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許多吸煙的男性和一些愛美的女性都把洗牙當做一種生活習慣,洗牙作為一種流行風尚逐漸被很多人所接受。
洗牙可減輕牙齦炎
所謂“洗牙”,在醫學上被稱之為“潔治”,屬于一種醫療手段,但現在逐漸被列入牙齒美容的行列。專家指出,健康的成年人每年都應該洗牙。
據專家介紹,牙齦具有特殊的組織結構,牙齦與牙齒之間并不是完全閉合的,中間存在一定的縫隙,醫學上稱為“齦溝”,日常的刷牙不能徹底地清除齦溝內附著的菌斑、牙石和積存的食物殘渣等,況且很多人的刷牙習慣也不夠正確,更增加了口腔殘存異物和附著牙菌斑的幾率。
通過超聲波洗牙可以有效地清除牙菌斑、牙結石等口腔異物,并能預防口腔疾病,減輕牙齦炎、牙周炎的癥狀。洗牙可以治療牙齦炎,并且是治療牙周炎的第一個步驟。
醫療機構方可洗牙
不過,專家提醒,洗牙必須在正規的專業的醫療機構進行。如果選擇洗牙的機構不夠正規,其洗牙器械消毒不夠徹底,很容易導致交叉感染,而導致消費者被傳染上一些血液疾病。
洗牙者一般可根據牙周病情的輕重程度分別選擇:社區醫院口腔科、綜合醫院口腔科、口腔專科醫院等進行。使用超聲波洗牙后,牙齒表面還會殘留非常細小的牙石和色素,形成牙齒的粗糙面,通常專業的口腔醫院或門診的醫生都會詢問患者是否需要做拋光處理,通過拋光可恢復牙齒表面的光滑。通過洗牙洗掉牙石后,有些患者的牙齒對冷、熱刺激敏感,一般情況下這些癥狀在洗牙后一星期左右會自動消失,如果沒有消失可選用一些抗敏感的牙膏,使用后會有所改善。
常見護齒三大誤區
牙齒伴隨我們度過了生命中的每一天,雖然人們一向比較關注“護齒”的話題,不過專家指出,人們在愛牙護牙上的認識仍存在不少誤區。
誤區一:“蟲牙”只與吃糖多少有關
有的家長帶孩子看牙醫的時候很疑惑:我一直在控制孩子吃糖,給孩子吃的糖都是有數的,怎么孩子還是有好幾顆蟲牙呢?
其實,吃糖多容易患齲齒(俗稱“蟲牙”)這是眾所周知的,但說起齲齒和吃糖的關系,關鍵不是孩子吃了多少糖,而是吃糖的頻率,也就是說吃糖的頻率比數量更重要。如一天讓孩子吃3次糖、每次吃一顆,對牙齒的損害就比一天只讓孩子吃一次糖、一次吃3顆要大得多,孩子更容易患齲齒,這是因為一天里孩子的牙齒要承受三次糖分的侵蝕。因此如果孩子喜歡吃糖,在數量上可以多吃一點,但在頻率上家長一定盡量控制好。
誤區二:刷牙越用力越好
專家指出,刷牙不是越用力越好,關鍵是牙齒的各個部位都要刷到,每次刷牙要刷3分鐘或更長的時間,而且要將刷毛與牙面成45度角,轉動刷頭,盡最大的可能把每一顆牙齒都刷到,讓牙刷在上下牙列面間來回移動,以清除深處的殘垢。
另外,很多人刷牙時還容易忽略下牙前側部位,這個部位因為與舌尖接觸,容易有唾液沉積,因此更容易產生結石,所以刷牙時一定要刷到。
誤區三:洗牙次數越多越好
專家提醒,洗牙好處雖多但不宜過頻。正常人洗牙的次數應該是1~2次/年。半年內患心梗或腦卒中患者、孕婦、有血液病的患者、高血壓未控制的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患者等不宜洗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