多次受賄行為主要是在他2001年擔任衡陽市副市長兼任衡陽市商業銀行董事長期間發生的。衡陽市商業銀行屬于地方國有銀行,在商業銀行中,按照規定,發放貸款首先申貸人向支行信貸科提出申請,然后由支行信貸科前期考察貸款可行性等,考察完畢后由信貸科提交支行審貸會審查,通過后由支行行長、主管信貸副行長簽字后報總行信貸部。總行信貸部審查后再提交總行審貸委員會討論研究,通過后報主管副行長,行長簽字就可放貸款,但對于其中300萬元以上的貸款,必須報董事會風險審計委員會審查,審查之后再報董事長簽字同意。因此作為督促抓落實、最終拍板的董事長責權巨大。
而劉興德則充分利用自己擔任衡陽市副市長兼任衡陽市商業銀行董事長的特殊權力,曾經數次揮動大筆,數千萬銀行貸款就從他的手中放出去了,與此同時劉興德家的財源也就滾滾而來。在劉興德兼任衡陽市商業銀行董事長期間,當時正是衡陽乃至國內房地產業迅猛發展的幾年。對于眾多房地產開發商來說,流動資金的匱乏常常是致命的一環。因此劉興德也就成了眾多房地產開發商公關的主要對象。從有關方面的調查材料上看,劉興德利用職務之便,在發放貸款、項目開發上大肆收受賄賂,達20多次。而房地產開發商則不斷以金錢相誘,甚至到了包攬其家務的程度。“老子在一邊忙著放貸款,兒子則在另一邊忙著收賄款”。劉氏父子倆分工合作,成了當地房地產開發商的“黃金搭檔”。
2002年8月22日,衡陽市文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文華公司)因開發金碧華府項目擬向衡陽市商業銀行申請貸款3950萬元。同年9月17日,該行審貸委員會經集體審議通過,隨后這一方案呈報董事長劉興德審批。但方案交上去后較長一段時間沒有音訊,這讓文華公司董事長汪某備感壓力。而此前,文華公司尚欠衡陽市商業銀行貸款1600余萬元逾期未還。在巨額舊債面前,劉興德將此筆貸款壓下了。汪某得知后,找到劉興德的兒子劉志勇(已另案處理),承諾貸款到位后送其一個門面。于是劉志勇找到劉興德,要劉興德把這3950萬元貸給汪某,并將汪某許諾送一個門面的情況告訴了劉興德。幾天后劉興德就同意將此筆貸款貸給文華公司。
同年10月28日,衡陽市商業銀行向文華公司發放首筆貸款1000萬元到位后,劉志勇即和汪某就報酬一事進行了商議,經過協商,汪某將金碧華府一樓解放路臨街位置劃100平方米送給劉志勇。為辦理產權需要,劉志勇于2003年10月25日找到汪某,要求與其簽訂購銷合同,根據該門面的地理位置,結合當時的市價估算,確定該門面價值高達260萬元。就在要填寫合同時,劉志勇考慮到自己是國家工作人員的身份,怕引人懷疑,為避人耳目便向汪某提出將合同拿回家讓其妻弟伍濤簽。直至案發,劉志勇一直沒有支付購房款給文華公司。
2003年3月,因該門面租賃用作麥當勞餐廳,麥當勞餐廳于2004年1月起開始支付租金。文華公司收到租金后,按著事前與劉志勇的口頭約定,按8000元/月或者10000元/月的標準支付租金給劉志勇。從2004年1月起至2006年2月止,劉志勇已從文華公司收取門面租金24.8萬元。但是由于文華公司在金碧華府項目開發、建設過程中擅自違規,同時還拖欠施工方工程款300多萬元沒有支付,所以該項目所有的房產至今沒有辦理產權。
為感謝商業銀行的支持,進一步維持好與劉興德的關系,2003年春節前的一天,汪某邀請劉興德及其他銀行幾位領導吃飯,飯后汪單獨送給劉興德5000歐元,當時劉未予收受。過了幾天,汪某則找到劉志勇讓他把這5000歐元交給劉興德。劉興德收下后將這5000歐元交給妻子彭建華存入中國銀行。后來汪某又邀請劉全家吃飯,并先后送給劉興德兩萬元人民幣和一套50元版的紙質人民幣紀念幣共計2500元。
在衡陽市蓮湖路步行街項目的開發中也是一樣。2003年下半年衡陽市政府準備開發蓮湖路步行街項目,衡陽市華源集團董事長李某以8300萬元的價款摘牌。在先后支付了土地款5500萬元后,還有2800萬元的差額沒有著落。為此李某擬向衡陽市商業銀行申請貸款3000萬元。2004年2月,李通過某領導約請劉興德到林隱酒店吃飯,請其支持。4月20日,衡陽市商業銀行審貸委員會審議通過,但劉興德考慮該項目在居民密集區,拆遷工作阻力大,貸款發放后風險較大因而一直猶豫,沒有簽字同意。
李某得知此情況后,于同月22日下午找到劉興德,請劉早點把貸款放給他。閑聊中,李某對劉興德說:“劉市長,你也快退休了,有什么需要幫忙的,你盡管和我說。”在此情況下,劉暗示他的兒子劉志勇想買輛車,并告訴李有什么事就去找劉志勇。李某回到公司后,即安排其子李華春去找劉志勇,請劉志勇幫忙催一下他父親,盡快把貸款批下來,并許諾送30萬元給他買車,劉志勇答應去了解一下情況。過了幾天,劉志勇找到其父劉興德,告知李偉生的兒子為貸款一事找了他,并許諾30萬元給他們買車,催劉興德快點把這筆貸款批了。劉興德得知情況后,沒有反對。4月27日,李華春如約將30萬元現金送給劉志勇。劉志勇當時正與朋友胡某在雁城賓館一樓茶館喝茶,他接到李華春即將送錢來的電話后,請胡某用胡某的身份證到中國銀行衡陽市城南支行雁城賓館分理處開立戶頭。在衡陽市雁城賓館門口,劉志勇收到李華春送的30萬元,然后劉志勇將此款存入以胡某名字開的活期存折。當天,劉興德就大筆一揮,簽字同意發放貸款3000萬元給華源集團。
“夫唱婦和”:副市長撈錢有術
在劉興德涉嫌貪污腐敗的過程中,不但他的兒子劉志勇主動參與,成為他收斂錢財的“得力助手”。他的妻子彭建華同時也充當了一個“賢惠”的“貪內助”,無論是當丈夫的金錢來路是否正當,只要她丈夫把錢交給她,她都是一一笑納,并把這些錢存入銀行好好地保管,真可謂是“夫唱婦和”。
據了解,劉興德通過幾年的大肆斂財,從而為劉家聚集了巨額的財富。在與劉志勇交往密切的人被抓后,劉興德全家人開始商量把家庭財產轉移一部分。劉興德與妻子、女兒三人最后商定分別存到親戚的名下,同時轉移一部分到女婿李某名下,由女兒保管。剩余一部分存款則置于劉興德的妻子名下。兒子劉志勇被采取強制措施后,劉妻彭建華要女兒把準備轉移到親戚家的有關存單作登記。同時據彭供認,他們全家人共有8處房產:第一套是位于衡陽市環城北路70號的財政局家屬房,花了1.9萬余元購買,單位負責裝修了。第二套是衡陽市吉祥花園里的一套,花了2.2萬余元。第三、第四套房子是衡陽市華新開發區財政局集資房。總計花了購房費近20萬元。第五套是衡陽市國稅局華新開發區的集資房,產權人為女兒。該房子花費17.5萬元。劉興德夫婦出資14.5萬元。第六套房子是郊區財政局的集資房,產權人是劉志勇。夫婦倆只出了4000元,其余兒子自出。該房沒有裝修和使用。第七套房子是劉興德名字集資的,是華新開發區的商業銀行集資房,交房款17.3萬元。第八套房子則是衡陽市財政局院內兒媳伍娜名下的一套,是兒子兒媳的集資房。該八處房產中,劉興德夫婦為兒女和自己支出購房款56萬多元。
法院一審判決確認,從1987年至案發時,劉興德家庭全部財產總計折合人民幣近888.9640萬元。其中,不動產價值折合人民幣332萬余元,動產折合人民幣522萬余元,其中家庭消費支出人民幣33.8萬余元。而劉興德能夠說明來源的財產折合人民幣共計571萬余元。法院判決認為,被告人劉興德在擔任衡陽市副市長、衡陽市商業銀行董事長等期間,利用職務之便,在發放貸款、項目開發、干部提拔等方面單獨或者伙同他兒子受賄折合人民幣共計373.57萬元,其中235.2萬元系犯罪未遂,同時劉興德尚有價值人民幣317萬余元的財產其本人不能說明來源。因此法院以受賄罪、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數罪并罰判處劉興德有期徒刑14年,并處沒收個人財產和犯罪贓款上繳國庫。
“近親繁殖”的權力家族
劉興德從1993年1月擔任衡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分管財貿和政法等工作,前后長達10余年的時間,他在位時不僅是“撈錢有術”,而且在其親戚的工作安排上也是很有“手腕”,熱衷于搞權力的“近親繁殖”,正所謂“一人得道,仙及雞犬”。據了解,劉興德在位期間共計安排了7位親屬,而這7位沾光的親屬除了他舅子的女兒是中專畢業外,其余的全是高中畢業,并且親戚竟然被全部安插進了政法系統和財稅部門的干部崗位。
譬如他的一個侄子劉某在高中畢業后,他找到當時公安局領導幫忙安排其進了公安系統。劉某現在衡陽市一派出所任教導員。其大姐的兒子王某高中畢業后,劉興德向時任祁東縣財政局局長打招呼,安排王進財稅所任招聘干部。王某后在祁東縣城關鎮財稅所工作。劉興德姐姐的兒子楊某高中畢業后,劉找到衡南縣財政局局長打招呼,楊以招聘干部身份進入當地三塘鎮財稅所,不久調入衡南縣財政局機關工作。劉興德弟弟的大女兒劉某在衡山縣汽配廠當普通工人。劉某高中畢業后,劉興德找到當時任衡東縣財政局長的劉某打招呼,該局長幫助安排她到衡東縣新塘鎮財稅所工作,后到了開發區財稅分局工作。劉興德舅子的女兒彭某在衡陽市財校畢業后,劉打招呼到了衡陽市財政局工作。劉興德姐姐的女兒楊某高中畢業后,經他打招呼找到衡陽市城市信用社主任,安排進入該單位工作。信用社改為商業銀行后,隨之進入銀行工作。劉興德的小舅子彭某,原在工廠工作,經某領導打招呼后,進入衡陽市珠暉區市場管理中心工作。
劉興德事發后,他“近親繁殖”的家族人員到處活動,希望能減輕對劉興德及妻兒的處罰;劉興德一案,與之前不少貪官情形相似,一人出事,不但妻兒都牽涉其中,而且牽出劉在個人生活上也顯得并不檢點,劉先后和幾個女子保持不正當的兩性關系。案發后,劉興德稱和她們沒有任何經濟上的聯系。

關于劉興德的人生,從記者了解到的情況來看,可以說劉的人生是一路上順風順水。于1944年11月出生的劉興德從湖南財貿學院畢業后,即進入湖南省革委人保組第二辦公室開始工作,他從一名普通的辦事員做起。因為專業優勢,劉先后進入衡山汽車制配廠,湖南叉車總廠、衡陽地區輕工局、衡陽地區床單廠等單位工作。由于他的工作能力非常強,所以一路升官也非常快。他擔任過企業的財務主管、財務科長、廠辦主任、副廠長、廠長和輕工業局長等職務。直到1985年7月,他順利進入衡陽市財政局擔任副局長、黨組成員,經過四年的摸爬滾打,最終擔任衡陽市財政局局長、黨組書記,成了衡陽市名副其實的“財神爺”。從1993年1月起,他又進一步升任衡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協助分管財政、金融等多項工作,這個時候的劉興德可謂是位高權重,他登上了自己人生權利的巔峰時期。劉興德擔任衡陽市副市長前后長達10年之久,后來又擔任衡陽市人民政府巡視員,直至2005年7月正式退休。
劉興德原本以為自己可以因為“退休”而功成身退,安享晚年。誰知道“法網恢恢”,結果還是“東窗事發”,最后落得個淚灑黃昏路的下場。劉興德案告訴我們,“退休了”并不是貪官的“避難所”,腐敗永遠沒有“軟著陸”。有的人雖然在位時就有貪污腐敗等不軌行為,然而由于種種原因,直至退休時,他的腐敗問題都沒有敗露。但是“退休”并不是貪官的“避難所”,“退休”照樣逃脫不了黨紀國法的審判。近年來,隨著反腐敗工作的不斷深入開展,不放過“退休”貪官也已成為反腐敗斗爭的重要領域。比如原河南省委常委、鄭州市委書記王有杰,原廣東省副省長劉維明等,都是在退休離任之際落入法網的。腐敗沒有“軟著陸”。貪官永遠也闖不過“退休關”,走不出“退休門”,享受不到退休后幸福的晚年生活。■
編輯:朱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