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先聽到西西里這個地名,那是緣于一位發明了許多“定律”的古人阿基米德。但那時我并不關心這個偉人所居住的西西里島是個怎樣的所在,只知道這個大科學家住在一個叫西西里的島上。后來我看了一部名叫《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的電影,便愛上了這個影像中的世界,從而對西西里有了一種欲罷不能的向往。
不久前我借去意大利做文化考察的機會,終于圓了心中的西西里之夢。
三條美麗裸腿構成的圖案
西西里是亞平寧半島的一個離島,意大利的一個自治區。它的位置正好處于意大利這只“大腳”的腳尖前,因此有人形容它是腳尖前的一只足球,也有人形容她是意大利這只大“靴”上散落的一顆珍珠。但站在西西里自身的角度上看,它既不是一只足球,也不是一粒珍珠,在西西里的任何一座城市或者小鎮上遠遠望去,都能看到西西里猶如三條美麗的裸腿構成,那三條腿相交的部位,是一個蛇發女人的頭像,她像是希臘神話中象征智慧的蛇妖美杜莎。
后來我對照地圖細細品味西西里,發現這個“三曲腿”圖形,從形到意無不暗藏玄機:這三條腿分別代表了這個三角形島嶼的三個角,而三個角構成的三個面,又分別與亞、歐、非相呼應。
“三曲腿”之說雖然帶有濃郁的希臘文化的烙印,但西西里人還是對它情有獨鐘。他們不僅把它用作區旗的徽標,還將它雕刻在廣場的地面、房子的門頭作裝飾,這似乎從一個側面傳達了西西里人的文化認同和心理皈依。
容納來自外族的不同文明

西西里史前自然天成的淳樸受得地中海的滋養和寵愛,它在漫長的歲月中悄無聲息地自顧成長,無憂無慮地守護著自己的處女之身。然而隨著地中海周邊文明的覺醒,西西里嬌媚的身姿終于引起了強權的眈視:公元前8世紀,希臘人西渡地中海爬上這塊處女地,成為她的第一個占有者;幾個世紀之后,來自北非的迦太基人又看上這個“大美人”,他們通過很多的拼殺,奪取了西西里的部分地盤。就在這個時候,一直站在西西里身邊的羅馬人強大了起來。公元前264年他們殺過墨西拿海峽,經過20多年的戰爭,終于打敗了勁敵,如愿以償地將西西里抱入懷中。直到羅馬分裂為東西兩個帝國之后,統治西西里的西羅馬帝國很快被南下的日耳曼人所滅,于是西西里又一度落入汪達爾人手中。在之后的歲月里,阿拉伯人、諾曼人、西班牙人、奧地利人又相繼強占過它。
好在西西里不是凡胎俗身,它在外來文明一輪又一輪地強占過后,仍然風韻依舊,希臘人慷慨地在她的土地上修建了恢弘的神廟和劇場,諾曼人為它筑起了堅固壯觀的諾曼式大教堂,羅馬人為她建起了雄偉的宮殿,阿拉伯人為她獻上了彩色的圓頂修道院,拜占庭以馬賽克為她的建筑錦上添花,西班牙人更是不惜才情和銀子,為她建起了奢華的巴洛克建筑! 西西里對來自于外族的不同文明,總是以廣闊的胸懷一一容納。這種容納,使西西里變成了多種文明的集散地,增添了魅力,最終變成了全世界的旅游圣地。

匯聚東西方歷史建筑風格
今天來到西西里的人們,一眼望見的便是地中海明媚的陽光、柔軟的海灘。沿海那鬼斧神工的海岬,腹地起伏多姿的地貌以及東部高聳的埃特納火山,那是她的天然華彩。它那漫山遍野的葡萄、柑橘、檸檬、橄欖,使人目不暇接,垂涎欲滴。
在西西里北部洛卡山腳下的切法盧小鎮,讓人們領略到諾曼式建筑的厚重與莊嚴,特別是切法盧主教堂,那是諾曼人留下的經典之作;在東南部錫納庫薩和陶爾米納,希臘人留下的露天大劇場雖然已經殘破不堪,但你置身其中,依舊能感受到當年演劇的狂熱與喧囂;西南部的阿格里真托、塞利努恩特以及西北部的塞杰斯塔,曾經是希臘人的重要城池,這里曾經建有最為壯觀的神廟群,但如今它們成了一個支離破碎的遺址,暴露在蒼穹下的城池廢墟和殘缺的神廟圓柱,像是在訴說往日的輝煌和今日的寂寥。然而西西里首府巴勒莫依然繁華和美麗,這里有阿拉伯人的圓頂修道院,也有日耳曼人的哥特式尖頂教堂;有羅馬式拱門宮殿,也有諾曼式的方形塔樓。在這些風格迥異的建筑之上,內有拜占庭式的馬賽克拼飾畫,外有巴洛克式的雕塑、圓柱和回廊,真是百花齊放,異彩紛呈,宛若一座規模浩大的露天藝術博物館,令人眼花繚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