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物種的產生,是大自然億萬年的造化,而一個物種被消滅后,卻是“萬能”的人類窮極努力也難以再造的。
第一次聽人講熊掌,還是在插隊的年代。一起下鄉的一位知青其父母在文革前派駐中國駐法大使館。法國是與中國建交較早的西方國家,那時聯絡友人的方式之---就是傳統的中國美食。據那位同學說,每當熊掌上桌時,常引來法國朋友的嘖嘖稱奇,說只有中國人才懂得如此烹制和如此享用。
那是一個物質和精神都相當匱乏的年代,豬肉燉粉條和羊肉餡餃子已是知青們向往的美食,我們從未饞過熊掌,也無從想象它的滋味。
時間進入21世紀,飲食文化有了長足發展,各種各樣的美食已進入尋常百姓的餐桌。但同時,隨著生態危機頻發,環境意識也逐漸普及,作為一種保護動物,熊不允許被隨意獵殺,熊掌更上了餐桌的“黑名單”。
那天聚會,一位朋友談起不久前的南方之行,接待方為了表示隆重,特意在接風宴上了一道十分稀有的熊掌。
據他說,因熊掌的制作過程十分復雜,要提前兩三天就開始準備,僅上火烹制就要24小時。這期間有時還要派親信監制,為的是防止制作過程中被以品嘗為名而有所損失。
有人問:熊掌味道如何?
朋友說:果然好吃,尤以熊常用舌舔的那只熊掌其趾間角質狀的東西最為寶貴,不僅味道鮮美,且極富營養。
這番告白立刻引來抨擊,有人氣憤地說,你不僅不應當食用,而應當大義凜然地罷宴。
這位朋友一臉尷尬,辯解說自己并非高官,對方以熊掌招待只是出于尊重,并無任何所求。再說,菜已做好,不吃也是浪費。即使真的拉下臉來罷宴,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嗚呼哀哉!
中國人講究美食,近年來美食文化亦大行其道,單說那些過去只能聽聽的魚翅宴已遍及大大小小的餐館。坦白說,我亦吃過幾次魚翅,并未覺出有太特殊的美味。每次這道菜捧上餐桌,總會聽到席間有人疑疑惑惑地說:很像粉絲。
中國人吃魚翅的傳統由來已久,當然這種享受在過去只限于極少數有錢人。我對魚翅的營養價值沒有研究,但在脂肪肝、糖尿病和高血脂成為流行病的當下’對于許多人來說,疾病起因于吃得太多太好,大概并不錯。
我在電視中看過切割魚翅的血腥畫面。當鯊魚被拖上甲板后,用利刃活生生將其背上的魚翅割下,再將鯊魚血淋淋推入大海,其場面之殘忍令人心悸。失去了魚翅的鯊魚在海中無法繼續存活,或者慢慢死掉,或被其他魚類吃掉。中國是魚翅的進口大國,鯊魚這·海中之霸也因此而數量銳減,其未來的命運堪憂。 我自此不再吃魚翅。 由鯊魚又想起老虎。那曾是多么威猛的獸中之王,現在亦面臨著滅絕的命運。不久前一張周姓農民的照片之所以引起強烈關注,也和老虎這個物種的稀缺及國人的期盼有關?,F今除了蒼蠅、蚊子、老鼠、蟑螂等,龐大的動物幾乎都不是人類的對手。根據科學家的報告,近幾十年許多珍貴動植物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一個物種的產生,是大自然億萬年的造化,而一個物種被消滅后,卻是“萬能”的人類窮極努力也難以再造的。
我看到過一份資料,東北的一個虎園為挽救老虎,成功地養殖數百只虎,然而煩惱也跟著來了,幾年來虎園陸續死亡一百多只虎。眾所周知,虎骨有極高的藥用價值,虎皮更是皮革中的極品?;@為冷凍死虎,每年的花費就達一百多萬元,這使管理者不堪重負。于是他們呼吁有關方面放寬限制,允許將死老虎有效利用,也使虎園得以良性運轉。
我很同情他們,但我不贊成政策上的任何松動。幾年前,非洲曾將走私的數噸象牙當眾焚燒,為的是徹底斷絕象牙的走私貿易。象牙雕刻曾是中國的傳統工藝,一根象牙可雕成破浪前行的航船,數百個人,景物栩栩如生。
據報道,北京的一家工藝美術廠目前只剩下區區兩根象牙,若這兩根象牙雕刻完成,將意味中國傳統的牙雕藝術就此成為歷史。
這固然令人唏噓,然而為了保護大象,為了地球物種的和諧,也為了使我們的孩子們在一百年、幾百年后還能看到獅子、老虎和大象,人類必須痛下決心,嚴懲偷獵者,并且禁絕一切有關的貿易。
希望終有一天,熊掌和魚翅能得到全體中國人的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