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諺語,叫做“春天孩兒面,一天變三變”。春季,大地回暖,萬物更新,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然而,由于這個季節溫差懸殊,也是各種疾病的多發季節,稍不注意,就會引發新病或舊病發作。歷代養生家都認為,春天人體陽氣開發,與春之陽氣相應。《黃帝內經》中記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養生原則,長期以來,它對人們養生防病、抗老防衰起著重要作用。
順應氣候以養陽春季是一年之中冷暖空氣交匯最頻繁的季節,乍暖乍寒,氣候多變。所以要順應氣候,注意防寒保暖,不使陽氣受遏,“春捂秋凍”就是順應氣候的養生保健經驗。由于春季氣溫變化較大,加上人們已穿了一冬的棉衣,代謝功能較弱,不能迅速調節體溫。如果衣著單薄,稍有疏忽就易感染疾病。老年人腎虧脾弱陽氣不足,更應注意防寒保暖,適時增減衣物。
注意飲食以養陽春季膳食食譜應貫徹“少酸增甘”的原則。中醫認為,脾胃是后天之本,人體氣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氣健壯,人可延年益壽。而春天是肝旺之時,多食酸性食物會使肝火偏亢,損傷脾胃。所以,應多吃一些性味甘平,且富含蛋白質、糖類、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蜂蜜、豆制品、新鮮蔬萊、水果等,這樣可以強身補虛、發寒散邪、扶助陽氣。
調節情志以養陽五行學說中,肝屬木,與春相應,主開發,喜暢達疏泄而惡抑郁。所以,養肝首先是調節情志,振作精神,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不良的心理情緒易導致肝氣郁滯不暢,使精神內分泌功能紊亂,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發精神病、肝病、心腦血管病、感染性疾病。因此,春天要擺脫氣候帶來的情緒變換,從精神上盡快適應環境變化,調整好自身的精神狀態,以便肝木堅實,自然能起到養生防病、延年益壽的作用。
適當運動以養陽生命在于運動,春季更宜通過各種有益的運動,以活動筋骨、暢達氣血、養護陽氣。一般來說,可根據不同年齡、性別及身體狀況選擇適當運動讓身體雖勞不倦,肌膚微出汗為宜。基于這個道理,有人提倡春日宜“夜臥早起,廣步于庭,披發緩行”。其中的“緩行”,就是指小運動量的鍛煉。不同層次的人,可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堅持戶外活動,就可提高肌體的抗病能力,預防疾病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