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我的村莊美不美,遠距離地看,那可是相當美。村莊背依座小山,面對一堵山,兩山中間是禾田,一條無名小河禾田間穿,四個池塘連成環,村東池塘邊是竹林,村西山坡之上是桃園,村民與世無爭,和諧幽靜,整個一幅典型的中國山水畫樣板。
要問我愛不愛我的村莊,我怎么能不愛,要說不愛,那是沒良心,要問我想不想回村里,我也得說實話,我不想回,要違心地說自己想回村里,那是騙人的瞎話。為什么啊,沒心沒肺啊?說實話,村里太窮,生活太苦。
村里人一個個都外出打工,都想脫離村莊,過上城里人的生活,那種世人都想得到的高貴的生活。村里人砸鍋賣鐵,送孩子求學,臨走時叮囑孩子,好好上學,將來到大城市里工作生活,寧當城市狗莫回鄉下當農民,男孩子要娶城里白白嫩嫩的媳婦,在城里當官兒,在里掙大錢,享大富大貴,回鄉下風光;女孩子要離開窮窩,要嫁在城里,過沒風吹雨打,漂漂亮亮的悠閑生活。每年城鄉之間有規律的“打工潮”遷徙,讓我們感覺到這些人既想擁有城市,而又不敢放棄鄉村。
我雖然對城市生活也不太習慣,但對農村的生活習慣更是沒有辦法習慣。農村傳統思想濃厚,講究的是鄉情鄉音,變腔變調者,對他們來說,那已經是脫離他們那個群體的人,你想回歸,還沒人要呢,回歸不了了。而像我這種在城市混了多年的人會突然發現,原來自己的多年奮斗結果,只是剛剛離開鄉村,在城市落個腳而已,連個正宗城市人最低水平還不如,經常會兩面不討好,正宗城市人說你土;正宗鄉下人說你拽,有點“邯鄲學步”的味道。就連七歲的兒子都說,我的家在他農村爺爺那兒,他媽媽的家在他姥姥那兒,這兒是他這個小人兒的家。
城里人和鄉下人,有意無意有一種不信任感,或者是相互看不起。城里人看不起鄉下人沒文化,不講究衛生,說鄉下土里土氣;鄉下人看不起城里人太講究錢,啥事兒也會干,個個坐在辦公室里,人人嫩皮兒嫩肉的,吃不得一點苦,買棵大白菜,還要給菜編個號。城市里靠的是契約生存,買房、結婚、做生意,先簽合約,講究信任。而農村則是靠世俗的聲譽影響人,講究臉面,所以事實婚姻大都發生在鄉村里,村里的買賣根本沒有必要簽訂這合同那合約的。村里人把城市之中,這種契約,看作是城里人與人之間不信任,所以鄉下人很少直接與城里人打交道的,打交道也是通過中間人的。而許多從農村里出來的年輕人,怕失去農村這塊世俗,所以在城市談戀愛,回老家結婚者,就成為鄉村與城市之間的一道風景。許多城市老人離世之前,也都要求回到鄉下,即使自己不要求,老人的后人們也會把喪事拿到鄉下去辦理,原因很簡單,鄉下世俗人情可畏,死了不回鄉下,靈魂怎么安息,怎么落葉歸根啊。
沒法再回到村里,因為城鄉二元分割大背景決定,城市與農村之間有一道深深不可逾越的鴻溝,橫在你我面前,來到了城市,你只能向前,向前,再向前,不要想著再回到鄉下,村里人會看不起你的,他們要求是好兒女志四方;正宗城市人也會看不起你的,說你小農意識嚴重。
我的村莊,我的城市,我們再也不能從心理上真正回到鄉村了,只能在城鄉間徘徊、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