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國的金俊燁是個傳奇人物,許多韓國報刊尊他為“真正的元老”和“精神支柱”。且不說他曾任美國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夏威夷大學客座教授、曾獲韓國建國大學名譽法學博士、延世大學名譽文學博士、亞洲大學名譽經(jīng)營學博士,也不說他著作等身或榮任過第十六、十七、二十九屆聯(lián)合國大會韓國代表,光就他的個人經(jīng)歷來說,就讓韓國百姓稱奇:他早年作為第一個逃離日軍兵營的韓國學生兵投身于抗日復國斗爭,擔任韓國光復軍總司令李青天和挺進軍總司令李范的副官。后來又從事教育直至出任高麗大學第九任校長,在任職校長期間又因保護學生合法權利、反對開除示威學生被全斗煥軍政府勒令辭職,由此激起高麗大學師生長達一個多月的示威運動。全斗煥下臺后,韓國首開總統(tǒng)直接選舉,他又成為朝野各黨競相爭取的首要對象:金泳三作為民主黨總裁力邀金俊燁擔任選舉對策委員會委員長,承諾如當選總統(tǒng)請其出任國務總理;金大中作為平民黨總裁希望金先生擔任常任顧問,也承諾如當選總統(tǒng)請其出任國務總理,對此邀請金先生堅辭不肯赴任。后來大選的結(jié)果盧泰愚當選總統(tǒng)。盧泰愚也三顧茅廬懇請金先生出任國務總理,但金先生仍然堅決謝絕,盧泰愚總統(tǒng)對這種堅強的儒生精神深深嘆服,決定奉其為師,韓國各大媒體也將其譽為“儒生中的儒生”。
值得一提的是,這位被韓國總統(tǒng)尊奉為師的金俊燁先生,一直將中國視為第二故鄉(xiāng),他覺得不僅是自己,就連他的家族,都與中國有著特殊的情緣,他的傳奇人生就是從中國開始的。
金先生于1920年8月26日出生于朝鮮北部靠近鴨綠江的平安道江界,是家中四男一女中最小的孩子。他在新義州普通高中畢業(yè)后到日本慶應大學留學。1944年1月20日,他回到平壤,被強行占領朝鮮的日軍強征入伍。眼看別的同胞對日軍強行征兵大為不滿,強烈反抗,他卻暗暗感到高興:因為日軍征他入伍到中國打仗,他就有機會脫逃,從而可加入正在中國進行反日活動的韓國政府光復軍。于是他在入伍之前買了指南針、中國地圖、《中國語會話》等。3月29日隊伍開拔到中國的江蘇徐州一帶,金俊燁覺得時機已到,他帶上三個面包、一顆手雷,趁著黑夜冒著生命危險,成功地從日本軍營里逃出,并很快參加了中國政府的抗日游擊隊,受到韓治隆司令的盛情接待;7月24日,他又離開韓治隆部隊從徐州出發(fā),經(jīng)過300多公里路的長途跋涉到達重慶,找到了金九所領導的韓國臨時政府,成為光復軍總司令李青天的副官,為韓國光復軍活動作出巨大貢獻。
西安杜曲對于金先生來說那是個有著特殊意義的地方,因為光復軍在這里活動時,他與當時任韓國臨時政府金九主席辦公室主任兼外交部副部長閔弼鎬的女兒、韓國獨立運動先驅(qū)申圭植的外孫女閔泳珠喜結(jié)良緣。閔泳珠這位家教良好、才氣過人的女子,對輔助金俊燁的事業(yè)發(fā)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在這重大的轉(zhuǎn)折關頭,金俊燁深刻地思考著對于祖國解放以后的重建事業(yè)自己該做些什么。當時可供他選擇的道路有兩條:一條是隨金九主席還國投入政界,另一條是留在中國研讀中國史學,以便將來回國獻身學界,結(jié)果他選擇了后一條路并奉行終身。
1946年2月他在重慶任國立東方語專科學校韓語科專任講師。東方語專從重慶遷到南京之后,他一邊在東方語專執(zhí)教,一邊在南京國立中央大學(現(xiàn)為南京大學)研究生院攻讀中國近代史。1948年夏,他帶領東方語專韓語科楊通方等4名畢業(yè)生到韓國漢城大學留學,當時金先生身患腎結(jié)石正準備手術,但為親自安排這幾名頭次出國的中國學生,他不顧自己的病痛親自帶領他們?nèi)チ顺r半島。1950年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金俊燁與其中的兩位即楊通方和劉仁霖失去了聯(lián)系,在其后的數(shù)十年時間里,金先生常常為此自責:“那時如果我不安排他們留學,至少他們的生命安全可以得到保障。”然而當他1981年訪問美國夏威夷,意外地從夏威夷大學韓國研究所得知楊通方不僅活著,而且成為中國大陸研究韓國史最著名的教授,他竟興奮得“一時眩暈”。不過這對師生的真正見面,卻一直等到1986年。原來楊通方在戰(zhàn)爭期間隨志愿軍回國并被任命為母校東方語專助教,后東方語專并入北京大學東語系,楊通方現(xiàn)為北京大學韓國學中心主任。

金先生先后幫助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山東大學、南京大學、北京語言文化大學、東南大學、遼寧大學、延邊大學等十幾所高校以及中國社科院建立韓國研究機構,還促成韓國國際交流財團建立中韓之間的人員交流、資料饋贈和資助會議的常設性機制。浙江大學的韓國學研究也因此得到了金先生的特別關照,大宇財團提供一筆資金給浙江大學,成立了韓國研究所,金先生還促成他的好友、韓國學術會會員全海宗教授把個人的研究用書全部捐獻給該研究所,建立了“全海宗文庫”。作為浙江大學韓國研究所的顧問,早在15年前研究所創(chuàng)建伊始,他就指導該研究所把浙江境內(nèi)的朝鮮半島相關歷史遺跡作為重點項目進行研究。杭州市內(nèi)的韓國臨時政府相關舊址,讓金俊燁先生傾注了更多的心血。當杭州市政府決定把杭州西子湖畔的湖邊村修建為韓國臨時政府杭州舊址紀念館時,老先生更是抑制不住的激動與感激。2007年金先生再次來杭,當他看到了建成開館的紀念館時,老先生動情地說:“看到這些紀念地,真是人生最大的滿足!我們子孫后代都應該多來看看,國家的獨立,多么來之不易!”
為了中韓友好,金先生來中國訪問已達66次!為了表彰如今已屆88歲的老先生在中韓文化交流方面所作的貢獻,中國教育部授予他“中國語言文化友誼獎”。他是繼泰國詩琳通公主之后,第二位獲此殊榮的外國友好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