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是我國西南邊陲的一個省份,很久以前就聽說那里民族眾多,山川秀美,鳥語花香,色彩斑斕。雖不能至,但心向往之。機會終于來了,在這北方已進入寒氣襲人的初冬時節,我有幸隨旅行團踏上了云南這片春意盎然,令人心馳神往的土地。當旅行大巴穿行在崇山峻嶺之中,那大片大片的綠色透過車窗向你撲面而來,溫柔而不灼人的陽光灑在你的身上和心里,長途飛行的旅途勞頓早已忘之腦后,整個人沉浸在無邊的幸福之中,思緒也跟著飛揚起來。“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當年清初平西王吳三桂統治下的這片土地,山河依舊,卻早已是人民當家做主,換了人間。
云南之旅的第一站是游覽九鄉溶洞,歷經千百年形成的鐘乳石,造型各異、千奇百怪,大自然這個造物主的鬼斧神工令人嘆為觀止。加之洞內有河流奔涌,瀑布落差形成的巨大響聲四處回蕩,震撼人心,蔚為壯觀。聽導游講洞內還有很長一段險峻曲折的道路要走,自己有些畏懼了,因為腿腳有些發酸發軟了,但一想到古人說的“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便只顧向前了。石林屬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世界自然遺產,久聞大名,如今一見果然名不虛傳,千峰競秀,直插云天,氣象萬千,沒有樹木映襯相伴,倒更平添了一種雄渾剛健孤獨之美。
第二天經過了幾個小時的車程和美好的期待,我們又抵達了金庸先生筆下提到的大理古城, 親眼看到了蒼山的偉岸和洱海的浩渺,領略了崇圣寺三塔的雄姿,認真細致不留死角地參觀了一座典型的白族大戶人家的民居宅院,并欣賞了精彩的白族歌舞表演三道茶,先苦后甜再回味,這是白族人民獻給客人的三道茶的滋味,也是我們每個人人生的歷程和總結啊!
從大理去往麗江的途中,隨著地勢的不斷升高,道路兩旁的山頂始終被云霧繚繞籠罩,景色美不勝收,宛如仙境,使人心曠神怡,不知道那山頂的白云里面有沒有住著神仙。四方街是麗江古城的中心,也是最熱鬧的地方,在那的廣場上當地納西族的婦女們圍成圓圈跳著叫不上名字的舞蹈,她們的臉上沒有我們意料之中的歡樂,有的只是祥和寧靜,顯示著她們視富貴于浮云的從容淡定和與世無爭。因為以前在電視中曾看到麗江的居民院落收拾得古色古香,精巧雅致,所以在古城的巷道中閑逛時,就懷著好奇走進了一家宅院,但一進院子,吸引我的并不是滿院的花草盆景,卻看到一個留著馬尾辮,比我年齡小幾歲的年輕人,抱著吉他坐在屋檐下自彈自唱著一首以前不曾聽過,但非常動聽的歌曲,我呆呆地立在那里,完全被歌聲所陶醉,而那專注于彈唱的兄弟卻對面前的我不屑一顧,連眼皮都沒抬一下,他的手指和歌聲依然配合得那么完美,此時此刻的我真的不想離開麗江了。我多想在此地尋一處棲息之所,種一庭花草,在院子中擺一個大大的魚缸,放一把躺椅,再捧上一本書,讓悠閑的時光在書頁的翻動中慢慢流淌,這又何嘗不是人生的一種美。晚飯的時間到了,和幾個哥們精心挑選了一家露天餐館坐下來,一邊是小橋流水,紅燈綠樹,一邊是亭臺樓閣,雕梁畫棟,景致不錯。隨意要了幾瓶啤酒和幾碟小菜,其實吃什么對我們來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追求一種意境,感受一種氛圍,正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山水之間”。在進餐的過程中,有幾個游客在小河的對岸給我們拍照,可能他們覺得我們給靜態的建筑增加了一絲的動態之美,把我們也當成一道風景了。
經過了一番推杯換盞、開懷暢飲之后,我們盡歡而散。想到初次來麗江,想買一點紀念品帶回去,留下美好回憶,走到一家納西人開的書畫店,里面有一幅字畫上面只寫了兩個字,后一個是漢字的“家”,前一個字不認識,納西老板告訴我是納西語中的“一”字,之所以這樣寫是要說明漢族人和納西族人親如一家的含義,我沒有想到在這樣一個邊遠小鎮中的一個平凡的人會有如此情懷。民族團結我想應該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方面吧,讓我們都像納西老板一樣,為構建和諧社會在心里留有一份美好的祝愿,在行動上盡一份力量吧。
云南全省共有51個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異彩紛呈,個別少數民族中流行著婦女下田做農活的習俗,一路走來經常看到少數民族婦女在田間忙碌的身影,她們用并不寬厚的肩膀和并不粗壯的腰桿支撐著自己的家庭,讓我感動。在大理游覽一個湖的時候,遇到了一位六十七歲撐船的老大娘,她一邊忙著撐船一邊和我們談笑風生,看不到一絲的疲憊和倦怠,撐船的動作既用力又有條不紊,歲月的滄桑一點也沒有磨滅掉她的勤勞樸實和善良,上了年紀的她依然為了每月微薄的收入,快樂地撐船,歡樂地生活,享受美好人生。
彩云之南,山美水美人更美,風景這邊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