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說:“目前在航天技術方面。美國、俄羅斯是第一梯隊,在太空中的800多顆衛星中,美國占了一半,中國有34顆。在載人航天方面。世界上已有960人次進入過太空,楊利偉是第413位進入太空的人。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獨立進行載人航天的國家。可以說,在國際探(登)月領域,中國、歐盟、日本是第二梯隊。”那么,世界各國的最新探月計劃是怎樣的?準備得如何呢?
美“月球勘測軌道器”:定居月球急先鋒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美國探月衛星“月球勘測軌道器”,將于今年10月在佛羅里達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
“月球勘測軌道器”肩負著對人類在月球定居環境進行“摸底”的重大使命,其具體任務有5個方面:
1,探索月球環境。為人類最終定居月球做準備:
2,展開探尋地球、太陽系乃至宇宙起源的科學試驗:
3,對飛往火星乃至更遠太空的技術、系統、飛行控制和探索技術進行試驗:
4,在月球上進行有益人類生活的資源開發:
5,激起公眾尤其是學生對宇宙探索的興趣。
“月球勘測軌道器”耗資6億美元,其設計壽命為4年。在“月球勘測軌道器”完成使命之后。美國宇航局還會進行月球無人勘測行動。在此基礎上,美國打算在月球北極或者南極附近建立一個靠太陽能維持運作的月球基地。這個基地包括能源補給區、交通工具區和生活區,將由數批宇航員登月來完成建筑任務,每次由4名宇航員登月,每次登月建基地的時間為一周。
為此,美國宇航局已經確定了方案。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到2024年,宇航員就能夠在月球上連續生活30天,最終可增至180天。
俄羅斯“環月”項目:要與中國探月做伙伴
俄羅斯打算于2012年實施“環月”項目。其項目有三大目標:首先是在月球南極“阿特金盆地”附近放一個登陸器,搜尋月球水冰存在的跡象;其次是向美國1969年“阿波羅11號”和“阿波羅12號”登月飛船著陸地點發射兩枚慢速鉆透器,希望能搜集并且對比月震的數據;第三是向“豐富海”地區發射10枚高速鉆透器,搜集月球表面的月震情況。這些鉆透器能夠鉆入月球的表面,并通過所攜帶的傳感器搜集相關的數據。
俄羅斯“環月”項目之所以對月震情有獨鐘,是因為一旦能準確掌握月震的情況,就能了解月球的內部結構。
俄羅斯的“環月”項目始于1997年,但由于經費不足,直到2006年才獲得聯邦預算的支持,其中當年的費用就高達250億盧布(約75,5億人民幣)。接下來會以每年5%~10%的速度增長。
為了克服經費不足問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表示,它愿意與印度和中國開展航天合作。
德國“月球探索軌道器”:鉆地百米看月核
德國航空航天中心打算在2012年至2013年間,實施德國有史以來第一個探月項目——“月球探索軌道器”。
“月球探索軌道器”由兩個探測器組成:一個探測器借助微波和鉆地雷達,“看透”月球表面以下2米~100米,了解月球的內部構造:第二個探測器能測繪月球表面微弱引力和磁場的三維彩圖。由于該項目會持續4年時間,所以它還有可能捕捉到月球表面因天體撞擊新形成的環形山。
如果這一探月項目獲得成功的話,德國還將派出飛船赴月球搜集月球的巖石樣本。
日本“月亮女神”:搶亞洲第一
2007年9月14日。日本“月亮女神”升空。10月1日,“月亮女神”上的高清晰度照相機成功拍下并發回關于地球的照片。雖說在太空拍地球的照片并不稀奇,可是以往都是在空間站或者地球軌道上拍的,而這次卻在距離地球11萬公里外的太空中拍地球,創造了一項遠距高太空拍攝地球清晰面貌的紀錄。
日本為什么能在“月亮女神”上搶先?日本“月球探測計劃”負責人、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瀧澤吉貞說:“中國和印度的探月計劃分別于2007年和2008年實施,兩個亞洲國家探月目的與我們極其相似。再就是美國宇航局更是在籌備重新登月計劃,甚至從2007年就開始選拔準備登月的宇航員,作為重新登月的籌備動作之一,就是在2008年發射一個探測器。這些無形中的競爭增加了日本探月的壓力。壓力化為動力,日本終于在探月項目上,在亞洲搶了先。”
瀧澤吉貞介紹說,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已經推出了宇宙開發的2025年計劃。其中登月計劃是這一長期藍圖的一個主要項目。
作為登月計劃的一部分,日本打算啟用擬人化機器人開發月球基地。據透露,經過改裝后的“升級版擬人化機器人”可以代替宇航員在月球特殊環境下工作。除了機器人。日本還打算將傳統的太空設備更新換代,統統改裝成最精良的設備。比如。本田集團目前正在研制可以在月球上行駛的汽車,如果進展順利,人們有望在幾年內見識到此前只能在科幻電影中才能看到的一幕:機器人駕駛“月球飛車”!
印度“月亮初航-1”:“超中趕美”
印度宇航局探月項目總指揮安納杜拉伊透露,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印度的首個探月衛星“月亮初航-1”將于今年四五月間發射升空。
“月亮初航-1”號探月衛星將拍月球表面高清晰度照片,并且對月球表面的化學和礦物質成分進行分析,最后還要用一個探測器來撞月球,檢驗未來登月飛船的控制技術。
“月球初航-1”的設計壽命為兩年,如獲得成功,“月亮初航-2”將以機器人乘坐登月車的方式于2016年登上月球,搜集月球土壤和巖石的標本。這個登月車重達30公斤~100公斤,能在月球上工作好幾個月。印度為此投入的資金為1億美元。印度這幾年在這一領域的投入非常舍得,并且喊出了“超中趕美”的口號。
(張風祥、邱寶珊、殷欣奎薦自《青年參考》原標題為《各國探月計劃揭秘》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