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下久了時常會有這樣的感嘆:贏一盤棋實在太不容易了,從布局到中盤再到收官,一步都松懈不得。有時即使棋局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進行下去也會發現形勢危殆——預見性和判斷力不足。累啊,一盤棋多的要下300余手,絕頂高手也難以保證每一手都毫無瑕疵,所以從頭至尾一帆風順的棋很罕見,棋手都會經常面對難局。
遇到難局怎么辦?當然不能就此認輸,要絞盡腦汁尋求突破。無數名局就是逆轉之局,有的明顯,有的微妙,細品起來無不蕩氣回腸。這次我們就來看一盤從困厄局面中頑強脫身的對局,“騰風”執黑vs“飛奔”,兩位對局者都具有職業水準,至于是職業棋手還是沖段少年就不“完全揭秘”了,大家在棋局中感受他們的朝氣與實力吧。整盤棋自布局起就一直爭奪激烈,各個階段都有值得我們仔細探討的問題,我們會分期詳細研究,以期領會棋局的精華所在。
布局的玄機
黑5掛一下后回到左邊7位單關守角,左邊形成很有力感的布陣,近來許多職業高手和業余強豪喜歡采用。白8分投常見之手,但黑9從這邊逼少見——
圄一:一般高手對局中黑1都是從這邊逼,白2拆二后,黑3、5采取高壓手法立即定型。白12是穩妥之策,黑13從上邊展開,白大致從14位侵入。大約三年前,李昌鎬在農心杯和春蘭杯決賽這樣的重要關頭屢次使用這樣的戰法,效果良好,一時風靡。
對于圖一,多數高手的判斷是黑棋充分,不過也有人覺得白棋形狀非常扎實,沒什么不好,這就是仁智之閫的事情了。現在很多棋手不甘心圖一白12穩健的退,開發出新手法來——
圖二:今年晚報杯決賽范蘊若與國宇征之戰出現相似局面,黑1退時,白2先在黑單關角里面點一下,黑3擋,白4先手一壓,然后搶到上邊的6位拆邊,白速度較快。
圖三:前圖黑5強硬的扳沒有成算,白6跳補,黑7靠是緊湊的一手,但白8從角上往外沖,黑棋為難。
大約是對圖二的定型有所不滿,實戰黑棋求變,黑9從下邊逼過來。不過這樣一來,黑7單關守角的位置就不如小飛了。白10掛角,以下又是一個邊角常見定型。白18很多時候會直接出動左邊一子——
圖四:白1立即出動也可行。黑2、4是棋形,白5靠是一種騰挪手法,7、9、11常見整形手筋。黑14壓,走厚,白15再走到下邊。這個圖左邊先定型,是另一種格局,優劣與實戰不明。
圖五:白1跳是不完全定型的思路,保留更多變化。黑2從天上飛攻方向正確,白3碰在黑角上騰挪,也是白可戰的局面。
白18先占下邊仍是想使局面更加多元,黑19從左下角拆兼逼是此刻的正確選擇,白20如果再跳起就會顯得落空了——
圖六:白1跳姿態漂亮。但黑2托角,到白13可以先手活角,然后回到左邊極大的黑14壓,黑棋充分。
所以實戰白20先尖頂,將黑棋掛角一子走重,然后再22位逼住進行攻擊。黑23尖是棋形,白24防止黑飛刺,不過走在左一路跳的位置或許更好。26、28扳粘機敏,鞏固了角地,但也使得黑棋加強,下邊白棋變弱。黑31應該直接反攻——
圖七:黑1是要點,白棋被點中要害,頓覺局促。
黑31、33是想先加強一下自身,不過有些一廂情愿,白32、34失機——
圖八:白1在三路先手爬一下,然后搶占3位的要點,下邊兒子形狀舒展,是白棋開闊的局面。
實戰自有些貪實地,被黑還是搶到了35位,可以說此手一出,白棋已經陷入了被動。白36雖然顯得薄弱也只得如此,黑37是覺得已經主動權在握的悠然選擇——
圖九:黑1壓住左邊白一子極大,白棋對右下黑棋并無嚴厲攻擊手段,黑棋左邊的大片實地分外引人注目。
白38出動左邊一子也是無奈的選擇,此刻顧不上下邊白棋尚弱,可能會被黑棋纏繞了。黑41補斷方向正確——
圖十:黑1這邊跳想護住左下的空,也是一種思路。白2、4沖斷后制住黑中間一子,兩塊白棋基本聯絡,都已無被攻擊之憂,黑不如實戰結果。
白42跳時,黑43壓回厚實。至此,布局已經完全結束,下邊白棋首先需要考慮的是如何侵入黑棋左下陣地。激烈而精彩紛呈的中盤戰斗即將打響,左下角的種種攻防我們將在下一期細細為大家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