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一生克己奉公、清廉無私,堪為后世楷模。他身為一國總理,在世時竟清廉得經常是囊中羞澀。
“斤斤計較”的周恩來
1964年10月,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及夫人參加完我國國慶15周年觀禮準備回國。臨行前。周恩來交待外交部禮賓司,以國務院總理的名義送老朋友西哈努克一些蜜桔。禮賓司認為以周恩來個人的名義送禮更加親切。建議以周恩來個人名義簽名贈送。周恩來覺得有道理,便交待秘書告訴禮賓司。這次贈禮費用全部由他個人負擔,不能向公家報銷。
禮賓司的同志接到總理辦公室的電話后,一下子呆住了:這要花總理多少錢啊!買蜜桔的錢倒不多,但運費可觀啊。當初,禮賓司提這個建議時并沒考慮到周恩來自己掏錢,以為不管是以什么名義送,費用都應由公家報銷。西花廳這邊,秘書也犯了難:總理的銀行存折上只有400元,這么一折騰,總理的那點積蓄就所剩無幾了。然而,秘書也知道,總理交辦的事,必須無條件照辦,因此只好對禮賓司的同志說:“總理的存折上只有400元,你們盡量省著些花。”
周恩來的主要經濟收入就是工資。周恩來的月工資是404.8元,這400來元錢,遇上開支多的月份,還不夠開銷,有時難免還要從鄧穎超的工資中“揩一點油”。
周恩來出外工作的時候較多,往往是工作到哪里,就在哪里簡單用餐。而且,這種工作餐周恩來都要如數付錢。
一坎,周恩來在北京飯店接見完外賓后,用晚餐的時間早已過了,周恩來就在飯店吃了頓便飯。一旁的秘書早算好了,總理這頓飯吃了2.8元錢。上車后,周恩來問秘書飯錢結了沒有,秘書這才發現忘了付錢。周恩來當即批評道:“你趕快給我把錢送去。”還有一次,周恩來發現飯店少算了一份小菜錢,馬上讓秘書去補上。
周恩來到各省視察工作或開會也是如此。每次離開時,他一定要地方把應該由他付的費用全部算好,把錢和糧票付清,不給地方增加財政負擔。針對個別領導干部帶著老婆孩子到地方去,住宿、伙食和交通費都由地方負擔的現象。周恩來在全國第三次交際接待工作會議上批評說:“今后無論哪個領導到地方去,吃住行等所有開支,地方一概不要負擔,地方給領導人出具賬單,由領導人自付,這要形成一種制度。”
建國后,毛澤東一直規定私事用車要自費。周恩來不僅在去公園、到飯店理發等純粹的私事用車上堅持交費。而且把到民主人士家中拜訪,去賓館飯店看望外國朋友等這類在很大程度上應算是公事用車,也都算作私人用車。每次在周恩來看來是私事用車后回來,他總不忘交待司機:“你給我記上賬,花了多少汽油錢,從我的工資中扣。”
一次、周恩來去人民大會堂接見外賓。他乘車由西花廳先去北京飯店理發修面,然后再去人民大會堂。從北京飯店出來上車后,周恩來提醒司機楊金明說:“從西花廳到北京飯店算私事,從這里到人民大會堂才是公事,你不要又搞錯。”
喜歡“請客”的周恩來
周恩來常常在西花廳找人談話或召集有關負責人開會,談完工作后,往往也就到了吃飯的時候了。這時周恩來總是愛說:“別走了,一塊吃飯吧,今天我請客!”
周恩來在家吃飯時,一般是兩菜一湯,出外吃飯也是這樣。有了客人,就加兩個菜,搞四菜一湯,有時再加兩碟小菜。當然,吃完飯后,周恩來總是提醒大家不要忘了交糧票,菜錢免收。因為周恩來和鄧穎超的糧食都有定量,請客多了。糧食不夠吃。
1963年的一天下午,周恩來召集賀龍等同志在西花廳開會。照側,周恩來又請大家吃飯。賀老總步入餐廳,一看桌子上依舊是簡單的四菜一湯,便風趣地說:“總理,現在國家經濟情況好轉了,你家的飯桌上怎么沒體現出大好形勢來呀?”周恩來笑了笑說:“大好形勢是靠大家奮斗出來的。將來中國富強了,艱苦樸素的傳統也不能丟啊!”
1973年9月,周恩來陪法國總統蓬皮杜訪問杭州。送走蓬皮杜后,周恩來興致很高,便對辛苦了好幾天的身邊工作人員說:“走,上樓外樓吃頓便飯去,今天我請客。”飯后,省委接待處的同志說這頓飯由省里報銷。周恩來說:“我請客怎么由省里報銷?不行。”飯店的同志知道不收錢總理是不會同意的,便收了10元錢。周恩來當即說:“10元錢怎么夠。要收足。”飯店的同志只好又加收了5元錢。周恩來仍然說:“要像一般顧客一樣收費。”飯店的同志只好又收了5元錢,一共20元。
周恩來到機場后。擔心20元錢可能還不夠這頓飯錢,便吩咐秘書再留下10元錢,托機場有關人員轉交樓外樓。樓外樓飯店的同志后來認真核算了周恩來請客的這頓飯,一共是19元多一點。之后,他們把這頓飯菜列了一份清單,明碼標價,連同多余的10元多錢,一同寄到了總理辦公室。
周恩來克己奉公。處處堅持自己掏錢,有些本來公家可以報銷的費用他也堅持自己掏,如出國制裝費和補助,他就從來沒領過:有些本來應該由公家供給的物品,如藥品、報紙,包括身邊工作人員用的肥皂,他都自己負擔。因而,周恩來的工資除去房租水電及其他各項開支后,所剩不多。請客次數多了。還要靠鄧穎超的工資墊著。
有一次,周恩來在西花廳與有關負責人開完會后照例又說:“今天我請客。”旁邊的鄧穎超開玩笑地說:“怎么老是你請客啊?你一個月有多少錢啊?你請客是吃我的,別以為是吃你的。不信,咱們可以算一算。”
周恩來聽后哈哈大笑。之后,周恩來還是請客如常,只不過總要補上一句:“今天是鄧大姐請你們的客,我是慷大姐之慨。”
高價買“禮”的周恩來
1962年,周恩來和鄧穎超陪外賓到蘇州參觀。當地同志代周恩來買了一點蘇式糖果。周恩來發現后問:“這些糖果是不是按市場價格買的?”蘇州的同志如實地回答:“是按內部價格買的。”周恩來立即指出:“一定要按市場價格結算,否則,就不要。”
周恩來到地方視察工作,常常有一些干部出于對周恩來的愛戴,把一些新鮮水果、蔬菜之類的東西送上周恩來的飛機,周恩來發現后,能退回去的一般都嚴令退回,有時實在盛情難卻,或無法退回的,只好照價付錢。
一次,周恩來到浙江視察工作,當地農場的同志知道總理愛吃豆角,就從地里摘了七八斤新鮮豆角送到了機場。周恩來的秘書發現后已來不及退回了,只好硬著頭皮帶回北京。吃晚飯時,周恩來發現了,臉色頓時嚴肅起來,批評說:“我過去給你們講過多少坎,不管在什么地方,一律不能收任何東西。你們馬上把豆角稱一下,看有多少斤,去市場上了解一下多少錢一斤,明天就將錢匯去。”
早年當過周恩來秘書、后任福州軍區副司令員的龍飛虎有一次為請總理嘗鮮,捎了一筐當地產的水果給周恩來。周恩來知道后,對秘書說:“你去問一下多少錢。”秘書回來說:“大概25元。”周恩來說:“給他寄50元去,多余的錢讓他自己處理,不這樣制止不了他。”此后,龍飛虎再也不敢給周恩來捎東西了。
周恩來的一個司機,家里生活困難,逢年過節,周恩來和鄧穎超總要從工資中擠出一些錢給這位司機作補貼。還有一位工作人員家庭負擔重,還欠債170元。周恩來得知后,拿出170元替這位同志還清了欠款。
周恩來對待自己的親屬也是如此。一次,周恩來的小侄女去看望伯父伯母,回去時,司機提出用車送一送。周恩來不許,掏錢吩咐工作人員在外面叫了一輛三輪車送侄女。
據曾任周恩來和鄧穎超秘書的高振普后來計算,周總理和鄧大姐自國家實行工資制到1976年周總理去世,兩人除了支付生活費用外,補助身邊工作人員及有關同志共計10218.67元,補助親屬共計36645.54元。除按規定每月交的黨費外,結余的錢也全交了黨費,先后3次共1.4萬元。這1.4萬元,是周恩來與鄧穎超兩人多年來除去各種開支后的工資結余。如果平均算起來,他倆每月的工資結余只有幾十元。
(邱寶珊、文擇人薦自《黨史天地》原標題為《周恩來的懿行與清廉》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