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表示,預計在2006-2010年間,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的總產值將以平均每年8%的速度增長,同時預計到2010年,中國印刷工業總產值可望達到4400億元人民幣的水平。]
印刷業產值超4000億
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了新聞出版的稅收優惠政策,如國家對印刷企業作為“圖書、報紙、雜志等文化產品”的生產者給予的增值稅優惠政策、音像制品和電子出版物的增值稅稅率由17%下調至13%、重要黨報黨刊及部分印刷制作業務增值稅先征后退、基層新華書店和農村供銷社免征增值稅等,這些政策的出臺,充分體現了國家對新聞出版業的大力扶植。日前,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表示,預計在2006-2010年間,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的總產值將以平均每年8%的速度增長,同時預計到2010年,中國印刷工業總產值可望達到4400億元人民幣的水平。
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亦預計會在未來5年將泛珠三角地區、長三角地區,以及環渤海經濟區建成具特色的印刷基地,并會推動印刷數字、網絡化進程、研制先進高效的印刷技術裝備,并致力培育一批具國際競爭力的骨干印刷企業。
國家新聞出版署印刷管理復制司毛士彤稱目前我國有注冊印刷企業99787家,從業人數為340.5萬人,年產值已經超過4000億元人民幣,占到國家GDP總值的2.2%左右,成為我國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但中國印刷設備及器材協會副秘書長李琛先生也指出,雖然我國印刷行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中低檔生產能力過剩,低價惡性競爭激烈,而高端生產能力不足,目前我國還只是印刷大國,而不是印刷強國。我國印刷行業要想進一步加速發展,加強參與競爭的能力,提高創新能力是硬道理,是發展的核心戰略。
是否會成為世界印刷工廠?
曾經印刷過哈利波特叢書和《時代》雜志的加拿大印刷公司的負責人RemiMarcoux感觸頗深的談到:“中國印刷廠的最大優勢就是價格低廉。比如說,他們的一個印刷操作人員每年能掙1000美元,但他所創造的銷售額竟高達6萬美元。
那么,中國會成為世界的印刷工廠嗎?從某些角度來看,它已經成為了世界的印刷工廠:從大金工業株式會社的空調到戴爾公司的個人電腦再到每一件銷售品的使用手冊等,世界上有越來越多的消費品是在中國南部完成印刷的,而且這些產品大多是在同一個區域內進行裝配的。
作為北美地區最大的印刷企業,美國當納利兄弟公司就于2002年成立了屬于自己的印刷工廠。現在,這家工廠能為全世界的出版社提供在中國進行勞動密集型活件的加工的選項。很多客戶,例如《世界書籍百科全書》的出版商世界圖書公司就很喜歡在中國印刷,因為這樣可以減少把產品送到亞太地區的客戶手中的成本。
550億美元
目前,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資金紛紛涌向中國:據摩根大通銀行預測,中國企業今年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價值將高達550億美元。
大量的中國IPO(公開發行股票)需要人們印刷數百萬份申請表以及5000到500萬份說明戶。中國工商銀行于去年十月在香港和中國同時上市,當時它們發布了一份長達656頁的英文說明書和一份369業的中文要約文件。
完成如此復雜和時間緊迫的印刷項目需要印刷廠具備一定的生產規模,而金融印刷也需要配備精良的客戶服務,這些都是中國的小型印刷所不能提供的。
這正是像新加坡金融印刷廠Xpress控股有限公司的首席運營官K.K.Fong這樣的投資者所最為看重的一點。
通過采取這種模式,Xpress公司已經控制了中國75%的金融研究印刷市場。它的客戶中有瑞士聯合銀行集團和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等這樣大型的金融機構。
Xpress公司的首席執行官SamChongKeen認為:在整個印刷價值鏈中,中國最需要加強的就是文檔印刷以前的那個生產階段,這也是利潤的真正所在。
當然,現在讓一家位于中國的印刷廠來為美國客戶印刷幾百本暢銷書,顯然是不具備商業價值的,但是如果技術和運輸成本能夠持續下降,中國在勞動成本上的優勢就會在整個印刷業中凸現出來,就像它們在其他領域中所表現的那樣。
(青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