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吃膩了大魚大肉的人們,盯上了野味。于是,各種野味登堂入室,成了人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早春的薺菜、苦菜;秋天的螞蚱、豆蟲;山上的蝎子、蛇、山雞、兔子,以及青蛙、麻雀;林中的幼蟬等等便成了人們采摘、捕獲的對象啦。就連菜市上或集市上也能見到這些野味的身影。在吃野味方面,我也是個不甘落伍者。
每當春末夏初的時候,我最感興趣的一件事,當屬在林中捉幼蟬啦。當第一只蟬在樹上亮開歌喉后,夜晚城市道路兩旁的楊柳樹下或人工林里便會出現我們這些捕蟬者們樂此不疲的身影,至午夜仍有秉手電在樹旁流連忘返的人們。那些剛從土里拱出來的或爬上樹的幼蟬極少能逃脫我們掌心。有些藏于土中的幼蟬也厄運難逃,被我們用樹枝或鐵器挖將出來,成了我們餐盤中的美味佳肴。
一個朋友說,有資料介紹,幼蟬含有豐富蛋白質和一些人體必須的營養成分和微量元素,其一只的營養價值遠比一只雞蛋要高。此言也許夸張,但油炸幼蟬的香酥可口卻是人們共識的。而且大小飯店皆有這道野味菜,名曰炸金蟬等名目……另外,我還發現超市也出售這種金蟬罐頭。
仲夏的一個正午,悶熱難當,不能入眠,我索性在樹下乘涼。沒有一絲的風,樹葉像布景一樣紋絲不動。突然,一陣刺耳的響聲在我頭頂炸響,打破了正午的安靜。我仰臉望去,透過密匝的楊樹葉子,隱約看見一只蟬在樹梢鼓噪,聲音嘶啞、哀怨、悲涼,像在訴說什么不幸和冤屈似的……我不理解,這本該美妙、悅耳的蟬鳴,為什么唱出了悲戚、蒼涼且又如泣如訴的音調?我心頭緊縮,并暗升了一種深深的愧疚。
童年的往事驀然浮現眼前:也是仲夏季節,我們這幫沒有午睡習慣的野小子們,跑到樹林子里面瘋玩。林中的每棵樹上都有數只鼓噪的蟬,真是萬樹齊鳴,聲勢熱烈。它們歌詠比賽似的以樹為單位,你方唱罷我登臺。你有“長笛”的清脆,我有“和奏”的共鳴,你“獨唱”的聲情并茂,我們“合唱”的此起彼伏……鳴唱不絕于耳,枯燥、乏味的夏日被它們唱出了情趣,唱出了色彩,唱出了涼爽……于是,冒著被馬踹的危險拽一根細馬尾或吞一口麥粒,嚼一塊面筋用竹竿小心翼翼地到樹上去捕獲它們,然后貼在耳上讓鳴叫震耳發聵,盡興后再把它們拋向空中,放飛歸樹。
童年時候的蟬似乎比現在要多得多,而現在的蟬又似乎特別的少,不知她們都飛到哪去啦?
樹上的孤蟬終于停止了“哭泣”,像倦累了似的,院子里又恢復了安靜。我感到了一種壓抑,一種郁悶,一種懺悔……有種透不過氣來的感覺。還好,孤蟬歇息了一會兒后,又驀然鳴唱了起來。這次,它的嗓音沒了哭腔,我的心這才感覺輕松了些,并長長地舒了口氣。
從此以后,我再不敢捕蟬啦,也勸告我的朋友們、親戚們不要再捕蟬啦。而且,從此以后到飯店里我再也不點炸金蟬這道菜啦,別人點我也會堅決制止。我怕再聽到院內樹上那孤蟬的泣訴,更怕有一天這些夏天的精靈們的精湛歌喉會絕響……其實,蟬也是我們的朋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