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長領著六歲的兒子在“花鳥魚蟲”市場逛了好一陣子,末了,小家伙相中了兩條金魚:一條黑色,一條紅色。
賣魚人說,那黑的叫烏金獅頭,紅的叫紅玉錦鯉;可鄉長兒子卻稱呼它們:黑魚,紅魚。
自從魚缸里來了黑魚、紅魚,小家伙總喜歡把那大腦袋瓜往魚缸的玻璃面上湊。
紅魚特活潑,一會兒到缸底的水草中嬉戲,一會兒往水面上吐出幾個氣泡,一會兒在假山前徜徉,一會兒跟其他魚來個親密接觸……也許它頭上沒長出奇異的皇冠,身體沒變異成美麗的球狀,尾巴也沒有夸大成飄逸的綢帶,因而游起來顯得很有力。
鄉長兒子很喜歡紅魚,總為紅魚拍疼了那胖胖的小手。
黑魚特文靜,總是靜靜地待在一個地方,很少活動。它頭上有黑葡萄攢成的烏金皇冠,身體儼然一墨色圓球,更奇異的是那尾巴,黑絲帶般漂在水中,煞是壯觀。
鄉長兒子也喜歡黑魚,總為黑魚忽閃著那雙亮晶晶的眼睛。
鄉長的兒子喜歡看魚,更喜歡喂魚。他的家里有好多好多精美的魚食兒。
一把把五顏六色的魚食兒被小家伙撒入水中,慢慢兒浸濕,既而便飄悠悠沉入水底。紅魚依然在水中來回游弋著,面對這些“精美食品”卻視而不見;黑魚依然在水底靜靜地待著,面前的美味佳肴,它狠命地吞噬著,那張漂亮的黑嘴幾乎沒有停下過。
鄉長家經常來客人,他們總是大包小包地提著。
“爸爸,那紅魚一會兒(游到)這里,一會兒(游到)那里,可歡騰了;可那黑魚動也不動,光知道吃食兒。”
“哈哈,兒子,紅魚它憨呀,這里那里的,可就是找不到食兒;你看黑魚多聰明,不用費力氣,就能吃上香噴噴的食兒。”
“爸爸,紅魚不是找食兒,是找朋友。”
“傻孩子,哪有不貪食兒的魚?它找不到食兒。”
“不是!是找……”
兒子要和爸爸爭論,可急促的門鈴聲響了起來。
客人走后,兒子又湊到了爸爸面前。
“爸爸,黑魚總是吃食兒,可紅魚很少吃食兒。”
“紅魚不吃食兒,你看它就變成了瘦瘦的長長的樣子;黑魚多吃食兒,就變成了胖胖的圓圓的樣子。你看黑魚胖胖的圓圓的烏黑發亮,多美呀!”
“可它游得不快,也沒有又紅又亮的鱗……”
兒子還要和爸爸爭論,可急促的門鈴聲又響了起來。
又一撥客人走后,兒子又問:
“爸爸,紅魚有好多好多朋友,可黑魚一個也沒有。”
“你怎么知道的?”
“它總是和其他魚做游戲,黑魚一次也沒有。”
“傻孩子,哪是什么游戲?那是它們在爭食兒……”
鄉長話沒說完,門鈴又響了。
鄉長是送走最后一撥客人才聽到兒子哭聲的。
“嗚嗚——嗚嗚——”
“怎么了,兒子?”鄉長急切地問。
“黑魚死了,我的黑魚死了……”
“傻孩子,你整天喂那么多食兒,黑魚能不撐死?”手托著一個厚厚紙包的鄉長笑吟吟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