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黨歷來十分重視監督的作用,但不可否認,在不少地方仍存在著兩種傾向:一是上級監督疏于見面;監督時隱時現;同級監督縮手縮腳。顧慮重重;下級監督紙上談兵。名存實亡;群眾監督水中望月,形同虛設。二是個別領導干部我行我素,害怕或不愿意接受別人的監督。這兩種客觀上疏于監督和主觀上害怕監督的傾向,對黨的事業和干部個人的成長都是極為不利的。
一些高宮藩馬以后。往往痛悔自己沒有自覺接受組織、社會、群眾的監督,導致墜入墮落的深淵不可自拔。實際上,嚴格監督才是對領導干部真正的愛護,它能督促、提醒和幫助領導干部少犯錯誤甚至不犯錯誤。因此,領導干部要在思想上給予充分重視,提高接受監督的自覺性,真正意識到,監督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
(摘編自《人民日報》)
領導干部要敢于說“硬話” 沈小平
敢說敢做,對黨和人民事業高度負責。是領導干部做事為人的基本要求。更是領導干部工作作風是否過硬的“試金石”。而少數領導干部在事關黨和人民利益的老大難問題和矛盾面前。之所以不敢說“硬話”,究其原因,一是缺乏攻堅克難的勇氣,回避問題和矛盾,擔心話說絕了,兌現不了,有損自己在群眾中的威信:二是顧慮自己說了“硬話”,使下屬工作沒有退路,讓下屬難看而丟了自己的選票。這里,表面上是一個“怕”字,其實是一個“私”字在作怪,是黨性不純的表現。
當然,領導干部要敢于說“硬話”、善于解決難題,還必須自身過硬。只有樹立權力是人民賦予的思想,具有穩得住心神、管得住手腳、擋得住誘惑、經得住考驗的定力,才敢說“硬話”;只有具備較高依法辦事、科學辦事的能力和本領,才能說“硬話”。否則,心不正,腰不直,說話自然也就沒了底氣,是難以“硬”起來的。
(作者單位:安徽省委組織部)
動態 重慶秋田齒輪公司:“黨員提案”為企業增效
14年前以1萬元資金,3名工人起家的重慶民營企業秋田齒輪有限責任公司,目前已發展為大型摩托車齒輪生產企業,產品遠銷美周、日本、歐盟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產值超過4億元。秋田公司董事長付中秋由衷地說:“是卓有成效的黨建工作,推動秋田走向了世界。”
付中秋不是黨員,但他堅定地相信黨組織,相信黨員。他說:“黨建工作已成為秋田重要的企業文化,它成功的經驗在于。找準了與企業生產經營的最佳結合點。”
去年5月。秋田齒輪公司二分廠黨員王磊提交了一份方案:《在制品的先進先出模式》。他的提案被迅速采納。二分廠廠長兼二支部書記立即帶領黨員攻關組,大膽革新,不到一個月就制造出“先進先出產品存放架”,有效地解決了傳統堆放方式造成產品積壓、易銹蝕的問題。
秋田齒輪公司有4個分廠。每個分廠都設有黨支部,每個支部每月必須完成一項“作業”:組織黨員針對企業管理,經營、工藝設備以及生產方式提出一份提案。僅去年。這樣的“黨員提案”就有68個,絕大多數被采用,為公司創造價值1百多萬元。
(重慶秋田齒輪公司黨委組織部)
重慶巴南:黨員直接選出“當家人” 田榮盛
2007年11月1l目,巴南區雙河口鎮796名黨員用差額直接投票的方式,選出了7個村黨委、1個社區黨總支的書記和委員。
在經歷了“公推”、竟崗演講、民主測評、考察公示之后,姚明海等16位被黨員公認能帶頭致富和帶領村民致富的“雙強型”村黨組織書記候選人。最終闖入了“決賽”。
新當選的石門村黨委書記姚明海說:“是公推直選給了我機會,我一定要為群眾多辦實事好事,讓群眾的腰包鼓起來!”
將基層黨組織的選人用人權直接交給每一個黨員,是該區落實黨的十七大提出逐步擴大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直接選舉范圍、探索擴大黨內基層民主多種實現形式的新嘗試。
(作者單位:重慶簾巴南區委宣傳部)
河北景縣:對黨員進行道德素質量化考評
2007年,景縣制定《黨員道德素質量化考評辦法》,從政治修養、明禮誠信、和睦友善、勤儉自強、愛崗敬業、公平正義、遵紀守法等七個方面,分25個小項內容對黨員進行道德素質量化考評。每年的3月1日和9月1日被定為“黨員道德評議日”,屆時,全縣每個基層黨組織都要召開全體黨員和群眾代表參加的道德評議會。
目前,全縣共有22名黨員因道德考評連續兩次被評為較差而受到嚴重警告處分。
(河北省衡水市景縣縣委組織部)
經驗 重慶墊江:干部獎與懲村民說了算 周亞飛
前不久,墊江縣自家多湖濱村召開“月評會”。經過10位村民代表一番評議考核。村委會副主任劉軍周土地流轉和解決群眾飲水問題成績突出,獲得200元獎金。而在2007年4月的“月評會”上,一村干部因其承擔的“一建五改”生態工程只完成20%的任務量,被扣發80元誤工補助。
“干部獎與懲,村民說了算!”2007年以來,湖濱村推行了“月評會”制度。該制度明確規定。每月初。村社干部須就上月工作落實完成和群眾問題解決等情況向村民代表述職,村民代表再結合大多數村民的意見。分布4給村社干部打分;獲基本合格、合格、優良、優秀等次的干部誤工補助全發,同時給予50元至300元不等的獎勵,不合格者誤工補助只發60%。
(作者單位:重慶市墊江縣委宣傳部)
南京師大:“特區黨支部”拓展黨建空間 黃 進 徐 銳
如何將黨的建設融入到教師的教學科研乃至生活之中,一直是新時期許多高校面臨的問題。南京師范大學以科研單位、學術課題組為依托建立“特區黨支部”,為這一問題提交了答案。
“GPS黨支部”是南師大最早成立的“特區黨支部”。5年來,這個黨支部從書記到黨員都奮戰在教學、科研第一線,先后有數十篇(部)論著被SCI雜志收錄,支部書記汪永進教授被授予“長江學者”榮譽稱號,該學科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環境演變與現代過程”團隊被評為教育部創新團隊。
南師大黨委還先后創建了“教師公寓黨支部”、“迎奧運黨支部”等“特區支部”,為教師提供無微不至的“特殊服務”;教科院黨支部騰出辦公室作為教工休息室:商學院、文學院黨支部免費為當日任課教師提供午餐,定期為他們接種肝炎疫苗……
如今,“有困難,找黨員;有心事,找組織”已成了該校6000多名教職工的口頭樣。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黨委)
河北邯山:愛心儲蓄溫暖鄰里
邯鄲市邯山區在街道社區建立“愛心互助社”,為社區居民營造團結互助的和諧氛圍。
“愛心互助社”廣泛吸納轄區黨員和居民參加。并借鑒銀行儲蓄與支取的方式,把會員做的好事作為愛心儲蓄記錄在儲蓄本上,以后若需求助別人,可以憑借儲蓄本到互助社等量支取。好事儲蓄以1小時服務為計量單位。服務1小時為儲蓄愛心1筆。單位、個人捐贈錢物以50元為一個計最單位,登記好事1筆。
目前,邯山區已建有8家“愛心互助杜”;會員達2000余人,愛心儲蓄數量累計600筆,接受單位、個人捐獻款物價值達12萬余元,救助困難家庭100余戶。
(河北省邯鄲市邯山區委組織部)
貴州銅仁:黨代表常任制激活黨內民主 李漢華 陳 云 黃 毅
“以前五年一次會,會期三五天,舉舉手,畫畫圈,散會就靠邊。現在實行常任制,一年一次會,報告大家審,決策大家定。會后有責任,還組織我們進行視察、調研,我這個黨代表是越當越有味。”這是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淇灘鎮一位黨代表的一席心里話。
從2004年起,銅仁地區把黨代表常任制延伸至鄉鎮。辨目前為止,全地區已有51個鄉鎮實行了鄉鎮黨代表常任制。各鄉鎮黨代會每年召開一次會議,并普遍建立了代表議案、質詢回復制度。黨代表在會議期間以議案的形式,在閉會期間以質詢的形式,對黨員群眾關注、反映強烈的問題,向本級黨委提出議案或質詢,黨委在黨代表的監督之下,在規定時限內給予辦理或答復。
(作者單位:貴州省銅仁市沿河縣委組織部)
廣東新豐:為農村黨員劃定“責任田” 張國安
2005年以來,新豐縣委創造性地提出在農村黨員中實施定崗位、定職責,為群眾服務、為黨旗增輝的“雙定雙為”工作責任制。該項制度推行以來,全縣147個村級黨支部劃定了846個責任崗,85%的農村黨員通過自主擇崗、支部定崗形式走上不同的責任崗位。有了自己的“責任田”。
如今,新豐縣的廣大農村黨員有職有責、有崗有位、有位有為。成為黨的政策宣傳員、新農村建設的組織者、農村社會穩定的維護者。許多村民說:“過去許多黨員各忙各的,看起來和普通群眾沒什么區別。現在推行‘雙定雙為’責任制,誰是黨員,大家一眼就看出來了。”
(作者單位:廣東省韶關市新豐縣委組織部)
知識 買斷工齡后黨員組織關系應轉到哪里?
買斷工齡后的黨員轉移組織關系,應按照勞動人事關系與組織關系相一致的原則來確定。買斷工齡后到新的單位就業的。應將其組織關系轉到新單位的黨組織:自謀職業的,應將其組織關系轉到個體勞協、集貿市場或居住地所在街道黨組織;在家待業或失業的,應將其組織關系轉到居住地所在街道黨組織。
對于買斷工齡的預備黨員,如果預備期已滿,黨組織應抓緊討論其轉正問題。若因某些情況不能按時辦理轉正手續,轉出單位黨組織應向轉入單位黨組織說明情況,后者應按照有關規定辦理轉正手續。預備期未滿的,轉出單位黨組織應把對預備黨員的教育、考察情況和有關材料轉給轉入單位黨組織。其轉正問題,由轉入單位黨組織按期辦理。
(本刊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