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為世界正確認識和客觀評價中國提供了一個契機,也為中國理性看待和冷靜觀察世界提供了一個契機。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對國際社會的褒貶和國際輿論的譽毀應該具有更大的承受力,秉持謙卑、坦誠、達觀、包容的開放心態,增進中國與世界的交流與合作、理解與融合。
錢鋼:汶川大地震無疑是一場史所罕見的國難。與唐山大地震相比,除了遇難人數外,其震級、強度、裂度,波及范圍,破壞程度、救援難度,都有過之而無不及。面對如此慘烈的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災難,中國政府展現了一個偉大民族和負責任大國的開闊胸襟和開放視野,凸顯出一個在全球化時代與時俱進的發展中大國對現代文明與普世規則的認同與吸納。
回顧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我們囿于“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教條,閉關鎖國、拒絕外援,在國際社會產生的非議令人汗顏。
唐山地震發生后,世界各國包括西方大國都快速做出表態或反應,表示愿意向中國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美國政府在地震當天就表示,“愿意提供中國政府所希望提供的任何援助”。聯合國秘書長瓦爾德海姆在致中國領導人的電文中表示:“這個世界組織準備幫助災區人民為克服這場自然災害的影響而進行的斗爭?!庇饨淮蟪荚谙略盒迹骸坝严蛑蟹奖硎驹敢庀蛑袊峁┚o急援助和醫藥物資。”日本內閣通過了“迅速發出救災物資援助中國抗震救災”的政府報告,一俟中國方面做好接受準備,便起運藥品、衣物、帳篷等物品。
然而,國際社會翹首盼來的是冷冰冰的6個字:中國拒絕外援!作為對國際社會的答復,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團散發了一篇《人民日報》社論。其中寫道:“自力更生的救災努力說明用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經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考驗的人民是不可戰勝的,說明我國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制度具有極大的優越性。”
中央軍委原副主席遲浩田上將在接受我的采訪談到“拒援”一事時,痛心疾首地感嘆:“那是我們的失策??!”唐山地震時期,遲浩田任北京軍區副政委。“但那時我們誰意識到了呢?當時中央領導人率領中央慰問團到災區,在我們的帳篷里,他說:‘外國人想來中國,想給援助,我們堂堂中華人民共和國,用不著別人插手,用不著別人支援我們!’我們當時聽了很激動,鼓掌,流淚,也跟著那么喊。多少年后才知道是干了大蠢事!自然災害是全人類的災害,我們每年不也都向受災國家提供那么多援助么!”
老將軍坦誠的話語,使我聯想到《華盛頓郵報》發表的一篇署名文章的一段話:“看來,最堅決地獻身于中國革命的那批人,以一種西方人難以理解的方式,把這場革命看成了一場非常之長的戰爭。”
是的,近代以來的內憂外患,使中國人缺失了自信,丟失了自我。新中國建立后前20年間日益甚囂的極左意識形態,導致民心違逆,民意阻塞,民氣壓制,人性扭曲,整個社會失卻了延綿數千年的文化傳承與價值體系。加之長期的東西方對壘形成的冷戰思維,致使中國從高層領導人到普通大眾難以明白一個地球人都懂得的道理:自然災害是全人類的共同敵人,面對天災超越政治展開多邊合作,是國際社會的道德共識與行為準則。過去幾十年,每當災難降臨,中國人的心靈就要經受一次痛苦的折磨和扭曲。災難的政治化,政治的災難化,兩者交互作用,結果在中國的民族性格中,注入了太多不該有的壓抑、苦悶、冤屈、憤懣和抗爭情緒。以至于直到今天,在改革開放30年之后,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依然是傷痕累累,還沒有徹底痊愈和復原。
回顧過去幾年發生的自然災害,可以說人類從未像今天這樣命運相連、福禍同擔。在應對印度洋海嘯時,世界各國對受災國展開大規模援助;在抗擊“非典”和禽流感疫情時,國際社會信息共享、共同防治;在美國卡特里娜颶風襲擊后,委內瑞拉也拋開政治分歧施以援手。海嘯、地震、颶風、瘟疫,對這些突降的自然災害人類無法阻擋,但面對它人類可以選擇攜手互助、合作抗災。因為,這種由人及我、推己及人、人溺我溺、人悲己悲的情懷,體現的不僅是一種“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人性力量和人道精神,更反映出不同國家、民族對于人類共同命運的自覺擔當。
在這方面,中國政府和人民一直履行著自己的國際人道主義義務與責任。對于災害給其他國家帶來的痛苦感同身受,也深知患難真情之寶貴。2004年印度洋海嘯發生后,中國政府和人民實施了迄今規模最大的對外救援行動,對受災國累積援助金額逾13億人民幣。但在接受外援方面,幾十年來中國政府給予國際社會的是矜持孤傲和拒人千里之外的冷漠印象。
施昌學:汶川大地震發生后,國際社會欣喜地發現了一個不一樣的中國。與唐山大地震形成鮮明對照,此次中國政府一改幾十年固守的傳統僵化思維模式,以震區人民生命安全和利益福祉需要為最高準則,秉持開放務實的態度,打開國門坦然接受。從13日開始,世界各地的救援資金與援助物資便源源不斷匯集災區。俄羅斯伊爾—76大型運輸機、美國空軍C—17大型戰略運輸機也滿載著本國的救災物資先后飛抵成都。來自俄羅斯、日本、韓國、新加坡的專業救援隊和10多個國家與國際組織的醫療防疫救援隊,接踵進入震中地區,展開緊急搶險、搜救、醫療、防疫工作。這是新中國成立近60年來第一次接納國際和境外救援人員協助自然災害救助工作。5月22日,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還公開發出呼吁,希望國際社會向中國災區提供帳篷等緊缺救災物資援助。國外傳媒的記者也享有中國記者同等的采訪權,數十家國際媒體的記者被邀請進入四川災區現場自由采訪報道。
前所未有的開放,前所未有的坦誠。甚至連中國軍方參與抗震救災部隊的組織調動、兵力部署、動用裝備等情況,也在第一時間向國內外實時發布,解放軍高層將領也罕見地出席國務院新聞辦組織的新聞發布會,面對面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大陸與臺灣,兩岸血濃于水的同胞情,在汶川大地震的余波中譜寫出大愛無疆的動人樂章。拋棄了“統”“獨”的紛爭,模糊了“藍”“綠”的界限,從政治人物到普通百姓,從財團大亨到工薪階層,全都向同根同文同種的受難同胞捧出一顆熾熱的心,獻出一片濃烈的情。大陸政府和人民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表達了深深謝意。
中國面對特大自然災害的這種務實作風與開放襟懷,令世界各國為之動容,令國際輿論“耳目一新”。開放展現的是一種自信,自信來自于“底氣”。改革開放30年間,中國的持續發展與國力增強,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增強了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信心,近代以來受欺辱、遭強凌的積貧形象與弱者心態得以徹底改變。
中國改變了世界,世界也改變著中國。這種積極正面的互動與回應,將鼓勵與推動中國的進一步開放。我們看到,前一段因藏獨暴亂和奧運火炬全球傳遞引發的西方輿論對中國形象的抹黑與妖魔化,在汶川大地震后迅速轉變,代之以對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的巨大同情與熱情贊譽。
還記得那個引起海內外炎黃子孫義憤填膺的CNN么?還記得那個粗口羞辱中國人民的卡弗蒂么?當汶川大地震發生后,CNN網站首頁上,每天都醒目地登載著記者從災區現場采制的報道,那些講述“China’s earthquake victims’eat bitterness’”的動人故事,打動了無數美利堅國民的心。中國人民的形象一個月之間,從“暴民和匪徒”變成了“grin and bear it” 的抗災英雄。而允許CNN記者在第一時間進入災區采訪報道,不也向全世界顯示了中國政府和人民的大度么?CNN或許良心發現,或許有感其誠,終于向中國人民道了歉,盡管有些遲了。
這是汶川地震5天后,出現在日內瓦聯合國歐洲辦事處新聞發布會上的一幕:聯合國新聞發言人和聯合國各組織發言人高度評價了中國救災工作,詳盡了介紹救災進展和聯合國與中國在抗震救災過程中團結協作的情況。就在新聞發布會即將結束之時,一名西方記者突然發難,稱中國政府不許西方記者在震后第一時間進入災區采訪有?!靶侣勛杂伞?。此言甫出,全場嘩然。聯合國新聞發言人厄澤女士一反慣常的沉穩與溫和,搶先厲聲喝斥:“我不許你這么說!”她強調:“抗震救災是搶救生命,是人道主義緊急救援行動,絕不能與其他不相干的事情聯系在一起。”聯合國人道主義救援署發人言伊莎貝拉·比爾斯女士滿含熱淚,聲音顫抖地說,抗震救災是在與時間賽跑,救援人員早進入災區一秒鐘,就能多救出一條生命。中國救援人員在道路交通嚴重堵塞、重型機械無法進入現場的情況下,徒步前進,用雙手搶救遇險群眾,可歌可泣。其他聯合國組織發言人也紛紛表示,媒體應該客觀公正,中國并沒有拒絕國際援助,更沒有封鎖新聞信息,外國記者也很快獲準進入了地震災區。
事實勝于雄辯,公道自在人心。汶川大地震為世界正確認識和客觀評價中國提供了一個契機,也為中國理性看待和冷靜觀察世界提供了一個契機。汶川大地震昭示我們,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中國作為一個迅速崛起的發展中大國,對國際社會的褒貶和國際輿論的譽毀應該具有更大的承受力,秉持謙卑、坦誠、達觀、包容的開放心態,增進中國與世界的交流與合作、理解與融合。