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筆者來到杭州城北大運河畔的一所百年老校——杭州市拱墅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學校。走進校園,不時傳來京胡悠揚之聲。這所學校于1989年成立了浙江省兒童業余京劇藝術實驗班,實施京劇教學至今已經18年。18年的“不拋棄,不放棄”,使該校的京劇教育事業取得了斐然的成就和良好的社會效益,受到了家長和社會的普遍認可,也為振興國粹、普及京劇文化寫下了絢麗的篇章。
運河畔誕生梨園新苗
杭州市拱墅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學校的前身是杭州小河小學。1989年在浙江省文化廳、浙江省京昆劇團、省市教育部門的重視與關心下,“浙江省兒童業余京劇藝術實驗班”在該校正式掛牌。學校由此走上了一條“特色興校”——以京劇為特色,促使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改革之路。
在京劇實驗班成立的十多年里,小學員們在原浙江省京劇團退休的國家一級演員馬可久、葉盛華、張洪文老師的細心指導和傳授之下,學得十分刻苦和認真。小學員在較短的時間里便喜歡上了京劇,實驗班的學員很快發展到20多人。每逢周五下午,在校園的音樂室里便不時傳來孩子們京韻悠揚、字正腔圓的演唱。小學員們跟著老師學習了生、旦、凈角色,還學會了現代京劇《沙家浜·智斗》《紅燈記》《海港》以及傳統京劇折子戲《空城計》《鍘美案》《霸王別姬》《七品芝麻官》等10多出曲目。
他們的表演越來越成熟,經常受到廠礦學校、街道社區的邀請,至今已受邀演出100多場。1994年,這個班的徐霓、周園園同學獲全國少兒京劇大賽“新苗獎”;1998年張堯同學獲全國少兒戲曲大賽少兒組銀獎,《霸王別姬》獲全國戲曲小梅花獎二等獎,該校榮獲浙江省98少兒戲曲大賽組織獎。
京劇教育滲透各個學科
杭州拱墅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學校,本著“讓每一個孩子享受幸福、完整、優質的童年教育”的教育理念,將京劇教育滲透到各個學科中。學校成立了校本課程開發小組、校本課程教學指導小組,編寫校本課程方案編撰指南,扎扎實實地推進課堂教學實踐,讓京劇文化蔓延整個校園。他們編寫了《京劇與寫作》《京劇與音樂》《京劇與美術》《京劇與手工》《京劇故事會》《京劇名人講座》等一批校本課程,使全體學生在其他學科學習中,潛移默化地得到京劇文化、京劇藝術的熏陶。
在美術課堂上,老師向學生們展示了一個個神態各異、具有中國特色的京劇臉譜,并介紹京劇臉譜特有的中國戲劇化妝藝術和欣賞價值。同學們在老師的講解之后,對制作京劇臉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在藝術創作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在上語文課時,語文老師把周星馳主演的電影也帶進了課堂,因為周星馳的語言風格有不少借鑒了我國的京劇念白。京劇念白又叫“數板兒”,臺詞類似打油詩、順口溜。同學們上了這一課馬上都比劃上:“鬧鐘一響天下亮,起床洗漱匆匆忙,不吃早飯為哪般,只因上課鈴聲響。”……這一段段自行創編的“數板兒”,使整個課堂充滿了歡聲笑語。學生從京劇的念白中學會了兒歌的創編,并通過對念白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記憶和課文的理解力。《走近活武松》一課,教師通過模仿電視綜藝節目的形式,讓同學觀看蓋叫天故居錄像,并創設一些語文性質的競賽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對蓋叫天這位著名的京劇藝術家有初步的了解,體會蓋叫天對京劇藝術的熱愛以及活到老,學到老、勤學鉆研的精神,使學生們進一步提高了演唱京劇的興趣。
京劇教學不斷創新
學唱京劇折子戲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為了進一步增添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這所學校嘗試創新的教學方法。2000年該校音樂老師葉賀英挑選了《鋤禾》《登鸛雀樓》兩首古詩,請專業人員進行改編讓同學們用京腔來演唱,想不到效果出奇的好。朗朗上口的詞不但京劇班的學員愛唱,而且發展到了全校的學生都愛唱。功夫不負苦心人,改編后的京歌《鋤禾》在孩子們的精心表演下奪得拱墅區藝術節的第一名。
2002年,葉賀英老師把《鷸蚌相爭》這個成語故事改編成一個京劇課本劇。在課堂上讓同學們分別穿上與角色相匹配的服裝扮演著老翁、河蚌和鷸的角色,并用京腔韻味來說唱里面的臺詞。這個劇目使臺下的學生在接受《鷸蚌相爭》寓意的同時,也得到京劇文化知識的熏陶,激發了求知欲,為該校京劇教學嘗試走出了一條新路。
處處彰顯京劇特色
今年新學期開學前夕,教育部宣布將于今年3月到明年7月在全國10省市中小學開展京劇進課堂試點。杭州拱墅教師進修附屬學校被列入浙江省“京劇進課堂”22所試點學校之一。校長周建仁對筆者說,這是我校發展教育事業的一大契機。為了突出學校的京劇辦學特色,學校已經著手考慮在校徽設計上融入京劇元素;在學校大樓外墻的裝飾上凸顯京劇文化;將在教學大樓的一、二層走廊上建設京劇長廊,彰顯京劇特色;學校還將建100多平方米的京劇特色活動室,以置放服飾、器樂、舞臺燈光。在京劇師資建設上,附屬學校將采用“引進+自培+借力”相結合的方式,著手引進數名京劇專業教師加入教師隊伍;將有潛力的音樂老師送出去學習,培訓若干名對京劇有研究的、能教會唱的教師;并借助浙江省京昆劇團以及票友的力量,培育學校梨園新苗,以此大力推進學校京劇文化的建設,讓京劇藝術綻放生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