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說:青春的時候,知覺醒著,智慧睡著。
結合自身,覺得實在是十二分的貼切。
我是個遲悟的孩子,雖然自己有幸出生在能夠自由選擇的時代,但是時代并沒有傳授選擇的智慧。單純、天真而又簡單的性格也注定了心理的成熟將是個非常緩慢的進程,當自己有意識地拼命壓制本性,努力使自身的行為與整個社會的主流要求更加合宜的時候,存在本性之內的性格和由外在學來的東西經常相互間沖突,激烈的思想斗爭又使自己常常陷入茫然和痛苦。
酷暑的炎熱讓自己原本浮躁的心更加沉淀不下來,一直以來骨子里都認為:當自己還沒有足夠強的分辨力、判斷力的時候,過早地接觸老莊哲學無疑是對青年人的一種蠱惑,它只會讓人更加迷失和混亂。所以就十分偏執地想:儒道兩家是不可調和的一對。
直至遇到于丹老師的《莊子心得》,它是一劑清涼消暑帖,深刻的道理假托樸實的故事和寓言娓娓道來,生動的語言簡單而又結合現實,亦如徐徐涼風撫平內心一條條褶皺,不知不覺中嘴角始終洋溢著一絲會心的微笑,內心竟然是無與倫比的柔軟和舒坦。
她的語錄:
生命要有所堅持,而生存可以隨遇而安。
絢爛至極而歸于平淡,我們的心淡然處之,很多事情就能持久。
人生有涯,淡泊為大。
做一個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去化解缺憾。
錦上添花是給別人看的,雪中送炭是給自己的。
我終于找到心中久郁之塊壘的癥結所在:漫長時間主宰著的道不清說不明的心有所累是因為物欲浮華迷惑了自己,是因為整個社會道德價值取向的急功近利羈絆了自己,所以當自己很容易被外物暗示、影響甚至左右的時候,內心是沒有建構起一套牢固的屬于自己的價值體系的。
于丹老師的《莊子心得》,讓自己徹底改變了原先偏執的想法:儒道之間自有契合點,內外之間亦可以保持平衡,遵循莊子逍遙游的心態,傾聽內心真實的呼聲和愿望,是可以氣定神閑的,生活也同樣可以是淡定和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