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汶川大地震,宛如一首壯烈的進行曲。它顯示了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展現了中華民族萬眾一心、百折不撓的堅強信念。抗震精神是又一筆可貴的財富。
災難當頭:中華兒女同舟共濟
國務院5月18日發布公告:“2008年5月19日至21日為全國哀悼日。在此期間,全國和各駐外機構下半旗致哀,停止公共娛樂活動,外交部和我國駐外使領館設立吊唁簿。”5月19日14時28分起,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屆時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這是一個國家對亡靈最莊嚴、最肅穆的祭奠。
地震災難發生后的數小時之后,據搜索引擎網站統計,“汶川”一躍成為互聯網上頻率最高的搜索詞,數據在很短的時間里成幾何倍數增長。在突發性巨災面前,民間力量和政府一起高速運轉了起來。幾乎每個中國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參與到這場全國性的總救援中。
災難第2日,中國紅十字會的網站因為服務器無法承受巨大的流量暫時關閉。“當下最重要的,就是救人!救人!!救人!!!時間不等人,一個個生命都懸掛在秒針的末梢。對于大部分像我們這樣不能趕去現場救援的同胞們來說,眼下唯一能做的也只有捐款了。”一名留英華人在5月13日的博客上寫到。之后,她又將自己收集到的各種捐贈方式公布在自己的博客上。13日,很多網友的QQ簽名都改成了:“有錢捐錢,有血捐血。”所有中國人,在一時間達成共識:不要反思,不要批評,救人壓倒一切。
800頂帳篷、14000件衣服(褲)、2700床棉被、7800箱方便面、2700箱礦泉水、1660箱肉腸以及2130箱餅干、1400箱藥皂和84消毒液,總價值300萬元人民幣,總重量超過150噸。在地震發生后的24小時內,北京物美超市就調集了11車救援物資,直接開赴災區,成為中國第一家直接將救災物資送至災區的民間企業。之后,大陸、臺灣、香港的各大企業紛紛慷慨捐贈,臺灣企業家王永慶老先生,單獨捐1億元人民幣。
從地震第二天開始,各大城市的采血車出現排隊長龍。去得遲了的市民,都因為血庫充足而不得不第二日再去排隊。各社會團體、組織、個人都紛紛組織捐款,銀行、超市、學校等各種人流聚集的地方都設有捐款箱,里面有一連好幾沓的百元大鈔,也有一元元硬幣堆積如小山。人們曾讀過這樣的片斷,13歲的孩子自己拿起小錘子,敲碎了自己心愛的儲錢罐,把自己多年積攢的硬幣都拿到了捐贈現場,她說:“我把我的零花錢都捐給災區的小朋友,回家以后我還會繼續把我的零用錢攢起來,以后再捐。”境況凄慘的小乞丐,在得到路人一元錢的施舍后,立即跑去馬路對面正進行街頭募捐的捐款點,鄭重其事地將剛剛得到的錢款放進募捐箱。有人好奇詢問究竟,乞丐一臉嚴肅回答道:“雖然我很窮,但我也想為災區人民貢獻一點心意。”之前一直被指為沒有責任心的80后們,竟成為這次志愿者救援隊的主力。
5月15日,滿載救災物資的臺灣“中華航空”波音747貨機抵達成都雙流機場,裝載物資包括臺灣紅十字組織及慈善團體為四川賑災緊急募集的毛毯、睡袋、帳篷和醫療用品。
截至發稿日,民政部報告,全國共接收社會各界捐贈款物347.87億元,已向災區撥付捐贈款物97.81億元。
美國《洛杉磯時報》在評論中說到:“地震展示了一個新中國,一個富有同情心又極具競爭力的中國。”2007年,中國的GDP增長速度為11.4%,達24.7萬億元。當然,這是理解中國“極具競爭力”的事實基礎,但將國家能力與GDP作簡單對應顯然是有明顯不足的。
俄新社編輯部在其《中國,挺住!》的文章里這樣寫到:“中國不需要同情,中國需要理解;中國不需要安慰,中國需要支持……我們知道,一個總理在兩小時內就飛赴災區的國家,一個能夠出動數十萬救援人員的國家,一個企業和私人捐款能達數百億元的國家,一個因爭相獻血、自愿搶救傷員而造成交通堵塞的國家,永遠不會被打垮。希望必與中國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